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依姆妮薩·奧斯曼
【摘要】新形勢背景下教育的核心理念以及最高宗旨是關注學生的主體性,需要教師更加關注學生在學習以及生活過程中的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的形成,需要致力于構建充分表現民主、平等以及尊重的新型師生關系。作為和學生平時生活聯系最為緊密的班主任,已然成為了新課改背景下維護師生關系的重要實踐者,同時也是課改是否能夠成功以及實現教育預期目標的主要力量。本文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將初中班主任作為研究對象,從規范教育與德育的融合、尊重個性與制度約束的結合、寬容理解與嚴格要求統一、尊重與鼓勵并行等方面提出了解決的對策。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 初中班主任 管理工作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2-0193-01
一、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新課程改革提出:將學生發展作為根本,建設表現時代特征的課程體系;將德育工作作為核心,加強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的培養;將學習方式作為主要突破口,重點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以及創新精神。“以學生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政策要求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轉變教師的角色,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可是,長久以來,我們很多班主任都是將學生看做被動客體,是自己管轄的對象,以及知識儲存的容器。班主任更加習慣于發號施令,從來不會考慮學生的需要以及興趣、態度與情感,普遍采用填鴨式的教育方法,利用理性規范以及知識要求徐盛,將不順眼的行為看作是“越軌”,試圖采用高壓政策制服學生,最終的結果往往是長期壓抑學生的個性,教育的效果和初衷相反。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加強班主任的教育實效性刻不容緩。
二、新課程背景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策略
(一)規范教育與德育的融合
班主任的工作任務是多層次的,不僅需要班主任立足實際,同時還要著眼有未來,強化研究、學習以及探究,提升自身的處事能力。因此,需要班主任在行為規范教育當中融入德育工作。班主任教育實效性需要班主任要從當前的具體事務做起,切實做好班級的管理工作。在務實的基礎上,班主任還需要務虛。在加強自身學習的同時,還要積極的參加各類教育研討會,提升自身素質,從而適應新課改的需要。過于重視德育而缺少行為規范教育,工作很難產生實際效果;過分注重行為規范教育而忽視了德育,這類班主任也不會成為一名優秀的班主任。
(二)尊重個性與制度約束的結合
班主任管理的對象都是處在青春期的學生。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班主任會使用多種制度對其行為加以約束。小到學生平時的行為規范,大到學生前途命運以及思想動態,班級建設等。很多班主任在工作的過程中都是親力親為,無所不管。班主任在很多時候充當了管家以及保姆的角色。通常我們認為這種壓迫式的管理方式弊大于利。對學生過多的約束,會導致學生產生嚴重的依賴性,缺少獨立性與創造性,缺少自我管理以及自我教育能力,還容易使班主任長期陷入雜務當中,疲憊不堪,不利于班主任本身的發展與完善。為此,班主任平時的教育工作中要貫徹落實新課改的核心思想,將學生作為主體,做到尊重個性與制度約束有效結合。
(三)寬容理解與嚴格要求統一
第一,積極引導學生制定出合理規章制度,嚴明紀律。第二,處理班級事務,不要帶入感情色彩,要公平公正。對于違反紀律的同學,不管是普通學生還是干部,不論是后進生還是優秀生,都需要做到一視同仁。第三,處罰方式多樣化。在處罰當中融入教育。
(四)尊重與鼓勵并行
班主任給予學生鼓勵與尊重有的時候比熱愛更加重要。只有給予學生尊重,學生才會感受到師生之間的平等。我們應該秉承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加強自身的修養,提升教學能力與師德素養,通過高尚的品格以及過硬的素質去征服與感染徐盛。其次,做好角色的轉換工作。在素質教育當中教師不僅僅是獨奏者,同時還應該成為伴奏者,舞臺中心是學生,教師主要任務應該集中于鼓勵學生的有點,激發他們的興趣,而不是成為學生的監督者。
三、結語
學生的管理工作是一項復雜而又深奧的工程,需要班主任與時俱進、更新觀念,加深覺悟,提升認識,不斷的提升業務能力、專業知識以及管理水平。在工作當中,教師需要積極的研究與探索,掌握新形勢之下教育體制改革內涵,緊隨新課程改革的步伐,主動積極的參與到新課程改革當中,轉變教育方式,更新教育管理理念,推動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升,培養合格的中華民族接班人。
參考文獻:
[1]張含,孟偉偉.淺談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3(44):30-31
[2]明方科.淺談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問題與對策[J].中文信息,2016(5)
[3]甘勇.淺談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問題及對策[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6,1(8):23-24
[4]羅仕容.淺析初中班主任工作在新課程改革下的問題及對策[J].鴨綠江月刊,2014(6)
[5]陸雪萍.淺談新課程改革下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2015(46):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