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軍
摘 要: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是教學的命脈。而語文是母語,必須從小學好、掌握好。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也是一門具有開放性質的科目,也是小學生必修的一門學科。對于小學生來說,入門是極其重要的,一個好的入門可以為之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教育教學;實踐;學習興趣
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地位。另外,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語文包括了閱讀理解、社會交流,也是學習文化知識的基礎。還能幫助我們了解歷史文化,學習更多的語言和交流方式,使得我們對社會更深的了解。
一、提高學生學語文的興趣
(一)語言感染
優美生動、有分寸、節奏、語氣、重音、停連等等的語言是具備感染力的。而對于一個教師如何做到這種感染力。首先把握受眾,根據不同的語言環境和對象組織語言。我面對的是小學生,那么平時講話時就要用符合小學生的領悟能力,但言語間也不會缺乏幽默、親和與語言的生動性。比如,從朗讀短小的詩歌、文章、話劇開始,找一些小學生喜歡的作品,朗誦詩歌的時候盡量慢一點、夸張一些,注意每一句、每一段的感情,把握抑揚頓挫,這樣就會使學生身臨其境、感同身受,同時也會感受到語言的優美與奧妙之處。而在此時,教師要給學生建立一種把語文學好,人人都可以將語言講得如此生動,從而就會提升學生的興趣與積極性。
(二)趣味引導
一切有趣的事情都是一個人投入一件事的最好誘因。而這個誘因則是推動學習活動的一個高效催化劑。當一個人有了這種潛在因素,那他體內強大的推動力會使他自主地去做這件事情。而對于教師所面對的學生,則應該做一個很好的誘因。比如進行“小老師”課堂這種形式來帶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體會其中的樂趣,激發自己對語文的熱愛度。
二、實行高效課堂
(一)改變教學模式
在如今新課標的改革下,新的教學模式也被提上日程。而作為較開放的語文課更應如此。語文就是將語言規范化、具體化,使之更加有規律可循。對于教學模式,我打算用“自主導學”即為課前預習、自主探究—導入新課、明確目標—檢查預習、初步感知—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精講點撥—巧設練習、完成目標等方式來進行。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當學生已經能夠自己閱讀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時候,就要先讓他們自己去閱讀和思考,然后根據學生在閱讀和思考中提出和存在的問題進行教學,這樣也可以讓學生從小就鍛煉獨立思考與學習的能力。
(二)確立學生為主體
教師應該徹底放棄傳統觀念,不是拿以前那種填鴨式的教法來教學生。而是做到課堂以學生為主,讓學生主動自覺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掌握學習的方法,主動接受和探索知識。教師可以采取小組討論、上臺展示來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存在感。比如,可以讓小組成員選出代表上臺進行對自己小組的討論進行演講,采取輪流制,每位同學都要展示自己的風采。隨后老師進行點評總結,并將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易錯點和易混點、易漏點進行講解。這樣學生不僅可以鍛煉自己的口才與膽量,同時也會讓自己的自信度提高,還會將本節課所講所消化,簡直就是一舉多得。
(三)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對課堂教學會產生直接的影響,有利于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對學生施加教育的基礎與手段,有助于教師發揮教學的積極性,有助于教師控制與協調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對提高教學效果有著重要作用。因此,教師要做到公平公正熱情地對待每一位學生,拿自己最好的狀態面對學生。學生感應到老師的上課激情和對每一個人的關懷必然會配合老師并自主學習。
語文很重要,對于一個中國人來說它能體現一個民族的歷史、民族的精神、民族的感情,所包含的東西太豐富了。另外語文是學習中的一大學科,從小接觸,從小積累,就可以奠定較為深厚的基本功底。因此,從小培養孩子的語文學習習慣與興趣是很重要的。對于一名教師來說,它可以教育、啟發、幫助學生,是學生前進路上一盞指明燈。而教學改革與素質的實施,教學方法的探索與創新,學校德育工作的加強等,都與教師的才能與素養的提高是分不開的,所以在接下來的道路上,我會在教中學習,關注學生的發展動態并與他們交流學習。爭取做到與時俱進,做一名會教、會聽、會看的好老師。這樣才能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我們要結合實踐活動做好教學。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