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合青
摘 要:隨著時代的進步和新課改的實行,小學語文基礎教學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小學語文教學,是與生活最息息相關且聯系密切的學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占據了教學的重要比例,也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部分。因此,作為小學語文老師,應該在教學知識的同時,也注重提高學生的閱讀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思考;方法途徑
作為小學語文老師,應該在教學語文知識的同時,將知識的教授與閱讀教學融合起來。在講解知識的時候,要注重閱讀技巧的應用,在學習閱讀知識的時候,也要注重平時學習知識的貫通。這也就對廣大小學語文老師提高了要求,要求老師在教學知識的同時,要善于思考和總結改善。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習積極性以及自信心。本文根據目前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的普遍現狀,對如何更好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積累,結合本人教學經驗,淺談以下幾點方法。
一、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說,閱讀教學是貫穿整個教學內容的部分。比如,生字詞的學習是從閱讀中提煉出來的,成語、好詞好句的學習也是從閱讀教學中提煉出來的,文章結構的講解以及文章背景的分析也是從閱讀教學中進行講解分析的,包括作文題材的分析和內容的學習,也離不開平時閱讀的學習和積累。所以,小學語文分支知識的學習也幾乎都是從小學語文閱讀中分解和提煉出來的。因此,作為小學語文老師,在講解閱讀知識的同時,也要注重將之與其他知識結合融會貫通起來。比如,在講解閱讀的時候,老師可以提煉一些重點字詞,通過閱讀,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字詞句在整篇閱讀中的含義和作用。對于一些句子的使用和運用,老師也要注重在閱讀中分析句子結構,讓學生在理解句子結構的基礎上進行理解閱讀。另外,在閱讀教學中,老師還要注重幫助理解整個閱讀篇幅和結構。這些比較細致的閱讀教學和學習,都能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閱讀知識。在閱讀學習過程中,老師還要注重把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地位。對于一些比較簡單的閱讀問題,老師不需要全部自己來講解,可以給學生思考和舉手回答的機會,這樣既能夠增加學生對課堂的參與和理解,也能增加課堂的活躍程度以及師生之間的互動性和默契。對于一些比較難的閱讀題目和主題,老師可以給學生設置懸念,讓學生帶著問題和懸念去進行閱讀。
二、注重課后課外閱讀的積累
在平時的課堂學習中,小學生接觸和學習到的閱讀知識是有限的,作為老師,還應該給學生補充一些課后課外的閱讀知識。比如,每節課結束之后,老師可以給學生補充一些閱讀學習內容,課后的學習內容應該在難度上和課內學習相似,內容上和課內閱讀學習內容相似或者互為補充,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擴大學生的學習內容和范圍。另外,作為老師,還可以給小學生補充一些額外的課外讀物,這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視野和閱讀范圍。在一定時間內的閱讀學習,能夠讓學生的閱讀水平從量的積累實現質的飛躍。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老師可以每周抽出固定的時間組織學生進行閱讀學習,在固定的時間點,讓學生進行集體閱讀和交換閱讀,老師還可以讓學生互相推薦和分享自己所閱讀的內容和心得,交換經驗和愛好范圍,這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和能力。對于閱讀中遇到的好詞好句和優秀段落,老師可以讓學生準備一個積累本,讓學生積累學習中遇到的自己需要學習的內容,這也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和自主學習能力。
三、進行閱讀小組合作學習
在每篇閱讀之后,往往會有相應的文章對學生的理解進行一定的檢閱。在遇到一些比較難以理解的閱讀理解內容和問題時,老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老師要對學生進行一定合理的分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和討論。在分組時,老師要遵循人數相等、實力相當的原則,這樣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在同一個小組中,每個學生之間是一種合作學習的關系,能夠互相幫助、互相監督、互相補充、共同提高;不同小組之間是一種競爭的關系,適當的競爭關系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斗志和積極性。作為老師,在學生集體合作分析閱讀理解時,老師要適當地走下講臺,觀察學生的學習進度和思維方式,以便更好地在了解學生思維方式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提高和進步。在小組合作學習之后,老師要對學生的合作學習進行一定的點評和幫助,這樣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提高閱讀技巧以致更加完善進步。
總而言之,作為小學語文老師,應該在以往教學經驗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接受能力以及閱讀難度和題材,更好地選擇和改善教學方法,適當地補充課外閱讀,組織學生進行集體閱讀并且養成一定的閱讀習慣。另外,老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提高和進步。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完善小學語文閱讀課堂。
參考文獻:
[1]高俊葉.中小學語文素質教育之我見[J].金色年華(教學參考),2011(10).
[2]付開梅.小學語文有效閱讀的三個立足點[J].教育教學論壇,2014(2).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