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濟文
【摘要】項目教學法中的“項目”可以有“問題”和“項目”二個名的理解,而作為系統(tǒng)“項目”來理解,使我們不能明晰“項目教學法”的精神實質,是產生高職應用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時,其應用關鍵,在于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實戰(zhàn)儲備。堅持始終貫穿項目引導和任務驅動,而以科學知識、經(jīng)典理論作為應用支撐。這給我們教師提出更高要求,有待教師進一步探討、實踐、提升。
【關鍵詞】項目教學法 教案模式 實踐教學 校企融合 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7-0230-02
高等職業(yè)技術教育目前處于以全球化視角推進改革的進程中。教育管理部門普遍倡導專業(yè)課程教學“項目引導,任務驅動”,在經(jīng)歷數(shù)年推廣實踐后,對之總結、切磋、交流很有必要,其中項目教學法已經(jīng)全面進入教學過程中。
項目教學法一般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親自處理一個項目的全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習掌握教學計劃內的教學內容。因此“項目教學法”是一種典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從西方引進的項目教學法具有科學性、先進性,但是其應用水平還亟待提升。
1.當前項目教學法應用中的主要問題
1.1為“項目”而“項目”,甚至對于一些經(jīng)濟管理經(jīng)典理論,也以“項目”代替“章節(jié)”。
1.2項目模式單一,脫離工作流程和崗位。
1.3項目任務模糊,不具備實戰(zhàn)性、應用性。一些新教材編制中有項目表述形式,無項目實質內容。
2.PBL應用再認識
通常我們將項目教學法理解為:PBL—Project-Based Learning,則他基于項目。“項目”的概念,我們普遍理解的是具有目標、期限(起點與終點)、預算、資源消耗與資源約束以及專門組織的比較重大的任務。系統(tǒng)、重大、資源、成果等名詞,使我們對“項目教學法”的理解產生了相當?shù)钠嫘浴U摇按箜椖俊保摇坝写硇缘拇箜椖俊保€要找“系統(tǒng)性的有代表性的大項目”確實讓很多老師一時手足無措。
如果我們將項目教學法理解為: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則他基于問題。“問題”意為要求解答的題目,或需要研究解決的疑難、矛盾、關鍵、意外事項、事物之間的關聯(lián)等。“項目”的概念寬泛化、小型化、普遍化而且具體化了。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基于“問題”方面的理解,可能更加符合高職專科層次教學實際。
3.問題——項目教學法的研討,給教學應用的啟示
3.1進一步學習,深刻理解項目教學法的內涵。
3.2“項目——問題”的結構設計,實事求是。可以系統(tǒng),可以分段;可以龐大復雜,可以單一;可以尖端前沿,可以一般應用。
3.3強調核心知識傳授,知。
3.4基本技能訓練,會。
3.5反饋與回溯,作為學生是否已經(jīng)掌握解決問題技能的檢驗。
4.課堂教學中的銜接應用模式
深入研究項目教學法的實際應用,其方法可以直接銜接于課堂教學教案模式的設計中:
4.1回顧。承前啟后,加深上講重點知識的記憶與理解。
4.2項目(問題)提出。教師結合專業(yè)實際應用,篩選、確定、提出關鍵項目,或關鍵問題,或關鍵工作。其使得課堂授課目的、效用更加形象生動,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的迫切性,強化認真學習的態(tài)度。
4.3以全球化視角展開新知識點講授、案例討論,互動教學。
4.4應用技能課堂學習訓練。
4.5課堂重點知識小結。總結回溯本次課程提出的項目(問題),互動檢驗學習、訓練效果。
4.6課外實踐及相關案例分析要求布置(作業(yè))。
5.項目教學法應用效果提升途徑
對于有著經(jīng)驗積累的企業(yè)實戰(zhàn)人士的經(jīng)營管理專題培訓,必須始終貫穿項目引導和任務驅動,而以科學知識、經(jīng)典理論作為應用支撐。所以,企業(yè)培訓師首先必須是市場經(jīng)營管理實戰(zhàn)中的精英人士,這樣才能使培訓教學互動具有顯著性效果。
高職學生相當多沒有實際工作經(jīng)歷,對“項目(問題)”幾乎沒有概念,教師貿然提出后,學生仍在“五里霧中”。如果教師對項目(問題)模糊,項目教學法就失去了生機和活力。
5.1工學結合、工學交替模式的建立是項目教學法提升效果的條件。
5.2倡導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充分利用假期、節(jié)假日,去校企合作單位或者學校周邊社區(qū)、企業(yè)參加實踐活動。
5.3 應用型高職院校教師,與企業(yè)的緊密結合及實踐經(jīng)驗的積累,是實施項目教學法的基礎。據(jù)參觀介紹,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教師三分之二來自于世界知名企業(yè)現(xiàn)任高管和退休高管。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聘任專業(yè)課教師,必須有五年以上國際知名企業(yè)的專業(yè)工作經(jīng)驗及應用成果。
5.4校企合作的深度推進,是高職院校發(fā)展的必由之路。基層說、寫、做仍然脫節(jié),要脫掉“長袍馬褂”還任重道遠。
校企深度融合的關鍵不在于人們的理解與認識,而在于進一步落地。
5.5踐行大學文化,充分構建市場化、職業(yè)化具有團隊精神的高職校園環(huán)境。我們向豐田汽車學習,而他的核心就是團隊精神。
我們欣慰高職的“大樓”建設,更期待高職的“大師”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