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春學
摘 要:“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問題意識的形成與發展對學生長遠地發展來講舉足輕重。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就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科學、有效地培養小學生的問題意識進行了初步的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問題意識;提出問題;創設環境;提問方法
縱觀小學語文教學現狀,大多都是教師在課堂上提出問題,要求學生進行回答,學生主動提出問題的情況少之又少。如此,學生的問題意識便得不到有效的培養,并制約了其日后的長遠性發展。因此,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有必要且必須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有針對性地培養,發展小學生的問題意識。
一、尊重學生所提出的問題
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尚未真正發展成熟,對外界事物的認識并不客觀、全面,這就是他們為什么有時會在語文課堂上提出一些稍顯幼稚的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筆者認為,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面對學生所提出的幼稚問題不能持不屑一顧或者輕視等態度,而應當尊重學生所提出的問題、肯定學生積極求學的精神,這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首要前提。
如,在教學《小白兔和小灰兔》這一課文時,一位學生就向筆者提出了這么一個問題“朗讀課文時,我們要讀出什么語氣呢?”對此,筆者并沒有批評該生竟然提出這么“幼稚”的問題,相反,積極鼓勵該生道:“你這個問題很棒,不同的人在表達不同情感時會有截然不同的態度,因此,我們在朗讀時也應當讀出不同的語氣,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小白兔和小灰兔各自說話時的語氣……”提出問題的學生美滋滋地坐下了,其他學生看到他所提出的問題被筆者所采納了,也紛紛報之以羨慕的表情。如此,通過尊重學生在課堂上所提出的這一問題使全班學生深刻認識到:能在課堂上積極提出問題的人是很棒的。而這一認知的形成很顯然為他們日后主動提出問題、形成良好的問題意識產生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創設融洽的課堂教學環境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觀察到,一些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中將自己擺放到高高在上的地位,不容許學生有絲毫違背自己意愿的行為。如此,師生兩者之間就站在了一個不平等的地位,使學生不愿也不敢在課堂上提出一些關于語文學習的問題或者想法。
由此出發,筆者認為小學語文教師要想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應當想方設法創設融洽的課堂教學環境,這將是促使學生形成問題意識的必要條件。教師應當擺正自己的角色與地位,摒棄以往高高在上“傳道授業解惑”的使命感,改為站在與學生平等的地位同其進行充分的交流與溝通。
在學生提出問題時,筆者就會給予他們肯定的激勵,并以眼神、點頭、微笑等動作呈現出來;鼓勵學生勇于對教師、教材上的觀點進行大膽質疑,并敢于提出自身所持有的獨特見解;還會留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空間,鼓勵他們自由結合成學校小組,并以小組為單位針對某一問題進行充分的辯論與探討……視角表明,融洽課堂教學環境的創設使學生由以往不敢提問的狀態轉化為敢于在語文課堂上積極發言、踴躍發言,這對于他們問題意識的形成顯然大有裨益。
三、教給學生恰當的提問方法
使學生“敢問”并不是最終目的,教師還要教給學生恰當的提問方法,以確保學生“會問”,這方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保障。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就會教給學生一些適當的提問方法。如指導學生在矛盾處進行質疑,《中彩那天》這一課文在最后提到“中彩那天父親打電話的時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時刻”,引導學生提問“為什么父親沒要汽車大獎,作者卻說那是他家最富有的時刻”;指導學生在文本的“空白處”進行提問,像在學習《窮人》這一課文時,引導學生對“桑娜拉開了帳子”之后的故事發展進行提問與想象……在筆者有意識的引導下,學生逐漸掌握了提出問題的方法與技巧,他們的問題意識也真正得到了更好的發展。
“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陶行知的這一言論充分證明了問題意識之于學生成長、發展所具有的積極作用。鑒于此,筆者認為我們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當尊重學生所提出的問題,要創設融洽、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更要教給學生恰當的提問方法,如此才能在確保學生習得基礎語文知識的同時,其問題意識真正得到培養與發展。
參考文獻:
[1]蔡影勤.快樂課堂 輕松創新:論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J].才智,2012.
[2]邵建剛.學本課堂從“問”開始: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J].基礎教育參考,2015.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