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維堂
摘要:高中是一個很特殊的學習時期,在這個階段是學生思維及各項能力得到培養和鍛煉的黃金時期,學生的可塑性尤其明顯,那么在我們的高中語文教學中就要注重對其文化素養的培養,這就需要結合我們的傳統文化來完成,因此我們就對此來淺論高中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教學方式。
關鍵詞:語文教學;傳統文化;結合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3-0032-01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上下五千年,文明的不斷發展積攢了深厚的文化底蘊,流傳了許多有價值的文化瑰寶,而我們的語文教學其實也是從古流傳自今的,只不過時代在發展教學方式也在不同的變化,對于我們的傳統文化還是要繼承發展的,這樣的繼承發展就可以通過語文教學來實現。
1.傳統文化概述
傳統文化的定義在學術研究中并沒有一個規范的解釋,只有一個寬泛的說法,就是指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征。有民族就有文化,它不一定要通過文字記載,它的存在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從其文化了解一個民族的內涵和精神信仰。中華民族作為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民族,它的歷史文化是不可小覷的,在歷史的發展中,不斷的傳承與創新,先人為我們留下了許多無價的文化瑰寶。我們的語文教學中出現的古文、古詩詞都只是把最經典的抽出一小部分來進行教學,讓我們的學生通過學習來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傳統文化不是全部都是積極向上的,自然也會有一些不利于和諧發展的思想與物質,這些我們都是要祛除的,不學但也要正視,不能因為它是相對有害的就完全的忽略它,對其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讓學生有一個正確的人生觀。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們的先輩傳承下來的豐厚遺產,它曾長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對世界文化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傳統文化是歷史的結晶,但它并不只是博物館里的陳列品,而是有著活的生命,它不局限于某種物質,它是有廣闊的生命力的。
2.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結合的價值
為何要把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相結合,這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我們傳統文化能夠得到發展與傳承的一條捷徑,那么我們就要了解二者相結合的必要性與意義。
2.1 學習傳統文化的必要性。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不是只靠幾篇古詩詞就能了解透的,而我們的語文教學對傳統文化的教學比較單一、枯燥又比較偏見。對于古詩文的講解在語文課堂上都是老師講述,學生聽,沒有新意也沒有創造力,根本不利于傳統文化的學習。在當代,我們許多的年輕人對于傳統文化都沒有什么了解,甚至還不如國外的學生了解的多,這種現狀讓人可悲,因此對于傳統文化的學習存在了必要性。
傳統文化是前人創造的物質和精神文化的總和,它的形式是多樣性的,它的內容是豐富的,它的體現也是復雜的,遠遠不是幾篇文章就能概括的。在傳統文化的核心中對于人的思想精神指導都存在著積極的作用,同時它也是與時俱進的,思想的宗旨在時代的變化中衍生出不同的含義,只是為了更適應時代的所需,所以它不是停滯不前的。而我們的教育也是要與時俱進的,教書育人是為了培養人才為社會發展所需,同時也代表著對文化的一種傳承。
我們的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對古文的講解一般都是照本宣科,并不會多加引申,而學生的學習態度就是敷衍居多,認為古文生澀難懂,對其興趣并不大,這是不利于傳統文化的學習的,我們的教學一定要把其價值發揮出來,這樣才能達到我們教學的目的。
2.2 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結合的意義。語文教學就是對傳統文化傳播的一個有效的過程,那么在這個過程中就要選取合適的方式來進行傳播,讓其文化內涵能被更多的人接受理解,并且弘揚光大。在語文教學中,如果只靠單一的對古文、古詩詞的講解是很難理解透整篇文章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是體會到了這只是我學習的一種,和其他的現代文學習是沒有區別的,這就沒有達到我們學習的目的了。
在對語文教學中要樹立正確的形神兼顧的教學目標,把高中語文教學有效的和傳統文化結合起來,這樣形成有效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進行改革,在教學目標上要把握好準確的方向,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基礎教學中,讓學生累積起來詞匯量,對于古文的把握能產生自主的主動性,讓學生對傳統文化產生興趣,這樣興趣才能帶動學習的動力,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的學習對于語文學習來說是很重要的,它直接影響著整個教學的質量。
3.總結
綜上所述,中國傳統文化源于流長,博大精深,我們所要學習的還有很多,而對于語文教學來說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也只不過是我們從中學習的一點,還有很大的拓展空間,這需要我們的教師學者在教學中不斷的去摸索去研究,中心就是從學生出發,使學生能在教學中學到更多的知識,也就算完成了我們教書育人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陳佳新.高中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的契合[J].文學教育,2011
[2] 劉曉明.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意義和做法[J].教育導刊,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