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業機械化對澄江縣農業發展意義重大,本文深入分析澄江縣農業機械化的現狀,總結了取得的成績和經驗,剖析了存在的問題和困難。針對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探究原因,認清澄江縣農業機械發展薄弱環節,積極尋求農機發展新的方向,分析澄江縣農業機械化發展的策略及方向,充分發揮農業機械化在現代化農業中的主力軍作用。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現狀;發展對策
隨著我縣經濟的快速增長,我縣農業也處于向現代化邁進階段,澄江縣“十三五”規劃提出推動高原特色農業現代化,堅持用發展新理念引領和推進農業發展,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優化農業產業布局,推進高原特色農業現代化。
一、澄江縣農業機械化現狀
1.澄江縣農業機械發展歷程。澄江縣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大體經歷了四個階段:1970年以前,僅有零星農業機械,澄江開始使用農業機械是1949年,到1965年后有6臺拖拉機,屬于零星使用農業機械。1970年以后農機具屬于集體所有,由集體經營,到1979年有拖拉機358臺。1980年以后農機具屬于生產隊集體所有,農機戶個人承包,承包后集體新購置的農機具較少,全縣總數略有減少。
2.成立專業農機管理部門。為了適應農業機械發展的要求,澄江縣政府設置了農機管理部門——澄江縣農業機械化技術學校,隸屬于澄江縣農業局管理。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農機管理部門已形成較為完善的管理體系,對全縣農機和農機人員實行科學管理,技術培訓,安全監理,并不斷地推廣先進的農業機械,使我縣農業機械在生產生活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3.澄江縣農業機械擁有量快速增長。從1985年到2015年30年的時間內,澄江縣的農業機械化發展速度較快,在機耕、機耙、運輸、加工、收割、抗旱、救災、興修水利等方面充分發揮了農業機械強大的威力,并實現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尤其是近年來,受農村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推進,農村內需市場的強力拉動,特別是受益于農機購置補貼連年大幅度增加等系列惠農強農政策的支持,給澄江縣農業機械化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促進了農業機械行業保持了快速增長態勢。
二、澄江縣農業機械化發展存在的問題
1.農業機械化水平不高。澄江縣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不高,農業機械化對農業的作用主要休現在機耕和運輸方面,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剛實現零的突破,尚未推廣,水稻機收割仍然空白,在養殖業、林果業、經濟作物和農產品加工等機械化程度較低。近幾年,蔬菜、水果種植發展較快,農業機械多為小型拖拉機,多用于耕田,高性能動力機械少、配套機具少,農機作業項目單一,缺少高性能復式作業機具。
2.山區面積過大,土地不平整,農業機械使用受限。澄江縣山區面積占73.43%,壩區面積占7.97%,水域面積占18.6%,形成“七山二水一平壩”的地理格局。因此,受地理條件限制,山區面積過大,地勢地形復雜,土地不平整,適應山區農業作業的機械適應性差,農業基礎設施落實后,農業集約化程度低,作業成本高,制約了農機化的發展,不便于使用農業機械,特別是大中型農業機械。
3.壩區土地過于分散、零散、不連片,制約了農業機械的發展。澄江縣人增地減的矛盾日益突出,按照2013年統計數據,澄江縣轄區耕地面積7.38萬畝,人均可耕地面積0.52畝,并且山區比例大,壩區不足0.5畝,低于全省水平,屬全國平均耕地較少的地區。其中:鳳麓街道人均面積最少為0.04畝/人,九村鎮最多為1.14畝/人,相比較,壩區土地較平整,但農業耕作呈分散狀,較為零散,無法連片耕作,只能用小型機械進行單戶耕作,造成大中型機械少無法派上用場,制約了農業機械的發展。
三、發展對策
1.堅持科技興農原則。深入實施科教興農和人才強農戰略,強化基礎設施和物質裝備條件建設,促進農業生產經營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特色化、生態化,提高澄江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抗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推動農業發展由數量增長為主轉到數量質量效益并重上來,由主要依靠物質要素投入轉到依靠科技創新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來,由依賴資源消耗的粗放經營轉到可持續發展上來。
2.加快發展農業機械化和設施農業。加速提高糧食生產機械化程度。發展設施農業,建設一批適應撫仙湖保護與澄江農業發展相適應的日光溫室、“田頭冷柜”等農業設施,提高農產品均衡供應能力。
以轉變農機化發展方式為主線,以調整優化農機裝備結構、提升農機化水平為主要任務,公開規范廉潔實施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建立更加有效促進農業生產發展和農民增收的農業補貼機制,進一步完善農業生產關鍵技術與服務支持政策,充分發揮財政補貼資金的帶動作用,提高全縣農機裝備水平、作業水平、管理水平,促進農業機械化又好又快發展和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升,為高原特色農業現代化提供裝備及技術支撐。
3.強化農業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加強農科教結合、產學研結合,充分發揮黨和政府有關部門在農業科技服務中的組織領導作用,科技教育單位的科技支撐作用。在保證足額財政經費的前提下,“十三五”期間,全縣計劃至少培養5名農業方面的學科帶頭人,整合現有農科人員知識結構,提高專業技術水平,每年選拔2名技術尖子到外地學習培訓,更新知識,提高學歷層次,改善5個鎮(街道)農科農機站人員的工作環境,完善農業科技人員的激勵機制。
4.加快莊園經濟發展,整合土地資源。近年來,澄江的荷藕、藍莓、核桃、大櫻桃、綠化苗木等高效經濟作物面積不斷上升,畜牧業、水產養殖業也穩步發展。結合澄江現實際情況,在澄江范圍內創建一批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差異化的現代農莊,聚配置科技、資金、人才、管理等要素,提高集約化水平,壯大澄江莊園經濟。緊扣建設“全省一流、西南有位、全國知名”的綠色湖濱生態農業示范帶,創新模式,打造基地,提升效益,為云南高原特色農業發展探索“看得見、學得會、用得上、推得開”的經驗。
5.加快土地綜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率。目前澄江縣已整治或進行中低產田改造多個項目,建設完成后對提高機械化起到一定作用。其中海口鎮新村土地整治建設規模74.1947公頃,新增耕地46.2669公頃;繼續推進2個續建項目,即玉溪市澄江縣海口鎮永和等3個村土地整治項目,建設規模129.8774公頃,新增耕地6.3378公頃;玉溪市澄江縣九村鎮七江村七飛鋪土地整治項目,建設規模314.6791公頃,新增耕地20.2025公頃;申報成功項目1個,建設規模179.8758公頃,新增耕地8.7722公頃。
四、結語
澄江縣的農業機械發展迅速,促進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使農村出現農業和工業、建筑業、旅游業、觀光農業的全面發展,有效地縮小城鄉之間、工農之間的差別,實現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澄江縣將堅持用發展新理念引領和推進農業發展,樹立大農業觀念,攻堅克難,不斷提高農業機械化程度和水平,優化農機管理,進一步增強農村經濟發展后勁,促進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走高效、安全、自然節約、環境友好的高原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大力推動高原特色農業現代化建設。
參考文獻:
[1]澄江文史資料(合訂本第十五至二十三輯).
[2]澄江年監2015(總第23期).
作者簡介:唐開華(1980-9),男,云南澄江人,澄江縣農村環保能源工作站,本科,助理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