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萍
摘 要:在目前的小學教育中,教育主管部門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十分重視。小學美術教育能夠有效地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思維進行培養,小學美術教學通過對學生正確審美觀的樹立、學生情操的陶冶、教育學生欣賞美術等方面,促進學生的成長。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育;創新思維
在當今的知識經濟時代,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變得格外重要。美術這一學科能夠有效地實現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而創新思維培養的最佳階段就是小學階段,小學階段學生的各種能力處于逐漸形成期,此時對其進行創新思維的培養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創新思維和小學美術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是針對思維的獨創性而言的,它是指人在思維活動中產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思維的特點是,人在解決問題時會表現出一定的新穎性和獨特性。美術創新思維則是指學生在進行美術作品創作時、解決美術創作中問題時表現出來的一種具有創新特點的思維形式。美術創新思維具有敏捷性、靈活性、新穎性、精致性以及流暢性的特點。美術創新思維的敏捷性表現為,學生能夠對美術創作過程中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者策略進行積極的審視;美術創新思維的靈活性表現為,學生能夠對美術學習過程中的某個問題提出多種解決方法,或者實現對問題解決方案的更好轉換;美術創新思維的新穎性表現為,學生能夠運用新穎、獨特的解法完成美術學習的過程;美術創新思維的精致性表現為學生能夠對現有的美術作品進行合理的改動和調整,使美術作品變得更加精致;美術創新思維的流暢性表現為學生會在較短的美術學習過程中產生較多的想法,并且學生的思路具有一定的流暢性。
二、小學美術教育對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的重要性
小學美術教育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具有一定的重要性。美術學科具有一定的豐富性特點,小學美術教學也具有一定的靈活性特點,這兩方面的特點會對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的培養產生一定的促進作用。小學美術教育的特殊性決定著它能夠對學生的想象力、思維能力等不同能力水平進行有效提升。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學生很容易形成創新意象,進而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產生促進作用。小學美術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對學生的認知情感進行激發,對學生的審美水平進行提升,并通過這兩方面激發出學生自身潛在的創新動機。
三、小學美術教育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1.小學美術教育會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產生促進作用
小學美術教學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和豐富性,這種特點會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產生一定的促進作用。在小學美術的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特點,并將不同的個性特點融入小學美術課程的學習中。學生能夠在小學美術課程中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聯想能力,逐漸形成創新思維。以人美版二年級上冊小學美術教材為例,在第五課“小花飾”中,教師可以對教材中的小花飾進行詳細的講解,指導學生完成小花飾的制作。小花飾的制作能夠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不參照實物的情況下完成小花飾的制作,這個過程需要學生進行必要的創新,因此,小學美術教學能夠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產生一定的促進作用。
2.小學美術教育會對學生創新意象的形成產生促進作用
美術是一種視覺上的藝術,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可以將小學美術教育的過程看作是對現實中實際形體的把握,這個過程也是學生創新意象形成的主要來源。學生創新思維的形成是借助于創新意象抽象理論和直觀形象的合作形成的。以人美版一年級下冊小學美術教材為例,第三課時的題目是“太陽”,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運用泥塑進行太陽的創作,學生通過對教材中示例的模仿和創新,制作出自己的作品。在學生進行太陽制作的過程中,會對學生的創新意象形成產生一定的促進作用。
3.小學美術教育會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產生促進作用
在小學美術教育的過程中,會對學生的審美及情感方面產生一定的教育作用。小學美術教育對學生認知情感、審美以及道德等方面的培養形成一股合力,這股合力會將學生潛在的創新動機有效地激發出來,通過對學生認知情感及道德意志等方面的推動,增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逐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人美版一年級上冊小學美術教材為例,在“讓大家認識我”這一節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完成班級大樹的制作,鼓勵學生在制作代表自己的樹葉的過程中進行創新,教師可以對創新結果較好的學生進行獎勵,進而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產生促進作用。
在小學美術教育中,教師應該將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當作教學重點,給予學生充足的創新動力,幫助學生保持長久的創新興趣。小學美術教育通過對學生創新思維和想象力的培養,實現對學生全面發展的促進。另外,教師在對學生的美術作品進行評價時,要注意維持學生進行美術作品創作的積極性,并以此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形成。
參考文獻:
[1]陳潔.淺析小學美術教育創新思維[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1(v.801):159-160.
[2]曠志華.小學美術教育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D].華中師范大學,2008.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