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道江
摘要:新課標指出舊課標中的三大課程理念實為生物課程的三大基本理念,尤其在“倡導探究性學習”方面強調科學研究不僅是科學家工作的基本方式,也是科學課程中重要的學習內容和有效的教學方式。
關鍵詞:初中生物;新課標;教學方式
“科學研究”比較。新課標對于科學研究的內容標準更多地強調學生在親歷探究性學習過程中理解科學研究的內容和價值,同時促進學生科學研究能力的形成。理解的層面具體來說,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幫助和引導學生形成幾個重要概念,包括科學研究的內涵,提出問題的重要性等,這一觀點在舊課標中沒有明確提出。新課標在理解科學探究方面更積極,清晰提出科學探究需要設置對照實驗,控制單一變量,增加重復次數,這樣獲得的研究結果的可能性就越大,還強調多方式呈現證據和數據,并進行分析和判斷。
“生物體的結構層次”比較。生物體的結構層次這部分課程內容是初中生物教學內容中的重頭戲,是學生率先接觸初中生物學知識的統領章節,關系到是否能給學生建立夯實的學科分析能力和知識基礎。在這部分內容中,舊課表沒有明確指出教師的任務驅動,使得教學實踐起來比較困難,這樣新課標應運而生,明確告知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形成六大重要概念,包括細胞是基本單位以及多細胞生物體的結構層次。讓學生從局部到整體,從微觀到宏觀對初中生物學中涉及細胞的內容有深刻清晰的理解和掌握。
“生物與環境”比較。新課標指出教師在生物與環境主題下,指導學生某一個生態環境的研究,學習調查和觀察的方法,加深對生物與環境關系的認識,促進學生形成熱愛大自然、愛護生物的情感,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以及提高環境保護意識的重要性。這部分需要教師幫助學生形成的重要概念包括生物與環境的相互依賴性和影響性,生態系統所包含的成分及作用,生產者的定義以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生物圈。新課標要求學生既是學習者、探究者同時也是生物與環境中的參與者和活動者,加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比較。新舊課標在這部分的知識內容、教學活動建議方面沒有太大差別,但跟前面一級主題一樣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形成五個重要概念。這些重要概念的形成,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綠色植物自身生存的條件需求,了解植物的繁殖周期,同時理解綠色植物在生態系統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初步了解細胞分解糖類物質的簡單過程。新課標指出學習綠色植物相關的基礎知識的同時也能激發學生關愛生活、關愛身邊花花草草的情感,更關鍵的是將所學知識學以致用。
“生物圈中的人”比較。新課標將這部分需要學生形成的重要概念按照總—分—總的形式羅列,對應于第二個主題“生物體的結構層次”。這部分強調了功能層次,通過消化系統、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泌尿和神經系統的組成和功能簡明扼要地將“生物圈中的人”主題下最重要的知識點講清,最核心的還是將人作為生物圈中非常重要而整體的動物來研究,指出人的組織、器官和系統高度有機組合完成各種各樣的生命活動,同時調節與周圍環境的活動。
“動物的運動和行為”比較。動物的運動和行為這部分知識幫助學生理解動物的本質特征很重要。動物的行為與人類生活生產的關系密切,所以學好這部分知識可以幫助學生解決很多日常生活問題。這部分需要教師幫助學生形成的重要概念包括:動物的各種行為是在神經和內分泌系統的調節下,由骨骼和肌肉共同完成;動物適應環境;動物的行為有先天的也有后天形成的。
“生物的生殖、發育與遺傳”比較。我們知道,生物的生殖、發育和遺傳是生命體的基本特征,通過這三種行為維持種族的延續,人類也是一樣。新舊課標都指出這部分知識對于學生認識自我、健康生活具有重要作用,同時還增進學生認識遺傳育種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讓學生將課本知識與社會生活緊密結合。這部分知識的理論性強,知識面廣,不具有很強的操作性,新課標相對于舊課標更注重學科本質知識的準確性和傳授的有效性。這樣給一線的教學帶來方便,同時也表明了這部分知識的精華。
“生物的多樣性”的比較。生物多樣性與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具有重大關系,新課標強調生物多樣性是生物億萬年進化的結果,是大自然的寶貴財富。學生學習這部分知識對形成生物進化的觀點,樹立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具有重要意義。新課標對這部分要求教師幫助學生形成以下重要概念:根據生物間的不同特征對地球上的不同生物進行分類;分類單位的劃分;各種生物在生物圈發揮的不同作用;生物進化的原因;為進化提供證據。生物多樣性跟現今的很多熱點問題息息相關,教師通過指導學生構建并形成重要概念,不僅幫助學生領悟各類生物和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還積極參與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活動。
“生物技術”的比較。生物技術每天都在更新,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掌握大量的生物技術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但是如何引起學生對發展的生物技術的敏感度以及了解生物技術在現代社會中發揮作用的重要價值是新課標一直思考的方向。在教學中,新課標要求教師幫助學生形成以下重要概念:發酵技術的原理和產品;現代生物技術已被用于生產新的產品,并對個人、社會和環境具有影響。新課標更注重學生對日常生活的關注和體驗,要求學生在生活中運用生物學知識,同時利用生活實例理解和學習生物學技術原理。
“健康地生活”的比較。新課標中對健康的內涵做了新的釋義:健康包括人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社會適應良好,學習這部分知識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健康對生活的重要意義。要求教師幫助學生形成以下重要概念:青春期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對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影響;疾病的分類;免疫系統的組成和功能;個人生活習慣與行為選擇對健康的影響;了解基本的急救程序和方法。
因此,教師應該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更精準實現評價的目標和功能。具體操作方式可以包括筆試和實驗操作等方式,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和愛好,在多方面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地學習。另外,新課標在教材編寫建議中提出教材用語應該更加精準,尤其在介紹生物學科中的很多重要定義、原理和規律的時候,多用通俗的語言,最好利用生動實例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性和參與學習過程的熱情,全方位地提高教學質量,達成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 馬燕.淺談新課程理念下的生物課程教學設計[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1(03).
[2] 陳曦. 淺談生物課程新舊教材的對比.新課程研究(下旬刊), 2012(11).
[3] 王艷霞.新課程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學的分析[J].新課程學習(中),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