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丹+林碧娟
摘要:流動幼兒指的是隨父母或其中一方離開戶籍所在地去其他地區生活的兒童。近幾年,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城鎮化步伐的加快,大量農村幼兒隨父母遷移到城市生活。這一部分幼兒由于受居住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他們的家庭教育存在親子互動質量不佳,親子關系緊張等問題。本研究通過對貴陽市流動幼兒家庭背景以及家庭教育基本情況進行實地調查,揭示貴陽市流動幼兒家長在對幼兒進行家庭教育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一系列解決問題的措施。
關鍵詞:流動幼兒;家庭教育;應對策略
流動幼兒是指隨父母或其中一方離開戶籍所在地去其他地區生活的兒童。?家庭教育即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對其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實施的教育和影響。?家庭教育是啟蒙教育的起點,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展、品德培養、社會性發展等諸多方面。英國教育家洛克說過“家庭教育給孩子深入骨髓的影響是任何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永遠代替不了的”。?可見,家庭教育對于孩子健康成長,全面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改革開放以來,在加快工業化、城鎮化的進程中,社會市場經濟也得以飛速發展。目前,越來越多的勞動力從落后的農村涌進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農村勞動力在城鄉之間涌動的這種趨勢,促使更多幼兒隨著父母離開自己的家鄉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人們的視野里才會浮現流動幼兒這一個及其龐大而又備受關注的群體。
一、貴陽市流動幼兒家庭教育現狀調查
數據顯示,貴陽現共有流動人口120萬人,他們主要集中在大營坡、煤礦村、三橋以及馬王廟等地方。筆者于2014年9月至11月,在貴陽市這些流動人口、流動幼兒較為集中的地方開展了詳細深入的調查。從近幾年接納流動幼兒人數較多的幼兒園著手,對在該類幼兒園就讀的流動幼兒的家長和家庭進行調查。總共發放了涉及流動幼兒家庭教育問題的調查問卷150份,最后收回125份調查問卷,回收率達83.3%,有效問卷120份,有效率達80%。
1、流動幼兒家庭背景調查。
第一,流動幼兒家庭居住環境調查。
從表1中,我們可以看出:由于家庭經濟狀況比較差,流動幼兒的家長才帶著孩子從自己熟悉的農村來到陌生的城市打工,他們想要在城市里買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簡直就是奢望。在筆者所調查的120戶家庭,93.3%的家庭居住在出租房,他們當中有43.3%居住的出租房的面積僅為50~60平方米。貴陽市的城鄉結合部社區治安比較差,但是租用沒有法律保障的廉價房子來居住,卻是家長們解決居無定所而又經濟實惠的唯一選擇。他們居住的簡陋房子里只有破舊的床、一張桌子、幾個凳子、鍋碗瓢盆以及舊電視機,他們吃、喝、拉、撒、睡就在巴掌那么大的狹窄房子里,根本就沒有安靜、寬敞的空間或是學習專用的書桌、椅子可以供給孩子學習、做作業。流動幼兒最后會往好的方面或是壞的方面發展,難以保證不會受到這種內外生存環境的影響。
第二,流動幼兒父母文化水平調查。
從表2中,我們可以看出:貴陽市流動幼兒的父母大部分是小學的學歷,小學文化程度的父母所占的比例為55%,擁有高中及其以上文化水平的父母僅占9.2%。有些父母沒有接受過教育,他們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他們接受文化教育的水平偏低,那么,孩子的身體發育、心理健康、智商和情商等方面以及家庭教育是否能夠成功開展都會受到影響。當孩子在學習和發展方面遇到難題而束手無策時,父母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不知道應該如何向孩子伸出援助之手以及給予孩子正確的指導和幫助。流動幼兒的父母自身的基本生活知識儲備量貧乏,使他們不能清晰地意識到自己應該采取較為科學的方法去學習和掌握一些教育孩子的知識。
第三,流動幼兒父母職業調查。
從表3和表4中,我們可以看出:在這些流動人口之中,接近80%是青壯年。貴陽市流動幼兒的父母拼命地打工賺錢是為了解決全家老少的溫飽問題,他們大多從事建筑、水電、汽車維修、餐飲等又臟、又累且安全隱患較高的體力勞動,社會地位和收入雙低的職業。父母在城市中的職業地位不但影響著孩子的受教育水平,而且是孩子身心是否能夠健康發展所要考慮的因素之一。流動幼兒的父母平均每周工作6天,74.2%的父母每天工作超過 8個小時。工作時間的跨度和工作量的強度甚大,加上工作的不穩定,都使得流動幼兒的父母為了全家人的生計而沒有能力、財力、物力、精力以及時間去顧及孩子的家庭教育。
第四,流動幼兒家庭收支情況調查。
從表5中,我們可以看出:其中有17.5%流動幼兒父母每個月的平均收入在2000元以下,在5000元以上所占的比例為10%。父母的經濟收入比較微薄,從而導致家庭生活質量低,這也和他們的職業地位有著密切的關系。家庭經濟條件差的流動幼兒家庭除了房租、水、電費以及家庭日常生活必需品的開銷,交納孩子每年在幼兒園所必須的學費、伙食費等,就沒有能力再額外支出其他的教育費用。在流動幼兒的眼中,報特長班或參加各種有利于增長知識技能的娛樂活動,對于他們來說都是可望不可及的。在調查中,只有極少數的流幼兒家長會讓孩子參加特長班,但是家長并不是根據自家孩子的興趣和愛好選擇的興趣班,而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讓孩子學鋼琴、舞蹈以及繪畫等技能性較強的東西,希望有投入些許的教育投資就要收到成正比的高回報。
2、流動幼兒家庭教育基本情況調查。
第一,流動幼兒家庭結構類型調查。
從表6中,我們可以看出:貴陽市的多數流動幼兒不像城市幼兒是家里的獨生子女,他們還有一個或者多個兄弟姐妹。在流動幼兒家庭中,以核心家庭為主,也有部分家庭是主干家庭。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分別占70.8%、20.9%,只有極少數是單親家庭。核心家庭里,只有爸爸、媽媽可以教育一個或多個孩子。當然,父母除了要忙于工作,還要保證孩子的人身安全和日常生活等。主干家庭的人口數量較多,爺爺、奶奶可以幫助爸爸、媽媽在家里看管孩子,接送孩子上、下學,幫家里熟飯、洗衣服、做衛生等。
第二,流動幼兒家庭教養方式調查。
從表7中,我們可以看出:社會經濟地位低下的流動幼兒的家長對孩子大都采取放任型和專制型的教養方式,采取這兩種教養方式的比例達79.1%。專制型既落后又缺乏平等、民主,但是在流動幼兒家庭教育中卻更為常見。家長們沒能意識到指責等過多的濫用既打擊孩子的積極性,還會使孩子的身上表現出自卑等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狀態。
第三,流動幼兒家庭教育期望值調查。
從表8中,我們可以看出:流動幼兒家長的教育期望僅僅局限在孩子是否聽話,識不識字,會不會數數,會不會唱歌、跳舞。有77.5%只注重孩子學到了多少知識和技能,而對孩子的個性、品德教育卻視而不見。流動幼兒和城市幼兒之間的差距仍然存在著,因為流動幼兒所享受的教育資源比較匱乏,所以流動幼兒的家長希望尾隨自己從農村來到城市的子女能夠接受更先進的教育。流動幼兒的家長對于自家孩子的期望值也越來越高,他們都將改善家庭的生活條件,改變不如人意的生存處境,改變受歧視的社會地位,得到社會的認可的期望壓在孩子的身上。在中國古代,人們認為孩子靠讀書步入仕途就可以奪取名利。知識改變的不僅僅是一個人的命運,甚至一家人都可以跟著沾光。流動幼兒家長的觀念傳統,他們同樣希望孩子能夠通過接受高等教育,獲得一份體面的工作來光宗耀祖、光耀門楣。流動幼兒家長對自家孩子的這種違背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不合理教育期望,不是我們所樂意看到的。
二、流動幼兒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觀念滯后,教育方式傳統。流動幼兒的家長根本沒有認識到家庭教育對學前期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性,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教育中也是有重要作用的。他們的教育意識淡薄,教育觀念不清晰,比較傳統。他們覺得教育應該以學校教育為主,因為他們交足了學費就相當于把孩子托付給幼兒園了,教育就自然是幼兒園的責任。家庭教育只是起到輔助的作用,最多幫老師監督孩子完成作業,鞏固一下學過的知識,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不是很大。他們認為自己主要負責孩子的衣、食、住、行以及身體發育,教師對孩子的學習、心理健康以及成長、成才產生的影響遠遠大于家長。
中國的“鋼琴王子”郎朗以及國際級的鋼琴大師傅聰,都是被他們的父親逼著學習鋼琴,他們是在父親的中國傳統家教思想“棍棒教育”之下成長起來的。在接受調查的家長中,有些流動幼兒的家長信奉的“從來沒有被家長打過屁股的孩子最終是會被寵壞的”。這句話就像硬幣的兩面性,在不同的人眼里有著不同的答案。在他們看來,傳統教育觀念比“賞識教育”觀念更加實用,給孩子講道理根本解決不了問題,打罵才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方式。有些流動家庭的家里甚至備有藤條、棍棒,他們覺得“打他一次,他才能長點記性”。棍棒教育孩子既簡單又有效果,它能避免孩子養成一些不好的行為習慣,讓孩子心生畏懼之感從而知道一些應該怎樣為人的規矩、道理。但當流動幼兒在某些方面取得進步或表現良好的時候,家長很高興地給予孩子口頭上的表揚或是一些物質上的獎勵,如買文具、零食、玩具等等。可見,在流動幼兒家庭教育中,其教育觀念滯后,教育方式傳統。
2、家庭精神生活貧乏,教育氛圍缺失。流動幼兒家庭的物質條件非常貧乏,以至于有些流動幼兒只有幼兒園里發的教科書,家長從來沒有專門為孩子購買過一兩本孩子喜歡的課外書籍,更談不上買什么兒童圖書、音像學習資料、藝體類學習用具和益智玩具了。有些幼兒從小到大,連體育、娛樂設施齊全的公園,文化氛圍濃厚的科技館、少年宮、博物館、圖書館都沒去過幾次。即便是有些收入較高的家庭,由于受教育程度的影響,他們不是舍不得為孩子的教育投資,而是不知道怎樣投資。可見,流動幼兒的精神生活是相對較為貧乏的。
其次,愛模仿是每個幼兒的天性,流動幼兒也不例外。有些流動幼兒的父母在孩子面前講臟話,酗酒、吸煙、賭博;將允諾過孩子的事情拋之腦后,從來不把自己給孩子許下的心愿放在心上;工作之余一般不會選擇看書、學習知識,而是選擇在家里自己看電視、睡覺、或是找人打麻將、斗地主、斗金花。流動幼兒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對是錯并且自我保護能力差,在這樣的環境之下,他們很可能會模仿父母的這些不良行為,一旦沾染上一些不良的陋習,日后想改掉就難上加難。流動幼兒的父母的每一言,每一行都在無形中對孩子產生巨大的影響。
3、親子互動質量不佳,親子關系緊張。流動幼兒家長每天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埋頭忙于自己的工作,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少之又少,就不能更好地去關注、了解孩子。只有在吃飯、睡覺這點時間間隙,可以有時間問孩子在幼兒園吃了些什么食物,在幼兒園學到了什么知識,在幼兒園有沒有吵架,在幼兒園乖不乖。況且他們一天從早忙到晚,累得不想動彈,根本沒有時間顧及到要和孩子一起游戲,外出旅游或是參加活動,更沒有心情陪孩子看各方面的書籍,講動人的故事了。在這樣的情景之下,一旦流動幼兒在安全、生活、學習等方面出現了問題,很可能因為家長不能夠及時關注而釀下不可補救的嚴重后果。流動幼兒和家長之間良性溝通很少,交流方式欠妥,互動內容不全面,從而導致親子關系緊張。
三、解決流動幼兒家庭教育問題的措施分析
1、更新家庭教育觀念,轉變教育方式。教育不僅僅是幼兒園的事情,也是家長必須履行而又不可推卸的職責。流動幼兒的家長只有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才會竭盡全力地扮演好自己在家庭教育中那個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家長要有一個明確的教育目標,正確的教育觀念,自覺增強對孩子的教育意識,主動加強與幼兒園的聯系與合作。如:家長積極參與幼兒園每學期開學前、后召開的家長會以及定期或不定期舉辦的家長開放日。在參與家長會與家長開放日的時候,家長主動詢問幼兒園為了促進孩子們學習而開設哪些課程,及時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里哪些方面表現得好,哪些方面還存在不足之處需要加以改正,還可以把自己遇到的教育問題與其他家長進行溝通、交流。家長可以通過電話、網絡向老師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學習和發展情況,利用家園聯系欄或是接送孩子的良機,向老師學習家教好經驗、保健小常識等,甚至抓住老師到家里進行家庭訪問的機會,向老師請教有關孩子的保教問題。家長不妨請教老師該如何做好幼兒成長記錄袋,以便全面了解自己的孩子,才能挖掘孩子身上獨有的,卻是其他幼兒所沒有的閃光點。
家長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通過聽廣播、看電視、報紙等方式,主動學習有關家庭教育的知識,包括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科學的教育方法,這樣采取的教育行為才不會有失偏頗。如: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平等、民主地對待孩子,經常進行家庭會議討論家庭問題。要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傾聽他們的心聲,理解他們的想法,而不是一味地訓斥、打罵孩子。家長要以教育一致性為原則,有目的性地利用孩子幫忙分擔家務的契機給孩子灌輸正確的勞動觀念,培養孩子勤勞的作風和熱愛勞動的好習慣,要知道這種機會是很多城市幼兒家長絞盡腦汁卻不能給予孩子的勞動教育時機。
2、豐富家庭精神生活,活躍教育氛圍。流動幼兒的家長只有意識到家庭教育效果的好壞會受到社區這種外部環境的影響,才會選擇相對優質的社區環境來改善原本貧乏的家庭精神生活。流動幼兒的家長除了考慮到房租是否廉價或是上、下班是否方便,還必須把社區環境是否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長這一重要因素納入到選擇居住地時的考慮范圍之內。如:當社區在幼兒的雙休日和節假日開放社區圖書館,家庭沒有藏書的家長就可以帶著孩子到圖書館,利用社區資源擴展自己原本狹小的知識面。
流動幼兒的家庭成員之間要懂得家和萬事興,父母保持相親相愛的夫妻關系,這樣才能切合實際地增強教育氛圍,共同營造幸福美滿的精神家園,讓孩子在愛的環境里成長。如:流動幼兒的家長利用工作之余時刻關注社區的教育組織。當社區教育組織、開展一系列有關于生活、安全、健康等方面的講座以及家長教育孩子的經驗、心得的交流報告會時,就要抓住機會參與進來。通過多種方式為孩子的學習,發展方面出現的問題進行免費的咨詢,逐步提升自身教育孩子各方面的技能。流動幼兒的家長在家長學校里的專家、學者的組織下,進行專業技能和家庭教育主題內容的培訓,學會怎樣配合幼兒園對孩子進行科學的教育。只有這樣,家庭教育才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益。
3、提高親子互動質量,緩解親子關系。流動幼兒的家長可以參與教師組織的親子互動活動,幼兒園舉辦歡慶節日的家園同樂活動、幼兒園的開學、畢業典禮等活動,也可以參與社區舉辦的各種不同類型的大型家庭競賽、閱讀活動、參觀活動、公益活動等。流動幼兒的家長就要利用工作之余的時間和孩子一起踴躍報名參加各種活動,只有積極投身參與到活動中去,孩子才能夠從親子互動中學會用自己的微薄力量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豐富多彩的活動不僅豐富了流動家庭原本乏味的課余生活,還讓家長從活動中看到孩子細微的變化,也能使流動幼兒逐步養成獨特的個性,健康的心理。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流動家長與孩子相互了解,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還可以提高親子互動質量,緩解親子關系。
四、結語
綜上所述,流動幼兒家庭教育問題的解決,有利于流動幼兒盡快融入到大城市的幼兒園生活中去,為流動幼兒的身體發育、心理健康與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才能促進每個家庭朝著幸福的方向前進,使社會不同群體之間都能夠和睦相處。只有通過調動整個社會各個階層的力量,使每個人都為解決流動幼兒家庭教育問題出謀劃策、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流動幼兒家庭教育問題才能得以解決。我們的幼兒教師要善于挖掘流動幼兒身上獨有的,卻是城市幼兒所沒有的閃光點。教師給予流動幼兒的愛、關心和呵護要和城市幼兒沒有差別,對于流動幼兒不應該持有偏見,應該提倡一視同仁,有教無類。
注釋
① 王濤,馮文全.流動兒童學前教育問題與應對策略探討[J].當代教育論壇:綜合版,2011(2).
② 徐微.流動學前兒童家庭教育問題的研究——基于25戶流動家庭的訪談調查[J].襄樊學院學報,2010(7).
③ 張漲.家庭教育立法,重在服務而非懲戒[M].廣州日報,2014(6).
參考文獻
[1] 馮幫.家庭教育:流動兒童教育的“軟肋”[J].河北教育(綜合版),2007(3).
[2] 徐微.流動學前兒童家庭教育問題的研究——基于25戶流動家庭的訪談調查[J].襄樊學院學報,2010(7).
[3] 趙潤紅.流動學前兒童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以蘭州市七里河區龔家灣H民辦幼兒園為例[D].西北師范大學,2009(6).
[4] 蒼翠.當前農民工家庭學前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政策思考[J].學前教育研究,2010(1).
[5] 歐陽宇.當前農民工家庭學前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福建師范大學福清分校學報,2011(3).
[6] 孫玉潔,盧清,周彥作.流動幼兒家庭教育資源利用現狀研究[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08(1).
[7] 李偉梁.試論流動人口子女家庭教育問題的成因及特點[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5(3).
[8] 王濤,馮文全.流動兒童學前教育問題與應對策略探討[J].當代教育論壇:綜合版,2011(2).
[9] 張燕.城市流動學前兒童的生存狀態與教育現狀——以北京四環綜合市場和游戲小組為例[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版),2008(9).
[10] 淺析流動人口子女家庭教育問題成因及對策[J].科教導刊,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