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艷紅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如何進行高效課堂教學是廣大數學教師面臨的重大課題,本文就如何提升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做了相關探討。
關鍵詞:數學課堂;有效性;教學探討
數學課堂是師生共同參與、互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把學生真正推到教學的核心地位,并根據課堂中隨時發生的變化作出判斷,及時給學生恰當地指導;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享受學習,既有智慧的生長,又有思維的發展,能感到學習“像呼吸一樣自由”,能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幸福。這樣的課堂是自然流露的,有一種水到渠成的感覺,是和諧的課堂,有效的課堂。下面呈現幾個教學片段。
一、適量引導,點燃活力課堂
教學“復習平面圖形面積”時,師首先根據教材安排復習各個平面圖形面積計算公式及其推導過程后。
師:你們知道嗎?這六個圖形(圓、梯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只要用一公式就可以計算得出。
(“嗯?”學生中發出納悶的聲音,同桌間自主討論并借助畫圖)
生:(激動)我們可以把三角形看作是上底是0的梯形。只要把梯形的上底逐漸縮短,直到成為一點就變成了一個三角形。根據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三角形的面積計算:S=(a+b)×h÷2=(a+0)×h÷2=a×h÷2.
師:哎呀,厲害!是不是這樣啊?(教師利用課件演示將一梯形轉化成一三角形)
(學生點頭稱贊)
師:(進一步啟發)其它圖形的面積計算是否也能通過梯形面積公式計算得出呢?
(生通過思考、交流、討論發現梯形與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之間可以互相轉化的)。
(但唯獨圓,學生討論了很久仍然雙眉緊鎖,面露難色。)
師:如果將圓看作一個扇形,扇形能否也轉化成梯形呢?
(教室頓時像炸開了似的,討論聲四起)
生:(迫不及待地)將圓看作一個扇形,圓心是梯形的上底,圓周長是下底,半徑是梯形的高。所以圓的面積計算:S=(a+b)×h÷2=(2πr+0) ×r÷2=πr2 。(很多學生感到很神奇,不禁發出驚嘆聲)
生: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真是一個萬能公式啊。
通過這節課,我認識到教師的教怎樣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①把握“學習”的本質,昏昏的教師是教不出昭昭的學生的;②創設好的情境,調動“學”的興趣;③學生自主嘗試,教師相機誘導。“跳起來摘果子”才更有味道!君不見,學生獲得發展時,那豁然開朗的神情是多么的生動和迷人。這也許就是數學教育的魅力所在,抑或是數學教育的本質特征。
二、適度融入,營造和諧課堂
在教學《面積和面積單位》,為了檢測孩子們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提高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我請學生仔細身邊的物體,說說如果要測量物體的某個面的面積,應選用哪個面積單位比較合適?它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孩子們立即活躍起來,紛紛舉手要求發表自己的意見。有說測量課桌面面積,有說測量自己鞋底面積的,有說自己門牙面積的……學生暢所欲言,個個臉上洋溢著歡快與喜悅之情。突然,
生:老師,剛才你出題考我們,現在我們可以出個題考考你嗎?
師:(先一驚,后打趣)喲,你想當小老師嗎?可別出得太難哦,千萬別把我這個“大”學生難倒啊!
(全班發出愉快的笑聲)
生:請老師觀察一下我們小朋友的臉,看看我們的整個臉部面積大約是多少?
(真有膽量又有創意)
師:這個問題問得好,讓老師好好想想。(我故做沉思)
師:這樣吧,請同學們抬起你們的臉,讓我好好看看。
(學生笑了,高興地抬起頭,露出幸福的笑臉)
師:好了,我已經記住了你們每一張燦爛的笑臉了,也估計出每張臉的面積大約是多少了。
(學生聚精會神地看著我)
師:大約是2平米。
(全班哄堂大笑)搖頭:不是!太大了,哈哈……
師:大約是2平方厘米吧。
全班又大笑:太小了,才兩個指甲那么大……
師:(搔搔頭,疑惑地)有點難,誰來教教我啊?(學生一片嘩然,紛紛舉手)
生:大約2平方分米。
生:還有大一點的,大約2平方分米又5平方厘米。(說完還指著旁邊的胖同桌的臉)
我們的教育是同溫暖的生命一起開始的。教師將學生置身于一個和諧安全的課堂氛圍中,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一句句充滿人情味的話語,使師生之間的心貼得更近,從面贏得了孩子們的信任,贏得了孩子們的心。
三、適時捕捉,演繹課堂精彩生成
在執教“長方體的認識“時,學生操作學具,對長方體的特征進行匯報交流時:
A生:我發現長方體相對的四條棱互相平行。
B生:(反駁)前面下方這條棱和后面上方這條棱不在同一平面,怎么能說它們互相平行呢?
A生:(羞澀地)可是我感覺它們好像是互相平行的。
師:其余的同學你們的看法呢?
(大部分學生啞然,流露出困惑的神情)
師:(故作沉思狀)我的感覺也是這樣,如果能想辦法讓這兩條棱在同一平面那該多好啊!(邊說邊舉起長方體框架用物對著這兩條棱斜著比劃了兩下)
(學生陷入了沉思)幾秒后,A生舉起手中用橡皮泥捏成的長方體
A生:(激動地)這好辦!只要從這個長方體后面上方這條棱,斜著向前面下方這條棱切開,切出的面正好是長方形,這兩條棱又是這個長方形的對邊,所以它們一定平行。(教室里掌聲四起,都向A生投來欽佩的目光。B生也心悅誠服地點頭)
本案例中,學生發現“長方體相對的四條棱互相平行”,面對這一生成性資源,教師做出了積極的回應:一句“我的感覺也是這樣,要是能想辦法使這兩條棱在同一個平面該多好啊!”看似漫不經心,實則暗含期待與鼓勵,同時又給學生的思維以方向。課堂上的“節外生枝”有時也是另一份美麗,正是這精彩的“一刀”,才讓這堂課充盈著生命活力,讓我們美美地享受著教育地幸福!
在教學課堂上,我們要讓自己成為學生中的“一個”,只有這樣,才能把準學生的脈搏,進入學生的內心,和學生的情感產生共鳴、撞擊,才能有“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教學效果。只有這樣,我們的數學課才能更自然、更和諧、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