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珍
摘 要:利用生活情境開展課堂教學作為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關鍵點,以當前小學數學教學工作開展情況為基礎,結合近年來小學數學課程教學經驗,對如何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情境;策略
通過在課堂教學中應用生活情境,可以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間的內在關系,有助于引導學生認識數學知識的學習價值。基于此,文中主要以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內容為例,對課堂教學中生活情境的創設策略進行分析。
一、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學生深刻認知數學生活性
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可以有效簡化數學知識學習難度,使學生深刻體會到數學知識的生活性。這樣一來學生比較容易受到數學啟發,進而自主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需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充分創設生活化學習情境,使學生深刻認知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間的關聯。”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充當著不可取代的角色,可以使人們對復雜的數據進行準確的統計與計算,又可以對相關數量關系進行推敲、驗證,小學教育階段相關課程都需要以數學知識為理論基礎,但是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由于學生年齡因素的影響,學生群體沒有形成較強的邏輯思維,嚴重導致學生無法理解、掌握教材中一些抽象性數學概念。
(二)有利于形象化數學知識
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可以有效將教材中較為抽象或難以理解的數學概念形象化、生動化,此種方法比較容易被學生接納,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數學知識。課程教育改革理念一再強調:“小學教育階段學生學習思維處于初期階段,暫時不具備較強的認知能力。”因此,在實際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時,不可以脫離學生的認知基礎。小學數學作為一個較為復雜的科目,如何將教材中抽象的知識形象化,使學生更加有效地理解掌握數學知識已經成為當前數學教師廣泛熱議的話題。在日常生活中,學生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而此類問題往往都可以運用數學知識予以解決。基于此,教師需要在實際開展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效利用生活情境,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進而從根本上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二、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具體策略
(一)積極創設貼近現實生活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眾所周知,興趣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最佳驅動力,也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主要因素,在實際開展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認識興趣的作用,為學生積極創設貼合現實生活的學習情境,營建積極向上的學習氣氛,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開展學習實踐。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鼓勵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尋找答案,以此來深化學生生活離不開數學的學習觀念。
如,教師在教學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除法”這一內容時,可以為學生創設如下生活情境:“小明看一本故事書,第二天看的和第一天的頁數一樣多,第三天看的頁數是第二天的2倍,三天正好看完這本140頁的書,小明第一天看了多少頁?”還可以運用較為常見的年齡問題設置生活情境,如:“爸爸今年42歲,明明今年12歲,幾年前爸爸的年齡是明明的4倍?”通過有效創設貼合現實生活的學習情境,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數學思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寓教于樂的教學氛圍中理解掌握數學
知識。
(二)密切課堂教學資源與現實生活間的聯系
當前階段,過去傳統教育模式已經無法滿足課程教學發展需求。隨著教育改革進程的不斷加深,教師可以在利用生活情境開展數學課堂教學活動時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針對班級中學生突出的學習特點,緊密聯系現實生活,對教材中的數學知識進行有效整合,將一些比較枯燥的知識有效融入形式多樣的視頻和圖片。如,學生在記憶九九乘法表時,教師可以為其提供一些口訣的卡片,將數字轉變成學生比較感興趣的事物,借助多媒體技術進行展示,以此來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綜上所述,數學作為一門源自于生活又活躍于現實生活,實用性較強的科目,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可以脫離現實生活,而是充分利用生活情境開展課堂教學活動,不斷密切數學知識與教材內容間的聯系,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深化學生數學學習思維,進而不斷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曾淑芳.淺議如何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J].時代教育,2016(6):248.
[2]向慶科.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意義與對策[J].新課程(小學),2016(3):148.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