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農機購置補貼機具的質量問題引發思考并且提出需要注意的問題,展開論述,希望為廣大農戶提供參考。
關鍵詞:農機購置;質量問題;思考
一、事件
2016年2月上旬,東至縣東流鎮紅葉村農民潘某購買了1臺RZ1104輪式拖拉機,經銷商為東至縣弘揚農機銷售有限公司,生產企業為山東瑞澤重工有限公司,該型號拖拉機額定功率81kw,以一拖(洛陽)柴油機有限公司生產的東方紅牌LR6H3-23型直列、六缸、四沖程、自然吸氣柴油發動機為動力。
2016年5月31日,潘某憑購機發票(經銷商開具發票日期為2016年5月31日)、個人身份證、戶口本、一卡通等相關材料到縣農機局申報農機購置補貼,當天領取了補貼申請通知書,確定該機具享受國家購機補貼33000.00元,經公示審核等程序后,縣財政局于2016年8月下旬將購機補貼款打卡發放。
2016年9月中旬,潘某以拖拉機質量有問題無法正常作業要求經銷商退貨,買賣雙方均反映至縣農機局。據了解潘某購機后即投入機耕作業(累計工作月80個小時),作業過程中發動機溫度過高不能正常使用,遂聯系經銷商。經銷商初步判定發動機故障,于是反映至生產企業山東瑞澤公司,山東瑞澤公司因該型號拖拉機發動機供貨企業為一拖(洛陽)柴油機公司,遂聯系一拖(洛陽)柴油機公司區域三包機構,派員前往用戶作業地點修理。修理后繼續作業不久又發生相同故障,如是往復多次后,生產企業同意更換發動機。但用戶以機具耽誤農時要求更換發動機同時補償3萬元經濟損失。雙方協商未果,潘某于2016年8月下旬將拖拉機留置在原經銷商經營場所后返回。
經調查:1、潘某購買拖拉機為差額購機,機具價格10.8萬元,實際付款5萬元,但僅有欠條未簽訂相關購銷協議,且購買時間比發票開具時間提前3個月。2、經銷企業承諾多次修理,但未能提供三包修理記錄。3、潘某經濟損失不能提供有效證明。4、當事者雙方均未遞交書面申請材料。
二、啟示
隨著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實施,各類農機具走進千家萬戶,農民購機熱情空前高漲,加速了農機化發展。但與此同時農機市場魚龍混雜,部分農機產品工藝性、安全性差,某些企業受利益驅動為爭奪市場,不惜降低成本,以次充好,甚至制假售假,擾亂市場秩序,損害群眾利益。因此依法依規開展農機補貼機具質量監督,規范農機市場,維護購機者權益,刻不容緩。從潘某購機維權案例,給筆者以下幾點啟示:
1.購機者要慎重購機、熟練用機和理性維權
一是慎重選擇購機。購機者在選購機具應做到一選四看:選名牌,一般來說,名牌企業規模相對較大,研發能力、質量保證條件比較強,產品質量比較穩定,三包服務比較及時;看效果,購買前要先向有此種機械的人咨詢一下,比較幾種品牌,了解欲購產品的性能、質量、售后服務等情況;看標識,銘牌上產品名稱、型號、主要技術參數、執行標準號和生產企業的名稱、地址、聯系電話、郵編、以及產品出廠編號、出廠日期等要齊全;看服務,正規企業生產的產品都有三包憑證、三包維修的期限和三包維修單位的聯系地址、電話等;看價格,同一種類產品如價格過低,這樣的機器質量往往難以保證。
二是熟練使用操作。購機者在使用農機具前必須經過嚴格的技術培訓。通過技術培訓,達到“四懂”:即懂農機具的使用范圍、懂農機具的工作原理、懂農機具性能結構、懂交通法律法規;“四會”:即會正確使用操作農機具、會合理安裝調整農機具、會維護保養農機具、會排除農機具的故障。
三是理性維權。在我縣一臺大中型農機具少則幾萬多則十幾二十萬,有的還要貸款。如果選購不當,不僅會影響農業生產,還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和經濟損失。因此購機者無論是全額付款還是差價購機,都要索取正規發票和三包憑證,必要時簽訂書面合同,明確雙方責任;其次機具使用中出現問題和遭受損失,要保留相關的證據投訴時能夠提供損害程度和與被投訴者的交涉情況;再次及時投訴,可選擇向縣級農機、市場監管部門書面申請投訴,明確自己的請求;最后如主管部門受理調解協商未果的,可通過法律途徑維護正當權益。
2.農機補貼產品生產、經銷企業應遵法守規,誠信合法經營,確保產品質量。農機生產、經銷企業是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重要參與者,其經營行為是否誠信守法,直接關系到農機補貼政策的實施效果。農業部、安徽省相繼出臺《關于進一步規范農機購置補貼產品經營行為的通知》、《安徽省農機購置補貼產品產銷企業違規行為處理規范(試行)》,重拳打擊違法違規操作行為。農機補貼產品生產、經銷企業應遵守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規定和要求,不違背農機補貼政策惡性漲價,同時加強農機購置補貼產品的生產、銷售、服務和管理,尤其要做好售后服務,確保經營行為對購機者負責、對企業負責,不得侵害購機者利益。
3.農機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加強監管和技術培訓兩手抓。一是提高認識,加強領導,成立工作小組,把開展農機市場打假行動及補貼機具質量監管工作納入議事日程;二是嚴格按照國家農機三包規定的有關要求,對全縣農機補貼產品經銷企業進行監督檢查,通過檢查,幫助其完善規章制度,增強服務意識,規范農機售后服務行為,保證服務質量;三是強化投訴監管,提高質量監管能力,完善工作制度,明確工作責任,及時受理和認真處理各類農機投訴;四是重拳打擊農機補貼產品制假售假等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嚴厲查處,絕不姑息;五是增加農機培訓投入,豐富培訓內容,采取現場演示、送教進村、科技入戶等多種形式,提高農機手掌握使用現代農業裝備的水平。
作者簡介:蘇三鵬(1973-),男,中專,工程師,主要從事農機化技術推廣服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