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峰
【摘要】儒學是我國古代的正統學說,具有很高的歷史地位,其中所涉及到的一些理念,即使到了今天同樣具有較強的指導作用。“灑掃應對”是儒家關于教育的主張之一,在教育現代化的背景下,也是值得借鑒的重要理論。本文在對“灑掃應對”教育概述的基礎上,分析其對于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意義,并提出幾點實施策略。
【關鍵詞】儒學學說 教育理論 灑掃應對 學生教育
【中圖分類號】B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2-0206-01
儒家思想作為我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的主流思想,對維護封建社會的穩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盡管在現代化的今天儒家思想已經不再適用,但其中的一些理念與主張仍然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可以適當借鑒。儒家有著一套較為成熟的教育理論體系,培養了大量的儒家人才,在儒家的教育理論中,“灑掃應對”是一個十分重要的主張,幾千年來一直被歷代教育學家所提倡。
一、關于“灑掃應對”教育的概述
在我國古代,儒家思想擔“天下教化”之重責,以禮教倫理為道德之根本,是封建社會的主流思想,是封建統治得以存在與發展的思想基礎。儒家思想除了在除了維護封建統治這一作用之外,其在教育方面同樣有著極大的貢獻,提出了科學的教學方法,如“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重視人對教育的促進作用,例如“性將近也,習相遠也”。重視人才的培養,如“禮賢下士”,對教師本身也提出了嚴格地要求如“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言傳身教”等。而在針對未成年人的教育方面,則是提出了“灑掃應對”的主張[1]。
“灑掃應對”是古時候對童子的教育主張,放到現在,就是針對未成年人的教育。“灑掃應對”出自《論語·子張》,“子夏之門人小子,當灑掃應對進退,則可以,抑末也。”即在對童子的教育中,從小的方面來說要教導他們灑水掃地的勞動之事,從大的方面來說要教導他們接人待物的處世之事,簡單說來就是重視學生的個人修養。我國著名的理學大師朱熹也在自己的作品中寫道:“人生八歲,則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學,而教之以灑掃應對進退之節,禮樂射御書數之文。”同樣強調了在對童子的教育中要重視學生個人品質的培養。
二、“灑掃應對”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意義
1.能夠對生活產生指導作用。“灑掃應對”中所主張的勞動之事與處世之事,都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必定會接觸到的事物,具有較強的生活性。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指出,社會的發展促進教育水平的提高,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服務于生活,因此教育與生活是息息相關的。由此可以看出,“灑掃應對”教育能夠為學生的生活實踐提供有效的指導,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其在進入社會之后能夠擁有強大的適應能力。
2.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學校在關于學生的教育方面越來越重視綜合能力的培養,而從“灑掃應對”這一主張中能夠反映出學生的勞動教育與交際能力培養。也就是促進學生勞動能力與交際能力的提升,這兩個方面都屬于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是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
3.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意識。“灑掃應對”教育是基于傳統思想的一種現代化的教育形式,為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提供了理論基礎,有利于引導其價值觀向著積極的方向發展。隨著現代信息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當代未成年人能夠通過網絡與其他電子設備接收到來自世界各國的信息,而這些信息有好有壞,在一定程度上對我國的主流意識形態產生了沖擊,不利于現代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而開展“灑掃應對”教育,通過向學生傳授正確積極的社會主義道德觀,能夠逐漸引導學生形成積極的價值取向,從而促進身心的健康發展,培養正確的社會意識[2]。
三、“灑掃應對”教育實施的策略
1.開展勞動實踐活動。勤勞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現代學生需要繼承與發揚的優秀品質。“灑掃應對”教育其中一個方面就是關于勞動的教育,因此學校要積極開展勞動實踐活動,讓學生參與到勞動實踐中,使其能夠在參與的過程中體會到勞動的艱辛與快樂。從而設身處地感受到勞動人民的勤勞善良,學會尊重勞動,并養成熱愛勞動、服務于人的優秀品質。
首先,在學校中,應當組織學生每天參與到勞動實踐中,堅持每天進行教室的維護與清潔,并組織衛生評比活動,以活動的形式激勵學生搞好班級衛生。與此同時,學生在學校還要注重個人衛生,即要將書桌上的書籍與學習用具整理整齊,要保持書本、書包的潔凈。
其次,在家里,要鼓勵學生參與到家庭勞動中,要積極幫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勞動,堅持自己的個人衛生自己打理,例如洗衣、打掃房間等,培養自身的生活自理能力。
最后,要組織學生參與到社會性的勞動實踐中,使其養成樂于助人、服務社會的美好品質。例如組織學生在養老院開展志愿勞動服務,定期到養老院為孤寡老人做清潔,幫助他們洗衣、打掃衛生等,從而樹立正確的勞動觀,提升其個人勞動能力。
2.開展思想教育活動。“灑掃應對”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對于處世之道的教育,在教育現代化的背景下,即是培養學生的文明禮儀,使其能夠在待人接物中做到自然而有禮。“文明”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要求在學校教育中,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其中。在教學中強調“德育”的滲透作用,加強對學生思想方面的培養,要求樹立良好的道德觀念,識禮、懂禮并能行禮。使學生無論是從行為方面還是從心理方面都要建立相應的“禮儀”觀念。
3.重視環境的影響作用。要開展“灑掃應對”教育,就需要加強學校、家庭、社會之間的聯系,從而為學生良好個人品質的培養構建一個有力的外在環境。在學校,教師要注意自身的榜樣作用,做到言傳身教,加強自我建設,為學生的發展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同時要將思想教育滲透到教學的方方面面,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行為與思想,強化“灑掃應對”教育的積極意義。在家里,家長同樣也要重視孩子思想的引導,要關注孩子心理的變化,加強與孩子的交流,積極引導并幫助他們解決成長中的煩惱。
四、結束語
“灑掃應對”盡管是古代儒家的思想,但是卻并沒有因為儒家地位的改變而影響其作用的發揮,即使實在現代文明的今天,“灑掃應對”對學生的健康成長依然有著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不能忽視其積極意義。在現代化的教育中,要積極開展“灑掃應對”教育,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構建良好的環境,通過對其勞動能力、社會交際能力的培養,使其逐漸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學會熱愛勞動、熱愛生活,樂于奉獻、服務大眾,成為一個優秀的現代人才,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注入新鮮的活力。
參考文獻:
[1]董奇峰.從“灑掃應對進退之節”教起——朱熹的“小學”教育思想探析[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06):20-21
[2]侯姝芳.“灑掃應對”伴未成年人健康成長[J].中國校外教育,2013,(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