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教育不是要記住各種事實,而是要訓練大腦如何思考。作為以應用型人才為培養目標的高校,燕京理工學院非常重視對學生的教學和培養工作,經常聘請馬陸亭、牟延林、趙炬明等相關教育專家來學校做講座或要求全校教師觀看相關專家的講座視頻。目前,中國大多數院校的教育以老師為中心,而美國大多數院校的教育以學生為中心,筆者參加了趙炬明教授的SC(student-centeredness)教學改革課題,并對燕京理工學院會計學院《財務報告分析》課程進行了教學改革,形成此文,拋磚引玉,僅供從事此課程教學的廣大教師做參考。
【關鍵詞】以學生為中心 教學改革 財務報告分析
一、財務報告分析的概念及作用
市場經濟中廣泛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的情況,會計要想得以生存,就必須較之其他信息渠道傳遞更為相關、可靠、及時和符合成本效益原則的信息。會計做賬的程序為:原始憑證——記賬憑證——賬簿——報表,企業的管理活動雖然紛繁復雜但最終會清晰地體現在財務報表上。以上市公司為例,報表之前的原始憑證、記賬憑證和賬簿等資料企業自己留底,一般不向外提供,屬于企業的內部信息,而財務報表則是需要向外提供的,屬于企業外部利益相關者可以獲得的信息。企業編制財務報告的目的,就是為了向財務報告的使用者提供有關的財務信息,從而為他們的決策提供依據。財務報表的使用者包括投資者、債權人、政府及其他機構、供應商、社會公眾和企業管理層(如圖1),不同的使用者分析財報的目的不同,如投資者更關心其投資的風險、收益和企業的支付能力;債權人更關心企業的償債能力;政府主要為了了解企業資產的營運活動和國家資源配置情況;供應商更加關心企業采購業務的支付能力;企業管理當局運用財務信息做管理決策,財務報告分析即利益相關者運用專門的技術和方法,對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進行分析,方便其做出經濟決策。財政部部長樓繼偉2014年提出管理會計是我國的短板,要在我國大力發展管理會計,培養管理會計方面的人才。管理會計是決策支持系統,即把管理會計信息提供給決策者(如CEO及各級經理等)用于管理決策,而分析財務報告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向決策者提供這樣的信息。因此,學生學好財務報告分析課程也可以為以后成為一名管理會計方面的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針對這門課程傳統的教學方式
(一)理論教學法
以講授法為主,學生自學為輔,教師向學生講授基本的財務分析理論、方法、指標和技巧,這是一種單項信息傳遞的方式,這一系列的闡述都是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并沒有真正參與到課程管理當中來,學習后不能講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當中去。
(二)啟發式案例教學法
這種方法的應用主要由以下幾種方式:①課前導入案例,即由案例導出需要講述的某個理論和觀點;②講授過程中為了說明某個知識點而用到的小案例,這種案例具備實用性和針對性,與某個知識點聯系在一起,注重某個具體問題的分析和解決。這種案例的進行通常以教師為主導,通過多設懸念,多啟發,與學生良性互動;③單獨開設的案例課程。這些案例通常篇幅較長,需要印成文稿提前發給學生閱讀思考,并針對案例設置相應問題,進行課堂討論。這種方法雖比傳統教學法有所改進,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把學到的理論知識用到實踐當中去,但是所有的案例都是由老師提供,學生跟著老師的思路來學習,并沒有全面系統地分析過一家企業的財務報表,學生畢業后接觸到的都是形形色色的企業,從事的是不同的會計崗位及相關工作,用到財務分析知識時未必和當時老師講的案例相似。針對這種現象,筆者建議采用以“理論+實踐”教學法為主,多種方法并存的教學方式。目前也有個別院校采用了“理論+實踐”教學方法,甚至有個別學者編制相關的書籍來闡述這種方法的應用,如王淑萍等。但是這種方法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在運用過程中可能碰到的問題及應對措施目前沒有學者做過比較詳細的描述。筆者較詳細地介紹了這種方法的應用,并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在運用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及應對措施進行了比較全面的闡述。
三、以“理論+實踐”教學法為主,多種方法并存
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以“理論+實踐”教學法為主,案例教學法、情境教學法、任務驅動法和分組討論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并存的方式。“理論+實踐”教學法,老師向學生講解基本的財務理論,并把學生分成小組下載上市公司的財務數據,在老師的指導下由學生完成財報的分析工作,包括紙質版的電子表格填寫作業和PPT版的課堂匯報作業。紙質版的填寫作業包括資產負債表分析、利潤表分析、現金流量表分析和綜合分析,PPT版的課堂匯報作業可以選擇把前面做過的紙質版作業做成PPT形式來匯報,也可以單獨針對企業的貨幣資金、應收賬款、存貨、固定資產和資本結構等進行的分析來匯報。
把學生分成學習小組,平均10個人為一組,組內再以5人為一組劃分為A、B組,這兩組學生分別下載同一行業的兩家上市公司近三年的財報進行對比分析,最好再與該行業的均值指標做對比。向學生提供能夠下載上市公司財報的網站,如巨潮資訊網、新浪財經、東方財富網、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和國泰安數據庫等。把這門課的總成績按照平時成績40%、期中成績10%、期末成績占50%來設置,其中小組書面報告和小組演講各占20%。這門課有32學時,課程分配計劃如下表,理論環節由老師講授相關的理論、方法、指標、技巧等,實踐環節要么學生PPT匯報,要么案例討論。
在分析企業財報之前要求學生查看注冊會計師出具的審計報告。如果不是標準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還要根據審計報告給出的審計意見查出具非標準審計意見的原因。由于財務報告分析課程把學生分成小組來下載上市公司財報進行分析,為了防止某些學生搭便車,在做具體的工作之前要求小組成員先填寫工作任務執行計劃表,詳細記錄每位小組成員的分工任務。教師根據匯報內容的規范程度、難易程度、分工情況和現場表現來確定小組每個成員的成績。由于這門課比較難,學期初向學生強調這門課的重要性及可以鍛煉的相關能力,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只有堅韌和辛勤工作才有回報。
四、采取“強制+自愿”相結合的方式
所謂“強制+自愿”相結合的方式,主要是把學生分成小組后強制小組成員完成一部分工作,剩余一部分采取自愿的方式。比如把學生分成了18個小組,第1次匯報工作強制要求前6個小組來做,后12個小組可以自愿決定是否參加本次課堂匯報工作,第2次匯報工作強制要求中間6個小組來做,其它12個小組可以自愿決定是否參加本次課堂匯報工作,第3次匯報工作強制要求后面6個小組來做,前面12個小組可以自愿決定是否參加本次課堂匯報工作。強制小組的學生如果沒有做每位學生扣分,而自愿小組的學生沒有參加此次匯報不扣分,參加此次匯報工作實施相應的加分制度,兩周之前把作業布置下去,并由老師自己做相關的PPT匯報課件供學生參考,自愿小組的學生要想參加匯報工作要求一周之前向老師提出來。筆者之所以提出這樣的方式,主要是財務報告分析課程比較難,要求學生必須具備良好的財會知識,而每個學生的基礎和學習主動性不同,通常情況下一本的學生基礎和學習主動性更好一些,三本和專科的學生基礎和學習主動性要差一些,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決定“強制+自愿”各自所占的比例。對于基礎較好和主動性較強的學生可以增加強制的比例,減少自愿的比例,對于基礎較差和學習主動性較弱的學生,可以減少強制的比例,增加自愿的比例。筆者在研究生階段曾跟隨導師分析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并為其擔任助教,為學生講授財務報表分析的部分課程,成為一名老師后又在燕京理工學院會計學院教授財務報告分析課程,對一本和三本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學習主動性的不同深有體會。由學生做PPT匯報時做好課堂管理工作,只要教師精心準備、組織得當,學生密切配合,對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將起到其應有的重要作用。
除了前面提到的“理論+實踐”教學法,本課程也可以采用多種方法并存的方式,這里不再一一介紹。以案例教學法為例,在引入案例時應注重針對管理活動對報表數據的影響來組織教學內容,通過管理活動——財務數據變動——分析財務數據——改善管理活動這樣一個螺旋式的過程。
財務報告分析課程的改革之路還很漫長,關于這門課筆者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歡迎廣大學者批評指正,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不斷改進,努力為社會培養更多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趙炬明.論新三中心:概念與歷史——美國SC本科教學改革研究之一[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年第3期.
[2]王淑萍.財務報告分析[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年.
[3]朱蓮美.《財務報告分析》課程教學內容拓展和分析方法探討[J].科技創新導報,2014年NO.34.
[4]王珮,馬春愛.《財務報告分析》課程教學實踐探索[J].經濟研究導刊.2013年第3期
[5]鮑辰璐.《企業財務報告分析》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河北企業 2016年第9期.
作者簡介:顏景金,碩士,燕京理工學院助理教師,對財務報告分析課程進行了教學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