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志桃+楊國臣
【摘要】當前高職院校成本會計課程教學存在著教學內容與實際成本核算內容滯后、學生提不起學習的積極性以及教學方式缺乏創新等問題。成本會計作為會計學專業的主干學科,承擔著傳授會計崗位基本職業能力的任務,教學中應以就業為導向,結合制造業的生產特點優化課程結構、利用實訓軟件模擬就業環境開展實踐教學,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關鍵詞】就業導向 成本會計 課程改革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職業教育的目標發生很大變化,“產學研結合”、“工學結合”對職業教育提出更高要求。以就業為導向,在教學中著重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是當前我國職業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在會計專業教學中,教師創新教學方式,讓就業能力要求融入課程教學中,加大實訓基地建設,讓學生能仿真就業環境來學習專業知識成為職業教學的新方向。
一、《成本會計》課程的特點
(一)是對基礎課程的進一步學習
《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是《成本會計》的先修課程,只有熟練掌握這兩門先修課程的基礎知識才能更好地學習成本會計課程的內容,成本會計是財務會計的一部分,是對成本核算的一種細化,最終它的核算都會體現在財務會計的確認與計量之中。成本會計也屬于管理會計的范疇,要求具備管理會計的基本職能,如預算、決策、分析、控制,因此成本會計通過獲取和消耗資源的成本來核算所有生產費用,以核算為核心,既對財務會計提供了實際的全部生產成本和耗費,又對管理會計提供預測和決策的相關信息。
(二)方法多、公式多、難度大
《成本會計》課程內容體系主要包括制造業企業產品成本核算的一般流程和成本核算的主要方法。核算的一般流程包括要素費用的歸集與分析、制造費用歸集與分配、輔助生產費用的歸集與分配、損失性費用的歸集與分析、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的分配等內容。這些費用的分配過程復雜且涉及很多計算公式,這些計算公式有些區別并不大,使學生學習起來難度加大。
(三)實務性強
《成本會計》是一門與實際聯系極為密切、操作性很強的課程,成本的各個要素的歸集與分配過程都離不開各種原始憑證的傳遞、記賬憑證的填制以及賬簿的登記,因此《成本會計》與《基礎會計》的內容有密切聯系,只有學會《基礎會計》的會計核算方法,才能更好地進行《成本會計》課程的學習。
二、目前《成本會計》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內容與實際成本核算內容滯后
教材沿用“理論-實踐”教學模式,按成本核算程序進行講解,包括要素費用的核算、輔助生產費用的核算、制造費用的核算、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之間的劃分以及各種具體的成本計算方法,這些內容難度很大,單純理論講解雖然詳實,由于邏輯關系較為復雜,學生聽得似懂非懂。而教材中介紹的有些核算方法,在實際工作中可能并不會使用到,教學內容與實際成本核算內容滯后,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
(二)學生數學基礎薄弱,因畏懼而提不起學習興趣
成本會計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課程,具有計算復雜、圖表多等特點,這對于初學者來說形成強大的震懾力,數學基礎知識、基礎會計和財務會計知識不扎實,不了解產品的生產工藝過程和生產中的要素消耗項目,缺乏整體的觀念,就難以聽得懂課堂講解的內容,如區分不清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不會計算各種輔助成本計算方法,對平行結轉與逐步結轉似懂非懂,久而久之學生容易產生失敗感,從而提不起學習該課程的興趣。
(三)教學方式缺乏創新
當前《成本會計》課程中采用多媒體進行理論內容教學,這種教學方式可以使得一些圖表可以通過多媒體手段展示出來,教學效果值得肯定,生產成本在完工產品有月末在產品的復雜計算中,有限的PPT文檔無法呈現整個計算過程,課程上學生往往會對結轉過來的成本不太理解為什么是這樣的結轉方式,因此需要創新教學方式,理論教學的同時讓學生多動手操作來提高教學效果。
三、以就業為導向的成本會計課程設計思路
(一)通過案例教學法來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
在案例教學中讓學生圍繞某個成本會計處理案例運用所學知識對其進行分析、推理,分成多個學習小組,營造活躍的課堂討論氣氛來鼓勵學生對該案例進行深入討論,從而提出解決方案,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獨立思考、團隊合作地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選擇案例時,教師可以從簡單到復雜地選擇典型案例,讓學生循序漸進地通過自己動手掌握復雜的理論知識。
(二)通過到制造型企業調研組編寫實用的成本會計教材
《成本會計》課程教材改革應與教學改革同時進行,目前市場上的成本會計教材在體例、結構、內容等大體相同,內容不新穎,與成本會計實際工作相脫節,不適應現代職業教育的要求。因此在課程改革中,應組織專任教師到制造型企業走訪調查,根據現代制造型企業成本核算的流程和學生學習能力來編寫適合教學的教材,結合實訓需要,把全書內容分解為材料費用、人工費用、輔助生產費用、制造費用、損失性費用、成本核算方法、綜合應用等模塊,每個模塊安排配套練習和實訓要求,讓學生通過課后訓練,具備成本會計各崗位所需的素質能力。
(三)創新教學方式,讓學生多參與成本會計模擬實訓
隨著計算網絡技術和軟件技術的發展,給《成本會計》課程實訓教學提供很大幫助,如廈門網中網軟件公司開發的會計實訓平臺中的成本會計模塊,為教師進行成本會計仿真教學提供很好的平臺,在系統中,學生可以通過點擊模塊中的各個小練習,就可以打開完成這個練習所需的資料和表格,學生可以運用所學知識來完成這些表格,系統會根據填寫情況給出評分意見和錯誤之處,做對了能讓學生產生自豪感,從而提高學習積極性,如果做錯了,也能引導學生去查找錯誤的原因,這個過程其實學生已經在學習本門課程。
提高高職《成本會計》課程教學質量,增強學生實務操作能力來適應工作崗位需要,是一項復雜的教育工程,需要教師不斷進行探索教學方法來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
參考文獻
[1]張春蓮.案例教學法在會計教學中的應用[J].商業會計,2009(07).
[2]宋鳳長.高職成本會計教學改革探析[J].中國證券期貨,2012(01).
[3]許罡.《成本會計》教學改革路徑及實現[J].職教論壇,2009(06).
[4]劉巧茹.對高職《成本會計》教學改革的思考[J].中國集體經濟,2008(09).
[5]陶燕.關于高職院校《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武漢商業服務學院學報,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