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瑋
【摘要】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潛在動力,也是塑造公民人格的精神資源。從人才培養的角度來看,在小學教育中實施傳統文化教學非常必要,有助于培養小學生的美德,提高思想文化素質,也能夠使自古以來就滋養我國人民的優秀傳統文化能夠得以延續和發展,并繼續發揮其永恒的價值,為我國的教育發展做出貢獻。基于此,文章就傳統文化與小學教育進行簡要的分析,希望可以提供一個有效的借鑒。
【關鍵詞】傳統文化 小學教育 措施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2-0092-01
一、小學開展傳統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1.利于學生樹立遠大志向,堅定理想信念
從小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歷經文化濡染,能夠激發和凝聚他們的民族使命感和責任感及民族自豪感。傳統文化蘊含豐富的道德哲理,歷史上無數的名人軼事和英雄事跡,學生通過學習了解這些知識典故,能夠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生命觀、人生觀、價值觀及世界觀。學生逐漸明確堅定自己所擔負的使命,并樹立遠大目標,堅定不移地為自己的理想奮斗。
2.利于學生修身立德,提高自我修養
修身立德作為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必定會成為傳統文化教育課程的核心組成部分。開展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把它作為一門基礎性課程,對其形成直觀認知,從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中汲取營養,對小學生形成明理知理的善性,塑造崇高人格,提高自身修養,有效抵制腐朽思想的侵染,并與現代文明融合,促進良好德行的養成,利于造就新一代高素質的人才。
3.利于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傳統文化的傳承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不同歷史時期精神力量的傳承,我們歌頌的是一代精神的象征。小學生從不同文明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并與當代文明相結合,促進文化的創新發展。學校傳統文化教育課程的開設,讓學生從小沐浴在傳統文化的大環境中,讓使命與責任牢記在學生心中,逐漸歷練成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和弘揚者。
二、當前小學教育中傳統文化的現實狀況
1.課程目標不夠清晰
建立較為完整的小學課程體系是完善傳統文化融入小學教育的必要條件。模糊不清的課程目標,將會影響傳統文化教育課程的開設、對于學生學習進度的把握應該著重培養學生怎樣的美德以及怎樣測評教學成果等多個方面。
2.課程設置不夠科學
設置課程內容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主要可以劃分為兩個方面,其一為縱向問題,簡單而言就是課程設置中內容不夠連貫,在教學內容缺乏科學的前后順序設置,沒有明顯的深廣度遞進,沒有明確的教學方式,對于現在教學成果的研究和吸取較少。
3.教師對于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不夠高
在小學開展傳統文化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小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豐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引導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弘揚優秀民族精神。當然在這項教育工作中的領頭人仍然是小學教師,所以,教師對于我國傳統文化知識的熟悉了解以及重視程度直接影響著這項工作的有效開展。現階段,很多小學學校的教師將精力主要集中在文化課方面,一味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而對于傳統文化教育便不那么重視。
三、增強小學教育中傳統文化教學的措施
1.在小學教育中要重視傳統文化的教學方式
在小學階段進行傳統文化教學是啟蒙教育的重要部分,在這一階段做好經典文化的培養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這一階段的傳統文化教育需要以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特點為依據,注重教學方式的選取,避免盲目的灌輸式教學。首先,傳統文化教學需要教師在熟知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進行精細的篩選和備課工作,選取我國傳統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經典名篇,同時通過科學的教學計劃和步驟使小學生能夠迅速掌握其中的基本精神。其次,傳統文化的教學需要應用多樣化的方式方法,使課堂更加豐富多彩,提高小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采取講授和討論的方式進行互動式的教學,同時可以創新講授方法,利用生動的圖片和動畫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能夠全身心融入到傳統文化教學中。
2.進行傳統文化教學需要利用網絡資源來豐富小學生的學習內容
我國網絡技術在不斷發展,人們可以通過網絡快捷便利地搜索到海量的學習資源。網絡上的傳統文化信息十分豐富,既有大量的文本資料,也有豐富的音視頻資料,小學生可以在家長的指導下自主在網絡上查找相關感興趣的傳統文化內容,通過豐富的知識來完善自身對傳統文化的認知。
3.重視教育公共場所,加強學校與社會文化機構、民間藝人的合作
學校應發揮主動意識積極和有關機構聯系爭取獲得幫助,取得教育部門和社會的支持,并充分利用歷史文化博物館、故居舊址等地方文化物質資源,使之與課堂教育教學互為補充。小學可以定期聘請民間藝人擔任學校的指導教師,積極組織學生參與民間藝術演出和表演,體驗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等,促進彼此之間的聯系。
4.端正教師對于傳統文化教育工作的態度
自古以來,教師都是學生學習的引路人,所以,為了更好地在小學學校開展我國傳統文化教育工作,教師則必須端正態度,熟練掌握傳統文化知識,提高對于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如此一來,便可以更好地實現傳統文化教育開展,更好地引導小學生學習傳統文化,正確的弘揚傳統美德。
5.切實遵守相關政策規定,把中國傳統文化教育融入課程體系
國家推動中華傳統文化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的舉措,要深入教師的心中。在新修訂的小學學科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結合教學環節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內容。因此,每個學校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乎本校的教材,積極組織教師進行專業培訓,提高自身的傳統文化素養,在此基礎下因地制宜開發校本課程,促使傳統文化滲透到各個學科領域,豐富學生課堂文化,使課堂變的生動活潑。
四、結束語
現階段我國小學傳統文化教育工作雖早已展開,卻在教育實踐的同時出現了很多影響教學效果的問題。因此,要重視傳統文化教學方式的選取,利用網絡資源來豐富學習內容,同時還要通過實踐活動來提高小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了解。
參考文獻:
[1]王鳳華.小學教育管理過程中的傳統文化教育分析[J].黑龍江科學,2015,12:82+85
[2]饒艷.小學階段傳統文化教育現狀及方法探索[J].時代教育,2015,06:46+55
[3]郭秀艷.如何在小學有效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J].遼寧教育,2015,2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