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嵐
摘 要:高職院校以培養職業技術人才為主要目標和方向,而職業核心能力與職業技術能力之間存在不可分割的緊密聯系。加強對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對加快職業學校教學改革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首先強調了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重要價值,然后對連鎖經營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的思路與途徑進行了一定探究。
關鍵詞:連鎖經營管理;職業核心能力;教學改革
隨著國家教育體制改革向深化階段的轉變,高職院校對人才的培養越來越重視,人才培養質量有了一定的提升。但在學生能力培養過程中,卻出現了重職業技術能力培養,輕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現象,尤其是連鎖經營管理這樣帶有一定服務性質的專業教學。為了緩解上述現象,加強職業核心能力培養勢在必行。
一、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價值
在人才培養的能力體系中,職業核心能力(也稱關鍵能力)是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目標,在人才能力培養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職業核心能力作為人才培養能力體系一部分,與職業技術能力、通用素質等有著緊密的聯系,重視對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不僅有利于促進學生能力的全面提升,而且對職業技術能力的培養也具有積極作用。除了在人才能力培養中,職業核心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之外,在學生畢業就業與崗位晉升中,職業核心能力同樣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特別是學生從當前基礎崗位向更高層次崗位的提升,職業核心能力是這一崗位轉變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是學生事業發展的重要基礎。總之,在今天人才培養要求越來越高,人才需求量越來越大的情形下,職業核心能力在高職院校專業教學和職業人才培養中的作用與價值變得日益突出。
二、連鎖經營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的思路與途徑
1.注重第二課堂的充分開發
第二課堂是對第一課堂學習內容的延伸與拓展,是對第一課堂教學的一個補充和實踐,在當代教學中具有巨大的挖掘潛能與應用價值,逐漸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基于職業核心能力培養需求,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的教學改革應重視對第二課堂的充分開發與利用。
例如,學校與企業合作,為學生提供深入企業實習的機會,組織設計一些有利于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社會實踐活動、實習活動,由教師帶隊,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組分別到不同企業中進行實習。企業類型包括酒店、零售商、超市、服裝店等,實習項目包括酒店的經營管理,商品市場營銷、促銷,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超市商品管理、倉儲物流管理等。實習期限為一個月,每名學生需要撰寫一篇實習報告,報告對自己在這次實習過程中的表現,遇到的問題以及問題的解決方法,心得體會、感悟,學到的經驗等進行論述。通過實習活動的組織,將連鎖經營管理教學從課堂延伸至課外,從教材拓展至實際,從而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發揮第二課堂的重要作用。
2.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是教學改革的重點,是基于職業核心能力培養下連鎖經營管理專業教學改革應遵循的一個思路和應采取的有效對策。借鑒國內外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方式方法,總結歷史經驗,職業院校連鎖經營管理專業教學改革對于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應著重對教學過程開放性、實踐性與職業性的提升。教學過程開放性的提升要求職業院校積極引進先進信息技術與多媒體設備來開展連鎖經營管理專業課程教學,信息技術與多媒體設備的引入可以實現學校內部與外部之間的聯系,大大擴展職業院校教學資源的獲取范圍,實現信息的相互交換與共享。教學過程實踐性的加強,要求教師以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為目標,增設連鎖經營管理實踐教學活動。通過實踐教學的加強強化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創新能力、學習能力、溝通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的培養和提升。
3.改革課堂教學模式
受傳統教學模式影響,目前我國多數職業院校連鎖經營管理教學仍局限于課堂,局限于第一課堂,這顯然不利于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與職業技能的培養。因而在教學改革與人才培養的需求下,必須要對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改革。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要求教師首先轉變教學觀念,樹立先進教學思想,將學生視為教學的主體,提高學生主體地位,注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其次,對課堂教學方案進行合理設計,重視教學方法的多樣化發展與綜合運用,如合作探究學習、任務驅動學習、情境創設、實踐探究等。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形成以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為基礎的課堂教學模式。
職業核心能力培養在人才培養中具有重要價值與作用,在今天的高職院校連鎖經營管理專業教學改革中占據重要的地位。連鎖經營管理專業教師應注重視培養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從第二課堂開發、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等幾方面來加快教學改革,提高學生職業核心能力。
參考文獻:
顏莉霞.高職連鎖經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悖論與思考[J].中國商貿,2013(35):18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