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誕生了“互聯網+”,掀起了“互聯網+特色農業產業”的熱潮。在經濟新常態下互聯網已成為重要的經濟引擎,未來GDP增長和產業升級,要依靠互聯網發揮重要作用。為此特色農業產業市場的發展與推廣,依托互聯網已成為必然。因此,基于“互聯網+”的特色農業產業市場營銷創新模式既有發展機遇,也迎來挑戰。文章從網絡市場的基本建設、宣傳意識、營銷方式、物流配送等方面對“互聯網+”的特色農業產業市場營銷現狀、必然性、存在問題進行分析,探究出具體的改進策略,讓網絡營銷模式下特色農產品銷售模式不斷完善,進一步帶動農業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特色農產品;農業產業市場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0.107
“互聯網+”是互聯網發展新業態,是互聯網形態下開發的新模式,包括移動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服務于人們日常生活,引領網絡信息技術發展進入新領域。“互聯網+”中的“+”是全面結合傳統各行業,在第三產業中得到了全面應用,例如互聯網金融、互聯網交通等,正向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發展,其中“互聯網+農產品”是需要及其完善的產業。
1 基于“互聯網+”的經濟新常態下,我國農產品發展現狀與網絡營銷的必然性
1.1 我國農產品行業發展的現狀
我國是人口大國,民生問題一直是國家領導人高度關注的問題。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互聯網發展已成為老百姓重要的經濟引擎。因此要讓老百姓過上富裕又便捷的生活,讓科技發揮威力,使和諧社會發展進入“快車道”。目前我國農產品不斷豐富、種類繁多,農業產業市場競爭不斷激烈,而農業產業技術人員匱乏,從業人員素質偏低等不利因素使行業發展受限。因此,要不斷調整農業產業發展鏈條,結合信息科學技術帶動農產品行業發展,結合網絡營銷模式,引領網絡特色農產品行業的發展。
1.2 特色農產品網絡營銷的必然性
文章基于“互聯網+”是指特色農產品結合互聯網銷售渠道實施,“+”是指在互聯網展示農產品特點、價格、供求等信息,并通過物流配送、上門服務等形式,完成交易的一種營銷模式。我國農產品數量巨大,加上傳統加工技術、銷售模式較為落后,要想大力發展該行業,就必須結合網絡銷售模式,運用高科技信息技術,將我國特色農產品銷售至世界各地。
隨著近年網購的繁榮和互聯網模式推動,國人消費水平和消費觀念的轉變,一部手機足以滿足人們,已經可以足不出戶進行商品選購的需求。根據互聯網度人民網購的調查數據顯示,近兩年,手機支付和網購的人數已經達到了2.76億和2.70億,并持續增長,人們消費方式的不斷更新預示著我國農產品行業加入網絡營銷模式的必然性。
2 基于“互聯網+”模式下農產品網絡銷售的優勢
我國農產品種類十分豐富,又是人口大國,農產品需求旺盛,生活的快節奏迫切要求廣闊的消費市場必須富裕與便捷,而我國傳統農產品銷售模式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當今互聯網已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只有借助網絡營銷的創新模式才能在競爭中占據優勢。
2.1 搭建競爭平臺
在“互聯網+特色農產品”模式中,只有充分融合網絡和農產品的銷售,為農產品銷售拓寬渠道,結合有效的宣傳途徑,搭建網絡競爭平臺,讓絕大多數的中小型和大型企業在網絡銷售中有相同的起跑線,雖然小型企業不占優勢,但通過網絡平臺搭建,發展空間很大。
2.2 搭建廣闊的生存空間
“互聯網+農產品”模式為農產品行業搭建了廣闊的空間,網絡銷售模式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人們可以每時每刻,隨時隨地在網絡上進行交易,極大限度地為企業發展帶來優勢。
2.3 提升營銷效率
“互聯網+農產品”模式下也大大提高了企業營銷效率,農產品(+服務)采用網絡營銷終端模式,大大降低了傳統營銷成本,并可以及時有效地獲取更全面的供求等信息,通過網絡平臺搭建,可以建立一個永久性的互聯網傳遞信息、銷售、物流、綜合評價等系統,減少后期不必要的投資,為企業大大降低了成本,提升效率。
3 基于“互聯網+”的特色農產品網絡營銷存在的問題
3.1 我國農村互聯網技術、設施不夠完善
我國農村是農產品的主要來源地,但是相對城鎮來說,農村的互聯網設備相對落后,基本硬件設備設施遠遠不能滿足對互聯網設備的需求,大大制約了我國農村網絡銷售的發展;另外,我國中西部很多農村地區電腦還沒有普及,也阻礙了農產品行業的網絡銷售來源。
3.2 農民網絡銷售意識薄弱
隨著網絡技術不斷普及,農民對互聯網特色農產品銷售模式有了一定的認識,但農民思想觀念相對落后,對網絡銷售模式的熱情并不高,傳統觀念對農產品營銷影響較大,認為農產品就應在現實生活中銷售。一方面農民對互聯網農產品銷售開始接觸,但他們對網絡銷售知識不很了解,對網絡真實性和安全性問題心存芥蒂,嚴重制約著農產品網絡營銷的發展;所以更不會主動投資,對特色農產品的宣傳,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網絡銷售。
3.3 特色農產品的物流配送問題
特色農產品通過物流配送來達到網絡銷售的實現,物流配送是至關重要的環節。近幾年,我國物流配送飛速發展,但是相對特色農產品的配送仍有很大不足,由于農產品大多數不宜長時間保存(需新鮮實用),導致在物流配送過程中出現腐爛現象,對物流和企業都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所以物流公司對農產品配送有更高的要求,不管是費用還是包裝,這對農產品配送帶來了很大壓力。在一些較偏遠地區,物流還沒完全覆蓋,運輸時效不能保障,這都對特色農產品的網絡銷售帶來了極大的影響。
4 基于“互聯網+”特色農產品網絡營銷發展的對策
4.1 提升網絡銷售意識,實施網絡技術“結對子”等技術提升對策
要想提升我國特色農產品網絡銷售意識,地方政府應作出相應措施,對“互聯網+特色農產品”銷售模式相關知識進行培訓,讓人們學習到農產品網絡銷售相關知識,并帶領大家實際操作,通過學習互聯網模式下的農產品銷售中如何發布信息,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完成交易等,并讓網絡銷售意識較強的人來帶動其他人,實施技術“結對子”等對策。
4.2 完善農村地區網絡設備建設
特色農產品網絡銷售依托網絡平臺進行交易,但仍有一部分農村地區網絡設備不完善,計算機設備擁有率較低。在政府支持下,要給予部分農村地區建設網絡設備覆蓋。在設備相對較完善的前提下,政府不僅要給予財政支持,更應在農產品網絡銷售,給予相關政策扶持,讓農民感受到政府的重視;當然,政府部門還應積極建設相關網絡服務站,定期進行網絡知識普及,及時解決人們在網絡銷售中遇到的問題,為網絡銷售模式打下堅實的基礎。
4.3 提高網絡銷售的技術應用能力
“互聯網+特色農產品”市場營銷模式下,提高網絡銷售的技術應用能力,一方面,農產品企業要積極運用網絡工具量進行推廣,并加大宣傳力度,在特色農產品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農產品需要好的宣傳,讓人們了解到農產品的特點,相對宣傳平臺來說,有基本的微信、微博、百度競價、搜索引擎等,這些平臺都可以加大對特色農產品的宣傳;另一方面,更好地利用電商平臺,如淘寶、天貓、京東等家喻戶曉的電商平臺進行宣傳推廣。
4.4 完善物流配送體系
在“互聯網+特色農產品”的市場營銷模式下,物流配送成為不可忽視的一個環節,針對特色農產品具有新鮮、不宜長時間保存的特點,物流公司應該針對特色農產品開發出一條獨特的具有冷藏功能的配送設備,這樣既能保鮮,又適合儲存;當然還需要有高素質的配送人員,這樣就為特色農產品的配送帶來了創新,更能實現物流公司與農產品企業的雙贏。
5 結 論
在利用網絡進行市場營銷的模式下,尤其是我國農村地區特色農產品的銷售仍有許多值得探討的問題。當然,網絡市場營銷在農產品銷售發展中有必然的優勢,但是我國農村地區仍處于網絡營銷初級階段,許多問題急需解決,人們的網絡營銷觀念、網絡營銷積極性、網絡宣傳力度和平臺等問題。將來我國基于“互聯網+特色農產品”市場營銷模式一定會成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人們能夠足不出戶選購新鮮的特色農產品,我國的農業產業一定會飛速發展,從而推動我國的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喜超,譚淑娟,王媛,等.云南高原特色農產品微營銷實踐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15(14):350-352.
[2]黃婷.“互聯網+”專業合作社農產品市場營銷模式創新分析[J].南方農業,2016,10(9):158,161.
[3]柳傳志.“互聯網+農業”打開創業新空間[J].農業機械(上),2015(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