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萬萍
摘 要:農產品質量安全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菜籃子、米袋子”,是關乎人民身體健康的重要環節。為此,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過程中,我國政府正全力健全和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這一舉措不僅僅保證了“從農田到餐桌”這一環節的安全性和透明性,更是提升農產品質量,改善市場情況的重要手段。文章根據部分縣市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的現狀進行了調查和分析,并且由此產生了一些思考和展望。
關鍵詞:縣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現狀;思考
一、前言
近年來,食品安全出現問題在各種時段的新聞中屢見不鮮,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同時提升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我國政府一直致力于建設和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確保人民群眾的消費安全,加強食品安全建設,促進農產品消費結構優化升級,甚至促進我國的農產品進出口貿易的發展。
二、發展現狀
目前,在我國很多縣市都已經初步建成了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體系,如我州的楚雄市、祿豐縣、大姚縣等,而且對該體系進行了完善和升級,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按照各級政府的安排部署,各個縣市積極完成了檢測機構的設置,成立了以市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為重點,縣級檢測站為基礎,鄉鎮級檢測站為補充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配備先進的檢測設備和儀器,培訓檢測人員,并與地方市場監管局配合,形成了全方位的、多層次的檢測網絡,全程監控農產品質量,確保質量安全。
三、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1.檢測體系不健全。目前對于農產品質量的檢測仍舊停留在檢測農作物農藥殘留的初期,對于農產品的質量、農副產品的安全問題并沒有很嚴格進行檢驗和監督。同時,檢測的重點只集中于大型的農產品生產基地,而對于小型的農產品基地和個體戶等并沒有進行有效的監督。對于批發市場、農貿中心上所售賣的農產品檢測僅停留于速測階段,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體系還存在著很大的漏洞。
2.檢測效果一般。現階段農產品質量檢測的效果并未達到發達國家標準,其主要原因有四。一是缺少專業性人才,很多檢測機構的檢測人員沒有接受過專業的業務培訓,檢測水平有限。二是檢測項目過少,目前縣市一級的檢測僅停留在檢驗農作物農藥殘留階段,而對于土壤、大氣等的污染或其他狀況污染源缺乏有效的檢測,忽略了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的其它重要因素。三是缺乏先進的設備,目前,目前縣市一級的農產品質量檢測設備還不是十分先進,很多需要從國外進口,而這需要高昂的費用。而現有的機器相對來說十分陳舊,維護和維修都十分不便,對于質量的檢測也不精確完善。四是實驗室的條件過于落后,實驗室的檢測條件達不到標準,存在著污染、通風差、干濕度不均的情況,在這種條件下對于農產品質量進行的檢測十分不準確。
3.缺乏檢測經費。而造成的上述檢測效果問題的主要原因都是因為檢測經費的缺乏,首先,一些縣市的地方政府沒有重視起農產品質量對于國家、人民的重要性,沒有專門的檢測經費,而有的縣市并沒有將農產品質量檢測經費納入財政經費預算的范圍。
4.缺乏產品安全意識。現在,農產品市場上的產品質量良莠不齊,一些企業和個人單純為追求眼前的利潤而以降低產品質量和安全的代價來換取利潤,卻忽略了市場本身對優等商品的需求,阻礙了農產品安全體系的建設,而另一方面,一些相關的政府機構對建設農產品安全檢測體系十分疏忽,安全意識薄弱,沒有對體系建設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扶持。
四、由此引發的思考和建議
1.提高重視,加強宣傳力度。地方政府部門要首先以身作則,提高對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的重視,監督和支持引導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體系的建設,充分認識到加強農產品安全對于消費者身體健康和社會和諧的重要性。而農產品監管的相關部門需要通力合作,統籌規劃,嚴格按照食品安全的相關法律來執行和監督農產品的安全。
其次,要加強宣傳力度,引導農民提高農產品安全和質量,了解市場需求,改善消費環境。同時,投入資金鼓勵建設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杜絕使用超標農藥。
2.加大資金投入。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的建立離不開政府的資金支持和鼓勵。無論是檢測人員的業務培訓,還是購進和維護檢測設備以及改善實驗室條件,增加檢測項目等等,都需要大量的資金來支持,需要各級政府不斷加大資金支持力度。
同時,需要各能各部門整合現有的資源,完善檢測手段,提升檢測水平,避免資源的浪費。
3.制定扶持政策。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的建立,其過程沒有任何的利潤可言,而給消費者和生產者帶來的利益則是無窮無盡的,這是一個公益性的、非盈利的項目,所以需要政府首先提供政策支持,從法律上確保其合理性,并且指定相關政策來對其進行支持和引導。
首先,從培養人才做起,增加檢測人員的數量并且保證其過硬的專業素質,為人才創造良好的學習和工作環境。第二,積極開展試點和扶持龍頭企業,以試點作為農產品安全的標桿和榜樣,鼓勵其他個體戶以及企業進行農產品安全的檢測和提高,推動檢測體系的完善和發展。
4.市場制度改良
市場制度的完善有利于農產品安全的提高,把握好市場準入,從源頭上對農產品安全進行監控。在不同的農產品銷售和批發市場的區域,建立市場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在農產品進入市場的過程中,對其質量安全進行監督和把關,同時積極鼓勵企業進行自我檢查,確保端上人們餐桌的是高質量、零污染的農產品。
五、結語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的建立和完善,需要各級政府的積極支持和引導,也需要各個經營企業憑借公德心和自覺性對自身進行監督,我們消費者更要對自己的食物進行嚴格的把關,對于不合格的農產品要積極舉報送檢,保證我們自身的健康不受侵害。
參考文獻:
[1]王強.我國農產品加工質量標準體系發展現狀、重點及對策[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16,3(6):6-8.
[2]戴小楓.我國農產品安全生產技術發展的現狀與優先領域[J].中國科技論壇.2015(2):21-24.
[3]王漢武.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對策探析[J].廣西質量監督導報.2014.07:3-4.
[4]吳沛良.全面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J].江蘇農村經濟.2015年06期:90-100.
[5]徐晉平.健全縣級農產品檢測體系[N].人民代表報.2016:56-60.
[6]肖良.中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研究[D].中國農業科學院.2016:6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