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梅琴
摘 要:口算是指不借助工具、紙筆來進行運算,而是通過思維直接算出結果的一種計算方式,是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最廣泛的教學方式之一,也是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主要途徑。就小學階段口算能力的培養進行分析,并結合相關的教學經驗,淺談對口算能力培養的實踐認識和經驗。
關鍵詞:小學數學;口算能力;學習興趣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要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計算是數學學習的基礎,口算是計算能力培養的一個重要的方式。進行口算訓練,強化學生對加、減、乘、除計算規則的記憶和靈活使用。培養學生對數字的敏感性,同時培養學生的記憶、邏輯思考能力,有利于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提高計算的速度和保證準確性。可見口算在小學數學學習中的重要性。口算在實際生活中的實踐性也很強,那么怎樣在實際教學中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
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一個人最樂此不疲的是做自己感興趣的事。網絡技術的不斷進步和計算機的普及,使學生很多時候依賴網絡來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和答案,懶于計算,真實的計算能力比較低。對于這種現象,首先教師應幫助學生理解口算在學習中的重要性及其廣泛的應用,比如生活中學生和父母逛超市時對結賬的正確與否能夠準確判斷,口算不是為了計算,而是形成了一種思考習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的意愿。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采取多種多樣的形式來進行訓練。
1.視算
視算其實就是通過列出計算式子,讓學生先看題目,再在頭腦中進行計算。例如,現在比較常用的訓練是教師利用口算題卡片讓學生進行視算練習,題量較小,類型較明確,筆者在教學中也采用此方法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
2.聽算
聽算通過教師讀題,學生憑記憶對數字進行計算,學生可以在練習本上記錄計算結果,也可以讓學生進行報數。這種練習相對的難度較大,但可以培養學生的集中力、記憶力和思維能力。
3.搶答競賽
搶答就是在教師說出題目后,讓學生進行搶答,看誰答得又快又準,累計加分,每星期進行一次評比,對學生進行適當的獎勵或懲罰。筆者在教學中較常使用,學習效果還不錯。
各種方法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找到適合自己班學生的學習方法。
二、對計算規則的掌握
計算的基礎是對計算規則的掌握并加以熟練應用。在學習初期,學生經常將數量、運算特征相似的計算方法、原則混淆,因此,學生在理解基本的計算原理,如“1加1為什么等于2,2乘以5和5乘以2為什么相等”等后,進行一系列計算訓練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于較低年級的學生,要注意改變以往概念、定理的灌輸,通過形象教學來闡述數學計算的原理,可以進行圖文并述,明確定義。
引導學生進行計算技巧的總結,尋找計算中存在的規律。比如計算“98×25+2×25”,直接計算導致計算量較大,讓學生逐漸學會注意觀察算式的特點,將“98與2進行結合”較快得出計算結果,還能保證準確性。首先,要讓學生意識到可以對算式進行改變,簡化計算,教師再對一些計算技巧進行逐步的解釋,其實感覺就像一層“窗戶紙”,學生會覺得恍然大悟,在了解后再逐漸發揮他們的能動性,在計算時多想想是否能夠通過化簡進行計算,逐漸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意識。
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小學階段,教師首先要對計算、口算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認識,注意在平時的教學中對計算能力加以重視,計算錯誤不只是因為粗心,其實也是一種能力和態度的問題。教師和學生都應該有清楚的認識,找到計算錯誤的原因并加以改正,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注意與自己的教學計劃結合,有目的地進行練習,學生也要認真對待。
計算能力的培養需要不斷訓練,不宜時間太長,口算一般3~5分鐘,在提高計算速度的同時更要注重計算的準確性,對出現的錯誤要及時地改正,而不是單純的題海戰術;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良好的習慣。加強對于計算過程和計算規則的認識、記憶,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實際的掌握情況,制定每天的訓練任務,并對學生每天的學習情況進行記錄、總結,分析原因,幫助每個學生在計算訓練中成長。教師可以在講課的過程中,在學生聽課的疲勞間隙,用口算測試來轉換學生的思維,緩解學生的課堂壓力。
總之,小學口算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只有不斷地進行適當的訓練,才能保證計算的準確性和計算的速度,在此過程中也對學生的思考能力進行鍛煉,增強學生的靈活性。為了在整個小學階段口算的培養中保持連續性,教師應注意不同階段難易程度的不斷提升,使學生轉變對計算的態度,進而為學生數學的學習提供有力的工具,也為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供基礎保障。
參考文獻:
[1]王國才.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的口算能力的培養[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0(2).
[2]曹得志.小學數學教學中口算能力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3(87).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