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芬
摘 要: 文章從國家、社會、學校、自身四個層面闡述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培養的重要性,并提出目前高職院校在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中存在問題,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瓶頸,引用教練技術的理論解決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培養中的困難并著重進行應用的可行性分析研究。
關鍵詞: 教練技術 創新創業 意識培養
一、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培養的重要性分析
1.國家層面——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內在需求
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指出:“在高等學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積極鼓勵高校學生自主創業,是教育系統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服務于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大戰略舉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是落實以創業帶動就業,促進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的重要措施?!盵1]創業意識是活動的起點,推動大學生自主創新創業,首先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學生創新創業思想意識的培養能夠使更多的學生通過學習挖掘出創業潛力,在思想意識中為學生種下一粒創新創業的種子,再通過不斷引導和輔助漸漸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更多的學生自主創新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最終目的是建設具有年輕活力的創新型國家[2]。因此,培養具有創新思維和創業意識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是社會對高校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3],對高職院校的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提出更高的要求。
2.社會層面——維護社會穩定的必然要求
多媒體時代下,科技進步和創新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至關重要的因素,社會和諧穩定發展越來越需要科技創新人才和創業人才,高職院校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是為社會培養素質全面人才服務的,同時也是社會經濟發展迫切所需的。2014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727萬,同比上一年增長了近28萬,2015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749萬,創下歷史新高,2016年就業情勢不容樂觀,就業春天不會來臨,只會更加嚴峻。畢業生人數劇增帶來就業恐慌,因此緩解就業壓力的呼聲越來越響亮,需要轉變學生被動就業觀念,以創業帶動就業。江澤民同志說:“要幫助受教育者培養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通過教育部門的努力,培養出越來越多不同行業的創業者,就可以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對維護社會穩定和繁榮各項事業會發揮更大的作用?!备呗氃盒5膶W生大都是“90后”,普遍缺乏自信、責任感,在培養創業意識的同時,讓這些學生意識到就業的嚴峻情勢,培養吃苦耐勞精神,戰勝困難的勇氣和意志力,樹立正確的就業觀,為和諧社會的穩定貢獻微薄之力。
3.學校層面——高職院校和諧持續發展的使命
面對大學生失業問題的嚴峻性,要從根本上緩解這種就業壓力,我國高校教育必須堅持走創新創業意識培養之路[4]。創新時代呼吁創新人才的培養,高職院校是培養國家棟梁之材的搖籃,因此學校要和諧持續發展,必須結合市場需求,面向社會辦學,以“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為主要教育方針,營造良好的氛圍,搭建更多的平臺,讓學生體驗創業的過程,夯實基礎,培養一批具有德智體美勞高素質和創新創業意識的高技能人才,這既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方案,又是歷史賦予的重要使命。
4.自身層面——提高適應能力的前提和動力源泉
知識經濟時代必將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高職院校的學生文化基礎較本科院校學生差,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必須轉變被動就業的觀念,注重培養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在就業時不單單是一位求職者,更要成為工作崗位的創造者。高職院校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不僅能幫助學生找到適應未來激烈競爭的突破口,提高社會適應能力,不至于被淘汰,還能提高學生的素質。學生具備較高的素質后,在一定程度上激勵著他們追求更好的生活,更能適應充滿競爭的時代生活,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從而實現雙贏。
二、教練技術應用的可行性分析
1.教練技術的相關原理
教練技術最早起源于九十年代初的美國體育運動,目前已經發展成為一項通過改善被教練者心智模式挖掘潛能和提高效率的管理技術。教練通過一系列有方向性、有策略的過程,洞察被教者的心智模式,向內挖掘潛能,向外發現可能性,提供一面反映其心態的鏡子,幫助其洞悉自己,理清自己的狀態和情緒,并就其表現給予直接回應,令被教練者及時調整心態,清晰目標,以最佳狀態創造成果,從而實現目標[5]。概括眾多學者的觀點:“教練技術中包括重要的四步技巧,即:厘清目標、反映真相、遷善心態、行動計劃;同時要使教練技術發揮效果好,教練也要具備聆聽、發問、區分、回應的四種基本技能?!瘪雎牎l問、區分、回應這四種能力看上去簡單,做起來卻很難,而且難以用言語表達[6]。這就對教練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高校要積極配備專業的創新創業師資隊伍,他們具備豐富的文化知識和較高的素質,并熟悉教練技術的相關原理,取得政府、社會行業的大力資金支持,這樣更好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保證創新創業教育的效果達到理想的狀態。
2.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培養存在諸多問題
(1)對創新創業的內涵認識不清晰。部分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現狀與人才培養目標不匹配,簡單地把創新創業教育與素質教育混為一談,沒有納入正式專業序列,課程體系不健全。
(2)政策、資金支持力度不夠。政府、學校還有社會各界在大環境影響下,逐漸提高對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視程度,但缺乏在實際操作層面的重視。部分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氛圍不濃厚,沒有匹配專業的教師和完善的課程體系,好多都是校內教師兼課,存在師資力量嚴重不足的問題,雖有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基地,但流于形式化和單一化,挫傷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積極性。
(3)創新創業成功率低,技術含量不高。根據調查顯示,我校學生創新創業興趣濃厚,主動性偏高,但存在創業成功率低和技術含量不高的共性,更缺乏一種持之以恒的動力和準確把握商機的意識能力。
(4)教育方法過于陳舊,缺乏創意。課堂上任教教師對創新創業教育還是以傳統講授為主,缺乏啟發式、互動式的交流環節,課堂上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部分高職院校直接照搬本科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沒有結合本校的特色開創自己的教育模式,加上教材上沒有形成本土化的系統性優質教材,學生的創業場地和資金再受限制,這樣創新創業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存在嚴重脫節的現象,勢必影響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效果。
由此可見,高職院校在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教育中存在以上問題,運用教練技術的原理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也是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的亮點之一。
3.學生具備創新創業意識的優勢
首先,專業優勢。“平衡輪理論”要求高職院校緊密結合社會市場行情,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和制定專業培養需求,通過思想教育,加強對大學生的專業認識和實習,并重點加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思維能力的訓練,這樣有利于學生把這種創新精神應用到創業中,圍繞自己專業的興趣點,尋找創業的渴望點,提高創業的成功率。其次,解決社會問題的優勢。在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時注重以成果為導向的理論運用,比如:社會的不斷發展需求給創新創業帶來一絲希望,大學生可以抓住商業機會創業。如今霧霾現象嚴重,大學生可以在空氣凈化器、防毒口罩上尋求創業的機遇。再次,大環境創業政策、資源的優勢。以環境為鏡,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開展創新創業意識教育。高職院校大學生應該充分把握保障政策,積極投入創新創業熱潮。要想創業成功,意識培養是前提,政府、學校、行業要齊心協力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
4.學生具有可教性的特點和要求
教練技術更注重以問話方式開發來訪者的潛力。在整個過程中,堅持的理念是:“每個人都是ok的、每個行為的背后都有積極的意義、人們具備他們所需要的所有資源、人們有能力做出改變?!币虼?,我們要對教練技術實施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出更科學的合理要求??紤]到教練技術的理念和實施的特性分析,當代大學生具備較高的“可教性”:①高職院校的大學生具備一定的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一些企業認為雖然他們主觀上缺乏學習的積極性,但內心有抱負,急切想改變生活現狀,動手能力強,并具有不斷提高自我能力的熱情。具備激烈的競爭意識、很強的責任意識、敏銳的市場意識、獨特的個性意識和敢于挑戰的創新意識。②大學生具備一定的文化知識和認知水平,并具備溝通、組織等能力。有助于學生快速地掌握相應的教練技術理論,更好地培養創新創業意識。③大學生具有較強的潛能和可塑性。教練技術相信每個人都是OK的,學生具有可開發的潛力和素質,只要教練者加以引導與教育,就必然會達到不一樣的效果。
綜上所述,不論是國家和社會層面,還是從學校和自身層面都充分說明了當代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培養的重要性。如今高職院校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瓶頸,急需引用理論尋找解決問題的突破口,高職院校的教師具備教練者的特點和需求,學生具有可教性的特點和要求,因此引用教練技術的原理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是切實可行的,也是突破傳統教育方式的亮點所在。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Z].教辦〔2010〕3號,2010.
[2]孟益宏.創業教育,高校共青團的時代責任[J].陜西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1):43-44.
[3]夏春雨.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實踐與思考[J].江蘇高教,2004(6):106-108.
[4]李世佼.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構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9):119-121.
[5]梁立邦,段傳敏.企業教練:領導力革命[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2.
[6]潘立.NLP培訓法——管理者溝通能力的自我訓練[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01.8.
基金項目:江蘇高校品牌專業建設工程資助項目(英文簡稱:TAPP)(PPZY2015B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