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晶晶
摘 要:數學作為小學教學中極其重要的一門學科,如何引導學生去積極思考是當代教育工作者所需要思考的重要課題。因此,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特點,合理設計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主動引導學生去積極地思考,從而讓他們更好理解所學知識。針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進行了分析,實現小學數學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積極思考;策略研究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最基礎的階段,而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已很難適應當前的教學要求,同時數學課堂的效益也難以實現。所以說,小學數學老師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不斷探索與實踐,創新自己的教學方法,注重對學生興趣的激發,有效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學生的主動思考為主要培養方向,并且將數學的思維、方法、理論和觀念寓于課堂教學中,提高教學質量,進而實現有效教學。接下來,本人將探討一下如何帶動學生去積極思考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注重學生良好思維方法的培養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崩蠋熢诮虒W過程中不單單是教學生課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好的學習方法可以讓學生的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說,小學數學老師要注重對學生思維方式的培養,并引導他們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由此來實現讓學生積極思考的目的。
1.利用比較和分類來培養學生好的學習習慣
比較和分類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它可以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所學知識,進而有效地掌握新知識。例如,在“乘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這節課的教學時,老師可以把它與“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進行比較,然后把它們再分類,這樣學生學習起來便會不費勁。此外,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也鞏固了舊知識,并且這種方法還可以教學生怎么去對知識進行舉一反三。
2.設置探索性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思考
數學的教學過程是動態的,且具有探索性,其中老師的任務就是幫助并促進學生學習,我們知道,即使老師講解得再好,也代替不了學生自己去親身實踐,而在課堂上最能刺激學生自主性的方法就是“提出問題,設置情境”,同時,老師應該設置一些有代表性的問題,來喚醒學生積極思考的欲望。
例如,在“圓的周長”這節課的教學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發現圓周率的測量和計算方法有好幾種,接著老師可以這樣創設問題情境:“祖沖之也是用這幾種方法來計算出圓周率的嗎?”然后學生就會主動地翻找課本教材,從教材中尋找答案,在這樣的探究學習中,不僅讓他們的思考能力有所提升,而且還提高了他們勇于探索的能力,讓他們獲得了更多的知識。
二、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探索欲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老師應該注重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教學的需要,從周圍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現象出發,選取相關的素材為學生精心創設生活情境,引導他們從身邊熟悉的生活中來體驗數學,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激勵他們積極動腦以及積極思考。
例如,在“圓的認識”這節課的教學中,老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各種車輛的圖片,然后向他們提出問題:“汽車、三輪車、自行車、電動車等,它們的車輪都是什么樣的呢?”“為什么這些車的輪子都是圓形的?怎么不是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呢?”設計這些學生常見的情境,會讓學生很快地融入學習中。然后老師讓學生進行猜想,并讓他們通過思考給出答案,接著老師再利用課件向學生演示并驗證他們的猜想。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真真切切感受了生活中的數學,從而也使他們在產生疑問的同時學會積極思考。
三、培養學生學會質疑,并進行積極思考
問題問題,只有學會問才會如何去答,人們思維的開始就是“問”,“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探索能力,而作為小學生,他們的思維能力并不是很強,所以他們提出的問題難免會價值性很小,這就需要數學老師在課堂教學中來培養學生怎樣去質疑,并鼓勵他們養成多問問題、多思考的學習習慣。
首先,老師要給學生創造一個和諧、民主、輕松的課堂環境,在這種學習環境下,學生沒有太多的緊張情緒,也會發揮自己最好的學習狀態,同時,老師還要善于運用激勵的語言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在學生提出問題時給予他們肯定和贊揚。長此以往,學生的自卑心理就會逐漸消除,并在提問中學會思考。其次,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學會自己去探索,讓他們學會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同時,老師可以抓住小學生好奇心強的這一特點,來培養學生主動質疑的習慣,在這一過程中,不僅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讓他們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總之,學會思考是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必備條件,而引導學生去積極思考正是我們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視的問題,所以說,數學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使用多種教學方法,給學生營造快樂、輕松的課堂氛圍,注重培養他們的興趣,引導他們學會去質疑并提出問題,來充分發揮他們積極思考的能力。
參考文獻:
劉小芳.小學數學中如何有效帶動學生積極思考[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5(5):71.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