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藏奎++李明明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學校培養學生的目標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不再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而是更加重視學生綜合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情感意識是學生綜合能力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歷史課程教學中的重要內容。我們必須認識到新課改環境下情感意識培養的重要性,并在歷史教學過程中采取可行的方法。
【關鍵詞】新課程環境 初中歷史教學 學生情感意識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2-0034-01
情感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也是他們主要的心理因素。新課程改革將學生的全面發展當做發展核心,因此當前學校教育也將學生的情感教育當成主要內容。初中歷史教學由于自身具備的學科特性和優點,在情感培養方面有先天優勢,初中歷史教師需要充分發揮學科優勢,對學生進行情感意識培養,促進他們綜合素質的提高。
一、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情感意識的重要意義
(一)學生情感意識培養是新課程環境下初中歷史教學的必然趨勢
現代教育提倡創新,而情感教育則是創新的關鍵。它不但可以使學生的認知得到發展,而且還可以促進學生的情感進一步發展。初中歷史新課改指出,要擴大學生歷史知識的學習范圍,了解基本的知識和理論,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并且為我國未來的建設作出自己的貢獻。由此可見,新課改已經把學生的情感教育納入到學科建設中來,把學生的歷史觀等作為歷史教學的重中之重,但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受到我國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1]。不少的學校將歷史學科劃分為副科,輕視歷史教育,這種思想長期存在,使初中階段的歷史教學發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礙。歷史新課程改革,重視學生情感教育,這是其發展的必然趨勢。
(二)學生情感意識培養可以充分發揮初中歷史教學的價值
情感教育不僅是歷史學科的重點,而且也逐漸成為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內容。比如,鄧小平就曾經說過要用歷史教育青年,用歷史教育人民。我國歷史悠久,經過幾千年的曲折發展,其中必然融合了十分豐富的情感因素,與數學、政治等科目相比,具有先天優勢。初中歷史教學可以充分借助于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等,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接受情感教育。比如學生可以通過對中國近代史學習,了解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再如,通過抗日戰爭相關內容的學習,喚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二、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情感意識的具體策略
(一)教師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
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情感藝術教育關鍵是發揮教師的作用,教師才是整個過程的執行者和引導者,他們的教育理念對情感教育的結果起到重要作用。所以對于初中歷史教師而言,必須要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樹立新型現代化的教學理念,充分尊重學生的地位,促進學生情感意識的培養。教師需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要正確處理學生的認知教育和情感教育之間的關系;第二,要充分挖掘歷史學科中有用的情感教育素材,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第三,歷史學科教師要重視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提高自己的道德感、美感等,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第四,正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地位,樹立正確的三觀[2]。
(二)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
教學方法和手段關系著教學結果。在初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選擇科學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學習歷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進一步的提高,教師可以從以下幾點出發:第一,教師可以利用歷史故事、歷史人物等,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比如經典人物岳飛等,使學生體會到自己的責任感,達到初中歷史情感教育的目標;第二,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現代化多媒體設備或者新媒體平臺,在教學的過程中播放視頻資料,比如《南京大屠殺》、《辛德勒名單》、《南京!南京!》等,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第三,教師可以帶領或者鼓勵學生多去參觀一些歷史紀念館或者博物館,使學生可以進行實地考察,這樣不但可以擴大學生的學習視野,而且也使學生獲得最真切的歷史體驗;第四,教師可以舉辦多種形式的課下活動,比如開展辯論活動、歷史知識競賽或者演講活動等,這些不但可以增加歷史知識的趣味性,而且也能使學生以辨證的觀點看待問題,促進學生正確價值觀的養成。
(三)擴大教學課堂,豐富教學內容
應試教育下的歷史教學方式淹沒了歷史教學的趣味性和存在的價值,既然是在新課程改革的時期,就需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擴大課堂教學空間,不斷加入具有較高價值的教學內容,還原歷史教學的初衷,滿足新課改的教學目標。歷史課程本身具有很大的趣味性,之所以被淹沒就是教師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那么當前時期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加入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歷史事件,開闊學生的歷史視野。例如對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秦王掃六合》一課的學習,教材中對這一課的講解是一個整體的框架,框架之內會存在很多的細節,例如秦國在統一六國過程中所做出的努力。就拿去年熱播的電視劇《羋月傳》來說,在歷史教材中是不涉及“羋月”這個人物的,但是學生在生活中通過觀看電視的方式認識到了這個人物,而且她為秦始皇能夠統一六國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那么學生就會對這個人物產生很大的興趣。教師就可以對“羋月”這個人物做出一定的介紹,從歷史客觀的角度來評價她,既可以豐富教學內容,而且讓學生學會從客觀角度評價歷史人物。并且事例與學生生活相貼近,擴大教學教學空間的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的探索興趣,豐富學生的歷史視野。
三、總結
為了適應教育大環境的改變,我國推進新課程改革。新課改更加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情感教育作為學生綜合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歷史學科的主要內容,必須足夠重視。初中歷史教師可以通過創新教學方法、轉變教學觀念來培養學生的情感意識,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張明虎.基于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歷史空間觀的培養[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11(12):179-179
[2]張晶煜.基于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歷史空間觀的培養[J].中華少年,2015,65(23):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