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軍
【摘要】初中生正處于人生發展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是學生學習的關鍵時期,也是學生心理問題多發的時期。如果處理不好學生的叛逆心理很容易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嚴重的影響。在長期的教學中分析,將情境教學法運用于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不僅僅能夠改變學生在課堂中長期處于被動狀態的這一情況,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適應課程改革的要求。本文結合情境教學對教學發展的意義分析,簡要探討情境教學的運用方式。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 初中 數學教學 運用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7-0152-01
引言
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想要提高教學效率就要結合教學的基本情況分析,結合恰當的教學方法教學。高效的教學方法對教學的順利開展和教學的整體效率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情境教學法是一種結合不同的教學素材開展的,以學生的學習需要出發,有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的一種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追捧。在長時間的教學中不難發現,這一教學法雖然對教學效果產生了一些積極的影響,但是在運用中仍舊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探討。文章結合情境教學法對初中教學的重要意義分析,簡要探討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的基本策略。
一、結合典故情境激發興趣
數學是一門抽象性比較強,實用性也比較強的學科。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直接關系到學生學習的整體效果。教學中數學知識的枯燥性或多或少的會影響著教學的有效性。如何引導學生發現數學中的趣味性就成為了教學中老師需要關注的重點內容。縱觀初中教材的整體內容不難發現,數學中并不缺乏充滿趣味性的教學典故,而這些內容的引入必定會給枯燥的課堂增添一分活力。
在學習方程的時候,老師們最常用的一個典故就是“雞兔同籠”的問題。在學生們沉浸于探究問題解決的方法之時,如果老師能夠結合這一教學典故引入教學,在潛移默化中灌輸方程的運用方法,不僅僅不會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影響,而且會對學生的學習發展起到促進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問題情境導入
在新的課程標準之下,對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為了能夠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的高素質型人才,老師就需要結合教學目標分析,在教學中采用恰當的方式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而問題情境就是培養學生能力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結合問題情境的創設,學生們自主在老師設定的情境中展開探究分析,自主分析答案,并進行反思。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顯著的提升,自信心也不斷地提升。
三、生活情境分析
數學知識的大部分內容是來源于生活的,也是高于生活的。能夠結合生活情境開展教學不僅僅能夠保證教學的有效性,還可以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設計的過程中老師要關注學生已經具備的生活經驗,結合學生的興趣點出發展開情境教學。老師要讓學生們在生活情境中懂得數學知識的重要性,并積極的參與到學習當中,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給學生學習帶來的魅力。
《不等式》的教學是學生們學習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在結合情境教學法展開教學之后,筆者發現學生們對不等式的理解加深了,并且愿意參與到不等式的學習當中。在教學開始,結合學生考試的情況分析。比如,小明期中考試成績如下:語文93分,英語75分。要使語文、數學、英語三門學科平均成績不低于85分,那么數學成績至少多少分?學生們發現身邊的數學之后,就會積極的思考,找到恰當的方式引導學生參與其中。學生們在自主分析的過程綜合能力得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有了發展。
四、活動情境引導
在學生們掌握好課堂的知識之后,老師可以在班級中開展不同的活動,利用活動情境來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減少數學的枯燥感。初中生正處于好奇心和動手能力都比較強的階段,老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來引導學生,為學生創造一些活動情境,鞏固知識。
在學習了立體圖形之后,老師可以為學生們布置一些制作不同大小的立體圖形的題目。并將班級分成不同的小組以競賽的模式展開。學生們在競賽的過程中學習積極性得到調動,對立體圖形的面積和體積的計算方法也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結語
總而言之,在教學中采用情境教學的模式展開教學不僅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能夠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因此,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結合典故創設情境來來引入學生,利用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結合生活情境滲透知識的內容,最后用活動情境來幫助學生鞏固知識等。通過不斷地深入探究新的教學方式,為國家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全方位發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肖媚斌.境因生設,情隨師動——初中數學課堂如何有效運用情境教學法. 《速讀旬刊》 -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