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龍瓊
摘 要:在低年級的學習教學中,識字教學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內容,也是學習的難點。小學語文相關文件規定,小學識字量應該在1600~1800字之間,而相對于漢族學生,少數民族小學生學習起來難度會相對較大些,因此,針對少數民族的特點,對語文識字教學做出了以下的探索。
關鍵詞:少數民族學生;識字教學;小學語文
小學生在小學階段需要掌握的漢字大概在2500個,需要做到讀準字音,認清字形并且了解字的意義,還要會書寫并會運用。以上對于漢族的學生來說,相對比較簡單,因為從小有這樣的聽說環境,而對于少數民族地區的學生來講,由于民族的差異性,學生要按照上面的要求來完成是有不小的難度的。由于在小學低年級的教學中,識字是很重要的學習內容,也是一個難點,對于沒有漢語基礎的少數民族學生來說難度就更大了。因此,為了更好地教好學生,就要盡量減少語言差異帶來的學習阻礙。
一、教學過程中效率較低的教學方式
1.反復抄寫的方式
很多教師認為多寫可以加強學生對字的練習,容易記住,于是讓學生抄寫好多遍,而且有硬性的規定,這樣的作業布置方式容易讓學生把學習當成一種負擔。時間長了,會使學生對識字產生厭煩的情緒,結果反而會適得其反。
2.死記硬背的方式
很多老師在課堂上進行識字教學的時候往往靠單純地講解和機械的練習,這樣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往往會扼殺很多學生對漢字學習的興趣。
3.不重視語言學習的實踐性
語文是實踐性比較強的一門課程,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們沒能很好地意識到并且注重起來這一點。教師們不注重開展教學實踐活動,難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如果不注重學習實踐的開展,就容易導致識字課程的學習變得乏味,學生提不起學習的興趣,因此影響到識字學習效率。
二、教學過程中較為高效的識字教學方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顯得尤為重要的,也是教師們密切與學生關系的很好的橋梁。面對語文識字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可以將下面高效有趣的識字方法應用于平時的識字教學過程中,使教學過程變得有趣。
1.熟悉的字組合的方法
這樣的識字方法就是說將以前學過的兩個字組成一個新字的方式。例如,在要學習新字“星”的時候,老師可以告訴學生,它是由兩個簡單的字“日”和“生”組成的,如“靜”是由“青”和“爭”所組成的,這樣可以讓學生既回顧了舊知識的同時還學習到了新的字,可謂一舉兩得。
2.換部首方法
這個方法可以讓學生很好地回顧復習以前所學知識,還可以鍛煉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如“肥”,可以把“月”的部首換成“口”變成了“吧”字,還可以將其變成“把”“芭”等字。
3.加一加和減一減的方式
可以提高學生對漢字學習的探索欲。如,將“女”和“子”可以組成“好”字,三個“日”字可以組成“晶”字等。如,將“聰”去掉“耳”變成“總”字。
4.加部首方式
給一個字加新的部首變成新字,對擴大學生的漢字量很有幫助,且印象比較深刻。如“是”字加不同的偏旁可以變成“堤”“提”。
5.形近字識別法
把形近字放在一起進行學習,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對字的辨別力,以便于區分字的不同,減少認錯字的幾率。如,“兔”和“免”,“灑”和“酒”等。
除了以上的方式還有音同字不同學習方法、同類字方法等,老師可以在平時的語文識字教學的過程中將這幾種方法融合起來使用,這樣對提高學習的識字效果是很有幫助的。
三、利用漢字的形象性和趣味性提高學習效率
在平日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其中可以利用漢字的形象性以及趣味性的特點吸引學生。
1.猜字謎
在平日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開展出謎語游戲,這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鼓勵學生自己編。如“一百減一”是“百”字,“一人在內”是“肉”字,“四方來合作,貢獻大一點”是“器”字等。
2.采取演示法
教學過程中需要遵循直觀性的原則,尤其對低年級段的學生顯得尤為重要,運用電教工具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可以使抽象、復雜的教學內容變得簡單、明確。
3.在生活中識字
課上學習了漢字,是要應用于生活中的,教師要鼓勵學生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多進行識字練習,例如,可以在平時留意各種食品袋、廣告單、路牌上的字,可以利用課外書加深對字的鞏固等,這樣比死記硬背效果好多了。
漢字蘊含著無窮奧秘,采用多種方式讓學生快樂地進行識字學習,熱愛漢字,感受字的魅力是老師們的職責所在,這也有利于學生以后學習語文和其他學科。
參考文獻:
[1]李茹菲.少數民族地區小學語文低段識字教學方法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3.
[2]鐘國偉.少數民族地區小學生低段識字教學方法初探[A].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C],2016.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