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健
摘 要:在推進學校文化建設中,打造課堂文化是必然。課堂文化建設是學校文化建設的核心。在建設校園文化的過程中,我校致力于儒雅文化的建立,并通過推進“儒雅334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推進課程改革、建立儒雅校園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關鍵詞:校園文化;課堂文化;儒雅;探索;實踐
一、背景
(基于儒雅文化的辦學理念體系的背景)
我校的主題文化是儒雅文化;核心價值觀是“循求知尚禮之道,做知書達禮之人”;校訓是“博學尚禮,見賢思齊”;校風是“追求知識,崇尚美德”;教風是“有教無類,誨人不倦”;學風是“學而不厭,慎思篤行”;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儒雅風范的學子”;學校愿景是“成為培育儒雅師生的搖籃”。
這一學校文化主題的確立,明確了學校的辦學方向和目標。我們希望通過實施儒雅文化教育,通過營造儒雅環境文化、培訓儒雅教師、打造儒雅課堂、培養儒雅學生、完善儒雅評價等多種途徑,精心打造儒雅校園,全面落實素質教育,使每一個師生都能外表優雅、內涵博雅、談吐文雅、舉止典雅、氣質高雅,最終使學校走出一條立意高遠而又腳踏實地的特色發展之路。
二、新的思考
在推進學校文化建設中,打造課堂文化是必然。課堂文化建設是學校文化建設的核心,我們一直在思考、探索學校文化與唐山市教育局提出的高效課堂建設的結合點。
對學生來說,課堂不僅僅是知識的掌握,還應包括道德啟蒙、社會適應、習慣養成等。教書育人,育人為本。因此,課堂教學改革,需要我們尋找教育回家的路,回到育人看教育。尋找高效課堂的真諦,我們同樣需要回到育人看課堂。
什么樣的課堂是高效課堂?高效課堂應該是有三聲的課堂,即掌聲、笑聲、辯論聲;應該是有三話的課堂,即自己的話、真實的話、有創見的話;應該是有三交的課堂,即交流、交鋒、交融,這也是我們在建設課堂文化時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三、重新定位
在認真總結前兩年高效課堂建設經驗的基礎上,我校在教育局“一三四”自主互動式教學模式的指導下,結合我校實際,把學校文化、新課程理念和課堂教學改革有機融合,對課堂教學模式進行了重新定位,并命名為“儒雅334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三——貫穿三個理念:學校文化理念、新課程理念、學科文化思想方法;
三——抓住三個環節:預習發現、質疑探究、課后拓展。
四——落實四個步驟:
1.自主預習,質疑問難
本環節要通過學生自主學習、質疑問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問題意識,能提問題,敢提問題,會提問題。對提出的問題要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簡單的問題可引導學生自己或相互解決,疑難或重點、難點問題,教師與學生一塊進行梳理,確定下一環節的合作探究內容。
2.問題驅動,合作探究
本環節要讓學生帶著問題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在小組內討論交流,補充完善,形成一致意見。注意以下問題:
(1)講清合作前的要求和規則;
(2)有充足的合作交流時間;
(3)熟練掌握合作規則(包括語言模板);
(4)訓練學生熟知的幾種合作技巧;
(5)教師要積極主動地參與小組合作。
3.展示交流,點撥提升
這一環節是“三三四”教學模式在課堂實施中的關鍵環節,學生充分利用黑板、展臺等各種媒體分享交流學習成果,師生適時追問質疑,引發深層次的對話交流,共同參與梳理和提煉,完善知識體系。注意以下問題:
(1)要有明確的展示要求;
(2)讓誰來展示(掌握幾個原則):
(3)怎么樣展示(語言模板):
(4)展示要示結果,更要展過程。通過適時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或答疑解惑、或點撥方法、或升華思想。
4.鞏固應用,拓展延伸
這一環節是進行知識的鞏固、深化和延伸。語文可以是一篇帶多篇、拓展相關書籍、讀寫聯動等形式。數學可以是檢測反饋、知識拓展等。
四、課堂追求
課堂呼喚儒雅風度:舉止端莊大方,氣度溫文爾雅,這是學生教養的修煉過程。
課堂蘊藏文化積淀:1.以學生認知活動為原點,建構知識體系;2.挖掘傳統文化因素,使課堂變得厚重。這是學生智慧的提升過程。
課堂承載生命足跡:關注每一個生命,讓每一個生命都得到發展。這是學生成長的過程。
“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需努力;會心不遠,欲登絕頂莫辭勞”,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學校將不斷開拓創新,積極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建設儒雅校園,不斷提升內涵式發展水平,傾力打造第一小學具有豐富內涵的儒雅教育品牌!
參考文獻:
[1]黃君婕.安徽省民辦高校教師激勵問題的研究[D].合肥工業大學,2009.
[2]楊偉廣,田華,康秋菊.抓住歷史機遇謀求更大發展[N].中國教師報,2011(12).
[3]王思毅,潘峰.優化師生教學行為 打造主動有效課堂文化[J].上海教育,2012(Z1).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