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平
摘 要:本文總結了榕江蔬菜產業發展的現狀,并在蔬菜產業發展中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和建議,以促進蔬菜產業健康持續的發展。
關鍵詞:榕江;蔬菜產業;現狀;發展對策
近年來,隨著國內外對蔬菜需求量的不斷增加,榕江作為我省蔬菜發展的優勢區域之一產業得到迅猛發展,關于蔬菜種植、加工、貿易和新品種培育、新產品研發,以及從事蔬菜生產經營企業、經合組織等也在快速產生和成長。蔬菜已成為我縣山區特色優勢產業之一。本文結合這些年來對蔬菜產業發展的經驗總結加以分析,文章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并誠請指正。
一、榕江蔬菜產業現狀
基本情況:2015年全縣蔬菜種植面積19萬畝(包含瓜菜類),總產量28萬噸,商品蔬菜種植面積9萬畝,產量15萬噸,創產值4.2億元。 其中縣內常年保供蔬菜示范基地有10個4530畝,有豐源公司;崇義鄉盈收合作社;春輝合作社;月寨光明合作社;古州高文村、平龍溪香料類等基地。
目前,榕江蔬菜種植模式主要有:沿河壩區的“周年循環生產”、“菜菜稻”,半山區及山區的“菜油稻”。蔬菜種植類型有:精細葉菜類蔬菜,春提早蔬菜,夏秋延晚蔬菜,冷(喜)涼蔬菜,西甜瓜,食用菌類,水生蔬菜(荸薺、蓮藕等),水芋,葛根,韭菜、山野菜等。主要發展模式有:
1.以省級龍頭企業豐源公司為銷售平臺,生產供粵港等東南沿海城市高端市場的高附加值的葉菜類蔬菜產品。
2.以月寨光明蔬菜農民專業合作社、崇義鄉盈收農民合作社、春暉蔬菜農民專業合作社、車江四村、七村、九村、平江鄉、寨蒿游魚塘等蔬菜農民專業合作社為示范的茄果類蔬菜產品,帶動千家萬戶參與蔬菜產業建設。
月寨光明蔬菜農民專業合作社是我縣現代農業蔬菜園區建設重點承載實施主體之一,其主要生產春提早蔬菜和夏秋延晚蔬菜,主供本縣各中小學食堂用菜,外銷貴陽、湖南、重慶和凱里及周邊縣市等,種植技術成熟,達到精耕細作,運作靈活。
3.以“經紀人+農戶”為生產銷售模式的忠誠村蔗(豆)套種種植方式,充分利用生長時差,達到土地產出及效益最大化,甘蔗生育期長,特別在生育前期生長緩慢,種植空隙大,空閑期長,浪費了土地。而豆類收獲產品為蔬菜用毛豆,生育期短,管理較粗放,效益高。該模式已達1500畝,因此,蔗(豆)套種模式為沿河壩區經濟作物、蔬菜作物增收的又一新途徑。
4.山區辣椒種植情況,全縣種植包括早熟辣椒、夏秋種植面積達3萬畝,逐步形成種植規模,但品種繁多。
5.設施、品牌建設情況:目前全縣已建有蔬菜單體大棚650個,主要在一些企業和合作社基地上,如榕江縣豐源綠色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針對粵港蔬菜市場組織生產的“薩瑪”牌芥蘭、菜心、白菜品種獲無公害農產品認證,2011年獲有機食品轉換認證;春輝蔬菜農民專業合作社所生產辣椒、西紅柿和西瓜3個產品,于2011年通過無公害產地認證,同時創建“先碧牌”蔬菜商標;光明、盈收合作社等加緊產地、產品申報之中。
綜上所述,以上模式和品牌建設為我縣目前山區特色蔬菜生產所取得的成果;但無論做到什么地步,在規模上卻永遠接不了常年長期供應訂單,因僅有的耕地規模小,生產上對接不了外銷的大市場,這是蔬菜產業發展一個最致命的瓶頸,經濟效益終究難以獲得。
二、榕江目前蔬菜產業實況分析
榕江2015年全縣蔬菜種植面積19萬畝,總產量28萬噸,商品蔬菜種植面積10萬畝,產量15萬噸,創產值4.2億元。這個數字只能理解為對我縣一產農業總產值的科學細化的分解,不能讓其影響我們對本縣蔬菜產業規模發展的研判。
榕江實際成為商品蔬菜也僅為沿河壩區幾個鄉鎮,主要集中在古州、忠誠、平江三個主產區。主要商品是春早熟茄果類蔬菜,因為我們有早上市的優勢,在全省僅次于羅甸。但發展很不樂觀,缺乏規范引導,數量、質量上的得不到強而有力的保障。山區和半山區主要以紅椒、干椒成為商品,葛根、芭蕉芋近兩三年成為新的商品,但發展又遇到諸多瓶頸,產業發展很是不暢。
例如:現象一,春早熟茄果類蔬菜品種繁多,不統一,沒有形成批量占領貴陽石板鎮蔬菜批發市場,僅靠周邊鄰縣和地區小型農用車進入產地收購為主,產品沒占有市場份額和影響力,在外知名度不大,農民收益不高,且極易造成集中上市而又無市的傷農現象。
現象二,葛根、芭蕉芋加工企業大張旗鼓發動農民種植葛根、芭蕉芋,自身產品在市場尚未開發定位,企業市場開拓還在建設初期本無可厚非,但原材料收購資金都不能保障,一但收購資金不能保障,企業生存何在啊?農民最起碼簽訂收購合同都不能兌現,如何談及發展產業呢?農民不發生群訪事件已是萬幸!
三、對我縣蔬菜產業建設的幾點建議
榕江蔬菜產業已提到全縣很高的地位來發展,它將領引全縣農村農業經濟的發展,在一段時間內將是我縣農業工作的重點,作為目前來看我們的起步仍然很低,具體表現在,一是規模程度很小;二是機械化從業很低;三投入很高、比較效益很低;四是加工能力尚未形成,成型企業支撐很弱;五是市場影響力不大,沒有占有市場份額,包括沒有占領本省最大的貴陽石板鎮蔬菜批發市場。因此在一段時間內應著力做好以下幾點工作:
1.盡快出臺土地流轉惠農政策,鼓勵以家庭農場為主模式的為式來發展,在商品蔬菜形成的主產區首先實行以獎代補、投入物化補助、改善耕作設備、排灌設施等,讓看得見、摸得著的優惠政策刺激全縣廣大的蔬菜種植能手參與產業建設中來,循序漸近向半山區、山區推進擴大規模。
2.積極鼓勵獎勵那些拿到訂單生產的社會自由經紀人、企業主、合作社帶頭人、農場主等,按其貢獻大小設立獎勵資金。以訂單生產為切入口,掀起蔬菜種植發展的熱潮。(如崇義鄉盈收農民專業合作社訂單收購加工模式)
3.努力引進有資金實力、有核心技術研發實力的企業落戶榕江從事蔬菜開發和生產。
榕江有理由選擇蔬菜作為本縣農業主產業,因為無論北方大棚蔬菜或其它地域蔬菜如何實現周年供應,規模優勢、價格優勢等,它們的蔬菜食用口感和內在品質都無法與榕江當地蔬菜媲美,以榕江縣萬發特產加工開發有限公司加工的糍粑辣子為例足以證明。該公司加工的糍粑辣椒產品為了原料價格優勢,不得不以遵義、畢節地區和福泉辣椒為主要加工原料,但為了好吃的口感又不得不選擇我縣的平陽辣椒為調料,那怕平陽辣椒價格成本再高也只能如此選擇!
四、結語
綜上所述,山區特色蔬菜發展出路萬徑歸一,在沒有規模、機械化程度很低、投入與產出比收效微薄的現狀下,榕江山區特色蔬菜的發展想要實現收益,目前看清的有一條路可走:即走農文旅相結合,借鑒臺灣休閑農莊田園風光體驗游模式--打造“榕江精品休閑山莊體驗游、榕江道地性很強的舌尖美食體驗游、榕江苗侗水瑤民族文化節日盛典游”,集成榕江一條精品田園風光休閑山莊,打造以塔石香羊、稻田魚、泥鍬、黃鱔、大鯢、粽子、 半野生馴化有機蔬菜類等為高端綠色、有機農產品的開發,把榕江打造成為世界級田園風光游、舌尖體驗游的處女地和體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