周樂樂+徐彥楠
摘 要: 模因被視為文化傳播單位,通過其特有的文化復制傳播功能為文化的傳承演變和言語交際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源于古希臘神話的名祖詞數量不多,卻有著不可取代的文化內涵,作為語言模因,它們的傳承和演變有著什么特點和規律,模因學理論為我們提供了嶄新的研究視角。
關鍵詞: 模因 名祖詞 傳承 演變
一、引言
古希臘神話流傳廣,影響深,早已滲透在現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英語浩瀚恢宏的詞海之中,高達百分之八十的外來詞匯都來源于古希臘神話和拉丁語。毋庸置疑,古希臘神話的眾多詞匯經過一定的變化進入英語詞匯,為英語增加了大量的詞匯及詞根詞綴,在增加英語詞匯量和豐富完善英語表達的同時,極大地豐富了英語語言文化的內涵。其中有一部分被稱為“名祖詞”(eponym)的是源于人名的一類詞匯。有學者將其定義為,基于名字衍化出來的詞語,即源于人名的詞語,包括以人名命名或從人名中衍化出來的單詞和含人名的習語或短語,漢語中無對等詞的詞語[1]。源于古希臘神話的名祖詞多與希臘神話中諸神的名字相關。相比較而言,源于古希臘神話的名祖詞為數不多,但對這部分詞匯的研究卻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從源于古希臘經典神話的名祖詞匯著手,探討其傳承和演變及其詞匯發展的特點,并嘗試對這些詞匯的傳承與演變做出模因學理論的分析與解釋。
二、模因論
模因(Meme),又稱謎米、米姆、彌因、彌母等。這一概念最早于1976年提出。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在著作The Selfish Gene中提及了模因(Meme)這一概念,并根據“Gene”(基因)的拼寫創造出了“Meme”(模因)一詞[2]。基因與模因之間是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的。基因具有模因所不具備的生物遺傳性,而模因則具有基因所不具有的通過模仿而傳播的功能。從詞源來看,Meme來源于希臘語詞mimeme(模仿)[3]。Meme一詞現收錄于幾本主要的英語辭典中。美國韋氏詞典對此詞的定義是:在文化領域內人與人之間相互散播開來的思想、行為、格調或習慣[3]。作為一種文化傳播的單位,模因是通過模仿進行自我復制的,能夠將思想行為等文化信息進行人際傳遞,從而實現文化的傳播與共享。這一概念來源于生物學的基因理論,區別于基因依靠遺傳進行復制傳播,模因通過模仿進行復制和傳播。因此,模因論在文化的繼承與傳播方面的作用效果更為顯著。
(一)模因的傳播過程與策略
模因的傳播通常伴隨著模因的選擇與同化、模因的模仿與變異、模因的表達與傳遞,以及模因的結合與最終形成四個方面[4]。模因像基因一樣傳承,像病毒一樣傳播,從原宿主傳播到新宿主,并以此延續,不斷擴大影響范圍[3]。模因載體在原宿主有意識的注意與使用中,被新宿主注意并選擇,是模因得以傳播的前提。新宿主在記憶原始模因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生活環境與經驗對原始模因進行模仿與再創造,從而使原始模因產生變異。新宿主將模仿的模因或經過變異后的模因結合當時的語境或自身因素,有意識地選擇并使用該模因,在實現模因的傳播的同時將其具象化,并形成能夠被其他宿主理解、接受和選擇的新的模因,使原始模因得以傳承。
(二)語言模因
模因復制傳播的過程多依賴于模因宿主的主體性。模因通過模因宿主的模仿進行復制和傳播。語言的學習和傳播過程,相較于其他方面的學習更依賴于模仿。語言通過模仿進入人的認知范疇,又作為認知外部世界的一種方式對客觀事物進行解讀。語言本身也是一種模因,被人所模仿復制從而習得,并在人的使用和交流過程中得到傳播。同樣,語言模因的復制傳播如同其他模因,并不是對原有語言信息毫無改變的百分百的精確復制,而是在外部環境因素和模因宿主的主觀能動性的共同作用下,創造性地進行復制和傳播。模因宿主發揮其強有力的主體性意識,有意識地借助語言的環境及結構,傳播和重構信息模因,實現語言文化的復制傳播。因此在語言模因的傳播過程中,模因宿主的主體性至關重要。宿主在復制傳播模因的過程中的語用態度,即宿主的情感、態度、目的等,都會對模因的重構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5]。當宿主對一語言模因具有積極態度時,該語言模因在傳遞到新宿主時,就可能帶上本身所不具備的正面積極的內涵和意蘊,反之亦然。同時,環境在語言傳播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小覷的。語言模因進入人的認知圖式中,與其他語言模因相結合,根據當時的社會語用環境進行再生重組[5]。社會語境化的模擬,使語言模因受到一定限制的同時,具有更豐富的全新的構建形式,使語言模因變體愈加豐富。此外,語言模因的強勢來自于宿主對其強烈的認同心理,源于古希臘神話的名祖詞模因之所以具有如此長久的生命力和影響力,很大程度上源于模因宿主對詞匯的內涵意義的認同。
三、源于古希臘神話名祖詞的傳承與演變
模因的復制傳播在傳遞模因的過程中,也是宿主對模因的一種模仿和再創造的過程。針對詞匯而言,直接引用、嫁接或對原詞進行變形所產生的新詞匯,有著同音近音、同形異義、同構異義等多種組織方式[6]。這一方面讓詞匯的形式更加多變,另一方面將詞匯的內涵擴充得更豐富和多變,使得詞匯的表達和應用范圍更廣泛。古希臘神話中諸神云集,諸神皆有其特有的性格特點與傳奇故事,這使得每一個神的名字都帶有獨特文化色彩,許多神話人物的名字都直接進入英語詞匯中,作為普通名詞存在,也就是名祖詞。這些名祖詞的含義往往是人物故事賦予人物的個性特征的引申義或象征義。用模因論來解釋就是在信息傳遞的過程中,這些古希臘神話中的名祖詞作為模因被復制傳播,在不同的語境中通過不同的傳播方式表達宿主的情感等主體性因素,也造就了名祖詞在現代英語詞匯中獨有的地位和意義。
源自古希臘神話的名祖詞作為一種語言模因在研究英語外來詞匯中十分具有代表性。隨著時代的變遷,在名祖詞模因被宿主不斷地傳播復制的過程中,會深受當時社會歷史環境的影響。因此,有的名祖詞模因更多地傳承了詞匯原本的內涵,有的則受語境和宿主的主觀能動性的影響發展為新的名祖詞模因復合體(memecomplex)。
(一)詞形的傳承與詞意的演變
古希臘神話中的名祖詞,部分保留了原有的語言形式,把專有名詞的人名變其首字母為小寫,從而演變為普通名詞,詞意上則不再直接指代古希臘神話中的人物。例如:
1.Adonis:希臘神話中的美男子。愛多尼斯(Adonis)是美女米拉(Myrrha)的兒子,俊美無雙,愛與美的女神阿芙羅狄忒(Aphrodite)十分愛慕他,戰神阿瑞斯(Ares)因此產生妒意,多次加害不成,在一次狩獵中化作野豬將其咬死[7]48。“adonis”首字母由大寫變小寫后,意為“美男子,美少年”,從詞意上講更加泛化。
2.Amazon:原為古希臘神話中名為亞馬孫人(Amazons)的女人族。Amazons強悍好強善騎射。在古希臘神話中,她們常以一種有著豐滿肌肉和健美體態的婦人形象出現。后來,amzon成為“魁梧而帶男子氣的女人”或者“勇武的女戰士”的代名詞。南美洲第一大河亞馬孫河(Amazon)由此得名。隨著時代的發展,一提及Amazon,更多的人會聯想到美國的大型網絡電子公司“亞馬遜公司”,名祖詞已完全失去原有的意義,隨著時代的變遷,其外延意義逐漸取代原有的內涵意義。
3.Echo:希臘神話中的森林女神。厄科(Echo)在希臘神話中是一個話很多的女神,她很喜歡重復說過的話。后因美貌受到了天后赫拉(Hera)的嫉妒而被其施法失去了正常說話的能力,只能重復別人說的話的最后三個字,這正是echo現在意為“回聲、重復”的由來。這是模因的復制傳播中同形異義的一個典型例子。
4.Narcissus:古希臘神話中的河神之子。納西斯(Narcissus)是一個驕傲和俊美的少年,自然女神深陷于他的美貌最后憔悴致死。報應女神為報復他,就讓他愛上了水中自己的影子,最后他滑入水中溺水而死,在那里長出了金黃色的水仙花。后世遂以“narcissus”來指“水仙花”,由故事情節還延伸出了“自戀”的意思。這個詞同時成為“孤芳自賞者”、“自我陶醉者”的代名詞。“narcissus”作為名祖詞模因在復制傳播過程中,保持了原有的詞形,并采取了象征比喻的手法,對其原意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增改。
可見,此類名祖詞模因在不斷地復制傳播中,保留了原有的詞形而對原有詞義進行了并非“精確”的復制,并且受時代語境與宿主主觀能動性的影響,使得語言模因不斷地變化,有的原有意義消失,有的詞意通過象征、比喻和引申等形成新的語言模因或者語言模因復合體。
(二)詞意的傳承與詞形的演變
另外一類源自古希臘神話名祖詞以詞綴的形式進入英語詞匯當中,詞形上與原有的名祖詞已迥異,但是其詞綴所保留的原名祖詞的意義在新的詞匯中仍舊被保留下來。同時詞綴本身是一種語言模因,宿主根據語用環境對其進行新的排列組合或與其他詞匯重新組合,使之形成數量眾多的新詞匯。從模因論的視角研究詞匯創新的方式,為解釋詞綴派生新詞的強大能力提供新的闡釋,這在英語學習者的英語詞匯學習過程中是大有裨益的。詞綴構詞法在英語詞匯學中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而來源于古希臘神話的詞根詞綴本身就帶有深遠的歷史文化意義,這也是其衍生出新詞匯的意義基礎。對源于古希臘神話的名祖詞的研究與討論,可以加深我們對于它們本義的理解,從而更好地接受這些衍生出來的詞匯的內涵。源于古希臘神話的詞綴作為模因,具有極強的生命力,通過模因宿主不斷復制傳播,不斷形成新的語言模因。例如:
1.Somnus:修普洛斯(Somnus)是古希臘神話中黑夜女神尼克斯之子,是司掌“睡眠”的神,他能以神力誘使人類入睡且他的催眠術是人神皆不能抗拒的。由此產生了與睡眠有關的詞綴somni-,表示“睡眠的”。該詞綴在派生新詞的過程中,復制了該詞根原有的意義。例如:somniferous“睡眠的”、somnial“睡夢中的”、somiferous“催眠的”、somnipathy“睡眠障礙”等詞匯皆有“睡眠”的意義有關。
2.Gaea:該亞(Gaea)是地神,又被尊為大地之母,是希臘神話中最早出現的神,在開天辟地時,由混沌(Chaos)所生,在古希臘神話中地位極高。西方人至今仍以“該亞”作為“地球”的代名詞。因此Geo-這個詞綴作為模因就有著“大地”的意思,加以重組之后就產生了一系列帶有大地意義的新詞匯。例如:geography“地理學”、geothermal“地熱的”、geospace“地球空間”、geographical“地質的”等。
3.Thanatos:達納特斯(Thanatos)是古希臘神話中的死神,有一對黑色大翅膀會飛到快死的人的床頭,用劍割下那人的一縷頭發,那人的靈魂就會被攝走,離死不遠了。因而,由Thanatos產生了一個詞綴——thanat(o)-,意為“死亡”。這一詞綴作為一個原始模因,在與其他詞素組合之后產生了諸多與死亡有關的詞匯。如:thanatoid“致死的”、thanatology“死亡學”、thanatophobia“恐死癥”、thanatomania“自殺狂”等。
4.Pluto:古希臘神話中冥王的別稱,pluto源于希臘詞根“富有的”,因為冥王被認為是掌管地下錢財并從地下賦予人間收獲的神,且冥界被認為是冥財聚集之所。所以,pluto-作為詞根表示“財富”,而由該模因重組之后的詞,在詞義上都傳承了該模因的原意。例如:plutology“財富學”、plutocrat“財閥”、plutocracy“富豪統治”、plutolatry“財富崇拜”等。
這些源于古希臘名祖詞匯的詞根作為語言模因被不斷地復制和傳播,在此過程中,它們與其他的語言模因組成語言模因復合體也就是新的詞匯,詞形上發生了變化,而在詞意上繼承并延續了詞根模因原有的意義。在英語詞匯的構詞法中,這種構詞現象屢見不鮮,從模因論的視角重新審視詞根詞綴的發展變化從而追本溯源,了解詞匯的淵源和發展,可以更好地理解詞匯,理解語言,并對語言的構成和發展規律有所洞見。
四、結語
源于古希臘神話的名祖詞,帶有獨特的文化內涵,雖歷經演變與發展,但仍以其自身所攜帶的文化基因在語言使用中發揮著不可取代的作用,也為英語新詞的構詞提供了重要參考和來源。從模因論來解析其傳承和演變給現代英語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鑒,也為英語詞匯的學習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參考文獻:
[1]莊和誠,莊艷.英語名祖詞語趣談[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5.
[2]Dawkins, R. The Selfish Gene [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
[3]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論與社會語用[J].現代外語,2003(2):200-209.
[4]陳琳霞.廣告語言中的模因[J].外語教學,2006(4):43-46.
[5]李捷,何自然.語言模因的主體性與語境化[J].外語學刊,2014(20):59-64.
[6]何自然.語言中的模因[J].語言科學,2005(6):54-64.
[7]常耀信.希臘羅馬神話[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4.
基金項目:2016-2017常熟理工學院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項目(編號JX10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