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山
摘要:在小學課堂教學環境中,教師需要通過科學的情境創設方法,結合課程教學目的,聯系到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對生活情境的觀察分析和提煉,實現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筆者結合自身在小學數學上的執教經驗,立足于小學課堂環境,聯系到當前課程改革的發展要求,通過本文詳細論述了利用課堂情境創設來激發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課堂情境創設;小學數學教學;學習興趣;教學策略
科學應用課堂情境創設方法是有效提高教學質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帶動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并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的有效措施。教師應當充分重視課堂情境教學的教學作用,利用科學合理的課程安排,配合觀察分析,選擇適宜的課堂情境創設策略。
一、結合生活實際,實現課堂情境創設
首先應當加強學生的數學應用實踐能力的情境創設,例如組織學生在課堂上參與課堂小市場的情境還原,讓學生參與扮演售貨員,參與到市場交易的情節中,還原生活化的購物情境,結合購物的買賣活動中相應的計算問題,鍛煉學生的應用計算能力。其次是結合生活應用問題進行多樣性情境創設,例如在教學“平面圖理解”這一課時,教師應當考慮到學生理解平面圖方位表達方面存在的困難,積極靈活地改變情境條件,可以直接結合家里或者教室的平面圖教學,從學生的直觀感受出發,結合教師講解方位、大小、位置信息的概念,讓學生從熟悉的生活場景中總結對平面圖的應用理解,刺激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基于生活實際的平面圖情境的創設效果。
二、合理利用課堂提問進,實現課堂情境創設
1、教師應當采取的課堂設問方法。教師應當避免在課程教學中過多的依賴課堂提問,但是不能忽視課堂提問的積極教學作用發揮,應當利用好課堂提問方法,實現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的調動,并能夠利用課堂提問來創設課堂情境,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例如,在講解“百分數”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設問“小明的試卷上共有3道數學題,答對了2道題,小紅的試卷上共有6道數學題,答對了4道,小強的試卷上共有12道題,答對了8道題,那么誰答對的題目多?”通過設問,讓學生自主還原試卷答題評分的情境,并得出答案。教師再跟進問題“是不是誰答對的題目數量多就會成績好呢?”當學生存有困惑時,教師適當進行問題引導,設問“大家看看自己的練習冊和舊試卷,我們怎么才能一目了然地知道哪次作業做得更好呢?”,通過不斷地提問引導,讓學生理解百分數為何要在現有表現比例的分數上,將所有的分母轉化成100。學生理解了類比試卷的100分,也就了解百分數表達的具體含義,理解百分數的應用,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助于學生找到生活中的百分比知識應用情景,促進形成有效的知識發散。
2、從課堂設問的過程中分析學生的反饋信息。教師需要仔細分析學生的個體特點,研究學生在設問情境中的具體表現,仔細分析學生的反饋信息,還要結合多元評價方式,以積極評價為主,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刺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學生學習“約分”一課時,學生往往出現一些運算結果不是最終約分結果的情況,這時候教師應當仔細分析學生運算的過程和表現,理解學生存在的約分計算問題,肯定學生的計算結果部分是正確的,并在同時,適當引導學生理解約分的意義和方法,加強印象,通過鼓勵和引導,讓學生接受約分算法。
三、設立合作學習方式,實現課堂情境創設
小學數學課堂情境的創設還可以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教學互動來實現,從而有效增進學生在合作學習情境中的興趣。例如在教學“圖形的對稱、平移、旋轉”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搜集生活中的圖形例子。其中一組收集自己所觀察到的對稱圖形,另一組整理自己收集的平移圖形和圖案,再一組收集具有旋轉特點的圖形,讓學生把搜集到的例子整理出來,分小組為自己搜集的例子進行展示,配合自己的理解,談談自己以什么標準找到這些圖案,又是具有什么共同的特征。通過分享總結,結合教師的概念解釋和引導,讓學生形成對對軸對稱圖形、中心對稱圖形、對稱軸和對稱點的概念理解。并且通過分組的分享展示活動,增進了學生的參與度,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結合數學的應用性特點,實現課堂情境創設
1、帶動學生自主進行應用展示。在這一方面,教師可以組織豐富的課堂教學活動,包括數學生活小分享、數學應用小妙招等具有應用展示情境的教學活動,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方向”這一課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自主進行課后實踐,讓學生了解自己家的具體地址,整理出自己家周邊的位置信息。并讓學生把這些實地考察的資料帶回課堂進行展示,讓學生在課堂上以分享的形式,上臺展示方位圖片,表述自己家在什么方位,在什么方向,進行練習表述。教師在這一過程中通過提問,“學校在你家什么方向?”“郵局在你家什么方向?”當進行分享展示的學生不會解釋時,可用組織其他學生參與搶答,通過互動游戲的形式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增進學習效果,強化學生的方位感。
2、結合應用解析進行情境創設。教師應當組織充分的應用實踐材料,進行專門的解析,強化學生在應用情境中的數學知識應用能力。例如,教師在“小時、分鐘、秒”的教學中,可以結合奧運會來創設情境,讓學生參與到情境中,扮演裁判員,從而了解秒表的讀法、時間長度的比較,以及分析哪些競技項目是比時間長、哪些競技項目是比時間短、哪些競技項目時間是固定的。讓學生形成較強的實踐應用的具體印象,結合學習情境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應當結合課程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利用科學的教學引導方式,從生活和課堂教學環境中找到情境創設的可行方式。特別是需要注重借助生活創設教學情境,嘗試結合課堂提問創設討論情境,組織學生進行情境合作學習等。教師通過情境創設方法,增進了課程內容的趣味性,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促進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有效方法。
參考文獻
[1] 李玉龍,鄧芙蓉.論小學數學情境及其有效創設[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0,02:14-16.
[2] 李宇輝,李保臻.提高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有效策略[J].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4,02:115-118.
[3] 楊繞麗.初中生數學興趣的激發和培養[D].魯東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