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網絡化時代的來臨以及“互聯網+”的進一步發展,互聯網與法庭也開始了進一步的結合,法庭的審判方式逐漸多樣化。如一般遠程庭審 ,其是指通過“計算機網絡技術”、“音頻處理技術”等現代科技手段,使法院里的審判人員與當事人以及其他訴訟參與人能夠分別在不同地點的情況下,同時參加網上開庭的一種新型審判方式。但這種審判方式在司法實踐中具有各種難以克服的困難,而本文探討對上述審判方式進一步“升級”,將虛擬現實和全息投影運用到法庭審判中,從而能夠彌補遠程審判所帶來的不足。
關鍵詞 互聯網 虛擬現實 全息投影 遠程庭審
作者簡介:廖翔坤,江西理工大學文法學院學生,研究方向:訴訟法。
中圖分類號:D926.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4.198
一般遠程審判方式的過程就是逐步將電子網絡技術運用于司法審判的各個程序中,這對降低司法成本、革新庭審方式、提高審判效率等都具有重要作用。但該審判方式仍然被許多學者所質疑,如,其是否違背了訴訟法的基本原則、法庭的威嚴是否被削減、網絡會不會被黑客攻擊等問題。
目前為止,還沒有人專門針對將虛擬現實和全息投影的遠程審判方式進行研究。相比于前人的研究,本文最大的創新點在于在說明一般遠程審判方式不足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從可行性、現實障礙以及應用方法三方面為更好的完善一般遠程審判方式提出了相對可行的方案。
一、虛擬現實技術和全息投影
(一)虛擬現實技術定義
虛擬現實技術(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簡稱VR) 是近些年來將三維建模技術、圖像處理技術和計算機網絡技術等融合為一體而形成的高新技術。
(二)虛擬現實技術特征
1.多感知性:
多感知是指除了傳統的電子計算機技術所具有的視覺感知以外,還包含了其它感知能力:聽覺、力覺、觸覺等等。
2.浸沒感:
該特征又可以劃分成臨場感,是使用者在虛擬的環境下所能感受到的真實感覺的程度。在理想的環境下是可以讓體驗者難以辨別真假,并且能讓他們如同在現實世界一樣,可以全身心的“浸沒”到計算機所創建的虛擬環境之中。
(三)全息投影技術
全息投影,是指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記錄并再現物體真實的三維圖像,是無需配戴任何眼鏡的3D技術,體驗者可能夠看到立體的三維的虛擬物。這種全息立體投影設備并非是通過利用數碼技術實現的,而是利用投影設備把各個角度的影像投影到MP全息投影膜上,讓人們看到了不屬于他本身角度的其它圖像,進而實現真正的3D全息立體影像,通常也稱之為虛擬成像技術。
二、虛擬現實技術和全息投影技術在庭審中使用
(一)可行性與迫切性
1.作為世界領土面積第三大國家,我國幅員遼闊,“一帶一路”經濟區逐漸發展,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中外經濟等交流日益緊密,社會人員的流動性也日益增強,網絡購物的迅速發展,種種原因就造成了的傳統審判方式在審理異地當事人案件 中的存在一定的困境。
目前,異地當事人之間(一方或雙方當事人居住地不在受案法院所在行政區域)發生的糾紛呈現出越來越多的趨勢。
故,對于一些案件就需要以一種更為方便可行的庭審模式作為當事人、訴訟代理人以及其他訴訟參與人備選。
2.我國庭審方式已經出現了大膽的創新模式,比如:余杭區人民法院,浙江法院電子商務網上法庭第一案正式開庭 ;武勝法院首次運用QQ視頻開庭審理案件 。這些“新事物”的出現雖然受到了社會上的廣泛關注和稱贊,但也是飽受爭議。而筆者所說的“升級版”基于上述庭審方式的改良。
3.目前,我國的互聯網技術高速發展。受益于此,人民法院的信息化發展也較為迅速:2015年12月30日,我國最高人民法院的信息中心組織建立的“人民法院內網門戶網站”正式上線。該網站第一次“打通了”全國各個地區、不同級別的法院之間的業務交流渠道,其可以為我國30多萬名法院干警提供多種功能,比如:“在線調查”、“平臺性能優化”、“司法改革討論”等。
4.社會的進步使得國民法律意識普遍增強,人們將法院視為解決問題糾紛,伸張正義的優先選擇。因此,大批的案件(包括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如同潮水般地涌入了法院,而有限的司法資源必然會產生供需矛盾。面對訴訟“爆炸”,若還是以“只要根據事實和法律作出判決,正義就會被實現”來作為法院主要功能,必然導致案件的積壓和訴訟的遲延,造成客觀的不公正。 故,進一步建立并深化遠程庭審方式迫在眉睫。
(二)優勢所在
1.庭審體驗與真實庭審體驗在主觀感受上相似,虛擬現實技術和全息投影技術的結合會使參與庭審的人員如同身臨其境的感覺,克服了一般遠程庭審的只能在屏幕上現實場景的不足。同時,由于全息投影的存在,即使不在現場的當事人或者其他訴訟參與人員,會在法庭的相關位置投射出其本人的實時表現狀況包括面目表情和肢體心態。由此法庭不在有“當事人缺席”的感覺。
2.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因一般遠程審判方式所導致的對法庭的“嚴肅性”的削減。遠程審判缺少在場感,減損了法庭的威嚴 ;當事人與審判人員身處不同空間內,損害了法院審判的法律威嚴性,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減損了當事人本身在心理上對于法庭的敬畏 。筆者參閱的相關文獻中大多提到了遠程審判方式的這個重大弊端。
筆者認為虛擬現實技術的最重要的優點之一就是讓使用者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使用者使用機器設備后的就如同置身于法庭之中,他們看到的場景依舊是“法官威嚴的坐在審判席上,法庭中央的天平毅然立于眼前”,故該問題由此解決。
3.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因一般遠程審判方式而削弱的“直接言詞審理原則”。在遠程庭審、遠程作證中, 由于法官、證人、當事人之間,沒有“面對面”的交流,顯然違反了該原則。“直接言詞審理原則”的核心意旨在于要求審判者親自接觸當事人、證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面對面、近距離、直觀地聆聽其陳述和辯解,綜合運用自身生活經驗和直觀感覺,對證據作出獨立判斷進而形成心證,以避免間接、書面審理帶來的先入為主和偏見,并最終通過理性判斷而不是任意猜測做出公正裁判。而虛擬現實技術的多感知性和浸沒感恰好能夠使法官、證人、當事人之間“親自接觸”。由此該,問題緣由將不復存在。
(三)現實障礙
1.成本昂貴:
由于虛擬現實和全息投影技術的過高使用成本,對基礎軟件設施及操作程序等有較高的技術要求,使得使用成本大大增加。
2.配套制度不完善:
人民法院作為國家司法審判權的實際施用者,其進行的審判活動必然受到法律的嚴格規定。但是法律自身性質具有天然的滯后性,僅僅是一般的遠程審判方式的發展就已經超出了立法者對于審判方式的預計,使得這種“升級版遠程審判方式”更加處在一個無法可依的尷尬境地。受制于無法可依,且沒有具體統一的執行規則,就大大降低了該審判方式的可操作性。
3.信息技術問題:
虛擬現實技術和全息投影技術的科技含量較高,且二者的結合仍舊處于理論層次界面,后續的技術開發,包括軟件和硬件的兼容等問題還需要繼續探索。同時,作為互聯網本身具有的局限性,其在使用者可能存在被黑客干擾視頻信號,被黑客改變數據等問題。
三、建議使用范圍
筆者基于上述優點,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民事訴訟中的一些簡易程序的案件,如涉案金額不大的網絡購物糾紛案件
由于在小額案件糾紛中,因為爭議本身的具有的價值有限、當事人自身的資源也有限,他們在爭議解決上愿意花費費用自然是有限的。故,這種庭審方式自然易會被這一群體所接受。
(二)刑事訴訟中的死刑復核案件也可以適用
10年前,最高人民法院收回了“死刑復核權”,但為了復核各中、高級法院審理的死刑案件,使得最高人民法院每年都會派出大量的法官奔赴全國各地開展庭審活動,因此也消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因此,如果在各個羈押場所配置虛擬現實和全息投影技術系統,則能夠讓法官與千里之外的被告人“面對面交流”,解決庭審問題,同時實現同期錄音、3D真人錄像(包括被告人的肢體動作和面目表情),也有利于證據的保存,進而有利于實現司法公正。在2008年4月25日上午,通過使用遠程視頻系統,使一方位于北京市最高人民法院內的法官對一方處于福建省泉州市看守所內的被告人“蔣某某” 進行了遠程審訊。這是最高人民法院收回了行使死刑核準權之后,首次通過視頻“面對面”遠程提訊被告人。
四、結語
培根曾言,科學的、真正的、合法的目標說來不外是這樣:把新的發現和新的力量惠贈給人類生活。在中國的一些發達城市,科技早已不斷在服務于司法領域,如,遠程審判已開始使用,并給人們帶來極大的方便,也提高了司法效率。所以,筆者相信,隨著遠程審判方式實踐經驗的不斷積累豐富、相關制度的不斷完善,“升級版”遠程庭審方式在未來的開庭審理將會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注釋:
指通過QQ視頻等僅僅通過平面的遠程審理案件的方式.
尤其是中國臺灣地區的案件以及其他涉外案件.
電子商務網上法庭第一案開庭.杭州日報.http://hzdaily.hangzhou.com.cn/hzrb/html/ 2015-06/03/content_1980008.htm.2017-03-04.
武勝法院首次運用QQ視頻開庭審理案件_廣安在線.http://www.gazx.org/content/2016-6/14/201661418283814332.htm.2017-03-04.
李雪.簡談網絡法庭.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07,22(3).109-111.
付雄、葉三方.論遠程審判的適用規則——克服遠程審判之不足的制度設計.內蒙古社會科學.2011,32(4).43-47.
羅書君、葉鋒.論遠程審判的現狀及其建構.法制與社會.2010(27).112-113.
因販賣毒品而被判處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