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朝暉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困生出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學困生對數學缺失興趣,缺乏科學的學習方法,教師應深入學生,及時了解學生數學學習中的問題,鼓勵學生,使其樹立數學學習自信心,指導學生利用科學的學習方法進行數學學習,切實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困生;成因;對策
小學數學是數學教學的初級階段,這一階段是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關鍵階段,本文分析了小學數學教學中學困生的成因,進一步研究了解決小學數學教學中學困生問題的對策,為幫助小學教師及時解決學困生問題,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提供依據。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學困生的成因
1.教師教學觀念傳統
教師的教學觀念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部分教師還應用傳統的教學觀念指導教學工作,使學生對數學缺乏興趣,導致學困生的數量逐日上升。教師觀念傳統主要表現在教師居于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學生被動學習,教師作為知識的權威,不允許學生質疑,學生在課堂中遇到一些不了解的內容,不敢向教師發出質疑,導致問題越積越多,使學生逐漸對數學學習失去信心,影響了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提升。
2.學生學習方法不科學
小學生缺乏豐富的學習經驗,大部分學生在學習中還不具備總結學習經驗的能力,因此,在學習中缺乏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教師在數學教學中盲目地追求課堂教學效率,采用灌輸式教學方式,使學生被動學習數學知識。長此以往,會導致學生養成不良的學習習慣,最終成為影響學生數學學習興趣以及數學學習能力的關鍵因素。
3.教學評價有失公平
小學數學教學評價主要以學生的學習成績為主要評價標準,教師對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給予更多的關心與鼓勵,對一些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進行嚴厲批評,甚至在日常教學中忽視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對其在數學學習中的表現以及點滴進步視而不見,使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自尊心受到嚴重傷害,致使學生失去學習信心,導致學困生越來越差。
二、解決小學數學教學中學困生問題的對策
1.教師轉變教學觀念
教師轉變教學觀念要將課堂教學主體地位歸還給學生,引導學生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大膽質疑,及時解決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達到幫助學困生走出學習困境的目的。例如,在小學數學“認識鐘表”教學中,學生對分與秒以及秒與小時之間的換算一時弄不清楚,這時教師應給學生留出提問的時間,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在教師的引導與鼓勵下學生紛紛提出自己遇到的問題,如果課堂質疑時間有限,不能解決學生的問題,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課間詢問教師,幫助學生解決困難,教師鼓勵學生質疑,并耐心與學生共同解決問題,有效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小學數學教學效率得到提升。此外,教師應引導學生之間相互解決問題,例如,學生A提出自己的問題,教師可以讓其他學生對問題進行回答,將課堂交給學生,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夠有效幫助學困生減輕學習壓力。
2.教授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好的教師應該將科學的學習方法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中能夠融會貫通,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例如,在小學數學“乘法口訣”教學中,教師發現學生存在死記硬背的現象,這時教師應指導學生用科學的方法進行記憶,學生可以將乘法分解,如,1×4=4,2×4=8乘法口訣中,教師可以使學生將乘法分解成1個4=4,2個4是4+4=8,學生充分掌握了如何將乘法轉換成熟悉的加法進行記憶,有效地增強了數學記憶效果,減輕了學生的學習壓力。學生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并將這種方法應用在其他乘除法運算中,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3.建立科學的教學評價模式
建立科學的教學評價模式,需要教師認識到小學時期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這時教師不應只關注學習成績,應該在教學中找出導致學困生數學學習能力較差的原因,不斷鼓勵學生,使學生樹立學習信心,提高數學學習能力。在教學評價中教師應將學生學習中的創新思維和個性化進行肯定,對學習有進步的學生加以鼓勵,使學生得到教師的認可,提高其學習自信心,同時,對一些學習不積極、課堂不守紀律的學生,教師應看到學生的優點,將其優點放大,并委婉地對這部分學生進行教育,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心與認可,使其糾正學習態度,積極參與數學教學活動,以此減少數學學困生的數量,促進小學數學教學發展。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是學生奠定數學基礎,形成數學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練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面對數學學困生,教師要幫助學生分析原因,糾正學生的學習方法與學習態度,使學生熱愛數學,為學生未來的數學學習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涂傳山.略論如何銜接好中小學數學教學[J].數學大世界(上旬),2016(11).
[2]沈文漢.支撐平臺:中小學數學教學有效銜接的橋梁[J].江蘇教育研究,2016(Z4).
[3]黃捷毅.新課標下的中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4(5).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