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洋
摘要:角色游戲是一種典型的象征性游戲,是幼兒期所特有的最典型的游戲類型。角色游戲是學前兒童按照自己的興趣,以模仿和假想為主,借助物質材料,通過扮演角色,并用語言、表情和動作等來再現現實生活中的一種游戲形式。然而,目前角色游戲的開展并不樂觀,存在著很多問題:有的幼兒園沒有專門的角色游戲區,有的幼兒園沒有特定的角色游戲時間,教師在角色游戲中的直接干預阻礙了幼兒角色游戲的正常開展。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幾點對策。
關鍵詞:角色游戲;幼兒;問題;對策
一、角色游戲
1、角色游戲的概念:角色游戲是指以模仿和想象為主,通過扮演角色來創造性地反應周圍生活的游戲。
2、角色游戲的意義:(1)角色游戲有利于幼兒智力的發展。角色游戲能喚起幼兒的興趣,集中注意力,活躍幼兒的智力活動,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從而促進幼兒智力的發展。幼兒將已有的知識與經驗綜合運用到游戲中去,同時,還能促使他們不斷學習新知識。(2)角色游戲有利于幼兒社會性的發展。首先,角色游戲有助于幼兒發展適當的自我意識,擺脫自我中心。其次,角色游戲促進了幼兒的同伴交往,發展他們的交往技能。角色游戲為幼兒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幼兒角色越深入,幼兒交往頻率越高,交往越積極主動。同時,在游戲中,幼兒必須學會妥協、協商、輪流和分享等交往技巧,以使自己的愿望在游戲順利進行的情況下達成。最后,角色游戲為幼兒提供了學習社會規則、進行社會實踐的機會。(3)角色游戲培養了幼兒的情感和性格。(4)角色游戲有利于幼兒身體和語言的發展。
二、呼和浩特市幼兒園角色游戲的現狀
通過參觀了呼和浩特市3所幼兒園角色游戲實施的過程,并且對31位幼兒教師進行了訪談問卷,先得出以下現狀:
1、教師普遍能夠認識到中班幼兒角色游戲的重要性。在訪談幼兒教師是否經常組織角色游戲活動時,教師給出的答案都是經常組織,甚至教學活動都以角色游戲為主,教師設定情景并扮演主要角色,把所要學習的內容融入到游戲中。如相鄰數的學習,教師做為火車司機,幼兒扮演各種小動物,老師開著火車請小動物上車,請相鄰的比自己大1或小1的哪個小動物上車等,類似這樣的教學活動。讓幼兒在角色游戲中學習本身枯燥的數學學習知識。據教師反映,通過角色游戲進行教學活動幼兒的注意力特別集中,思維發散性發展的很大,回答問題踴躍,學會的幼兒也會主動教不會的幼兒,整個教學活動充滿樂趣以及互動。
2、教師在角色游戲中處理方法得當。在進行角色游戲時,大部分的幼兒表現的十分積極,但就于性格較孤僻,不樂于表現自己的幼兒而言,據教師所述:(1)大多數的教師采取語言和肢體上的鼓勵,引導幼兒從簡單的無需過多語言的角色做起;(2)讓其坐在一旁觀看其他小朋友玩,逐漸吸引;或是由教師親自引導示范,將角色游戲中的趣味性充分的展示給幼兒,讓幼兒嘗試進行;(3)教師找來班級里活躍、熱心的幼兒來邀請他一起玩,然后教師會向他說明你和小朋友是一個小團體,誰也不能丟下誰自己做游戲;(4)利用平時跟他玩的比較近的小朋友主動找他玩,讓他感覺自己是被需要的,感受同伴間相處帶來的情緒上的愉快;(5)教師對他平時日常工作或生活的行為習慣都比較了解,知道什么活動可以使他主動參與,然后針對他而創辦一個角色扮演游戲,如火災角色扮演,讓他先選擇角色,教師再加以引導。
3、教師在指導角色游戲時方法多樣化。所訪問的教師中,在組織角色游戲時經常會出現幼兒因爭當角色而起沖突,甚者更會大打出手。針對于這一問題:(1)大部分的教師選擇對其沖突的幼兒進行耐心的說教,幫助幼兒分析問題緩和他們的情緒;(2)有的教師選擇讓幼兒猜拳決定誰來演這個角色;(3)還有的教師會選擇讓幼兒輪流擔任角色的方式,都是建立在首先安撫幼兒的情緒為主。(4)更有兩位老師選擇讓幼兒先平息沖突,然后自己解決這件事情,教師僅作為旁觀者,培養幼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4、幼兒園中角色游戲區種類較少。幼兒園內多數設置了角色游戲區,但游戲區內的設施僅以“娃娃家”裝飾或是“小超市”為主,且游戲材料也較單一。
三、呼和浩特市幼兒園角色游戲存在的問題
1、幼兒園的角色游戲區平時不對幼兒開放。有的幼兒園雖然設置有角色游戲區,但是這些游戲區往往不對孩子們開放,只在有上級領導檢查的時候才開放。在問到為什么幼兒園角色游戲區平時不對孩子們開放時,一位幼兒園的教師說到:“像小超市這樣的角色游戲,雖然孩子喜歡玩,但是小超市里面的商品較多,很容易積灰,增加了幼兒教師的工作量。而且這些物品想要擺放整齊也很不容易,所以教師們通常都不愿意給小朋友開放搬”。也正因為此,很多教師平時都會把角色游戲區的各種材料收拾起來,只有不得不擺放的時候,才將游戲材料擺放出來。
2、角色游戲時間不固定。雖然幼兒園的管理者都認識到了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性,但是在部分幼兒園訪談時發現,有一些幼兒園把孩子們本應用來游戲的時間,全部由其他教學工作替代了。這種現象在大班年齡組尤為明顯。對于這種現象,幼兒園的解釋是:到了大班,很多有效銜接的內容都要給孩子們涉獵,因此孩子們根本沒有游戲的時間,更不用說角色游戲了。現狀發現,其實大班的孩子最能將角色游戲玩好,知道如何扮演角色游戲,能夠很好的組織自己的語言且表達流暢。但是幼兒園的教學內容太多,孩子們根本沒有游戲時間。還有的情況是,由于幼兒園資源有限,園內僅有角色游戲區和建構游戲區,每天玩的班級不固定,有可能幾天都輪不上一個班級的幼兒。
3、角色游戲區投放的材料相對匱乏且有殘缺。在一些幼兒園里雖然設置有各種角色戲區,但是游戲區里材料種類相對缺乏。例如,在娃掛家里,看不到除了娃娃以外的其他游戲材料,或者游戲材料的尺寸不符合幼兒游戲的需要。例如,某“娃娃家”的幼兒正在玩給娃娃做飯的游戲,可是卻發現幼兒用來給娃娃做飯的鍋的尺寸非常小,幼兒手邊放著的茄子、青椒等材料的尺寸遠遠超過了鍋的尺寸,以至于幼兒在整個游戲過程中只能夠拿著一只空鍋在娃娃家心不在焉地炒幾下。在參觀某幼兒園時發現,角色游戲區的“娃娃家”中的一個娃娃的頭已經沒有了,有的幼兒撿起看了看再棄掉,有的幼兒根本不看直接踢開。
4、角色游戲中教師的干預以直接干預為主。教師在角色游戲中更多的是以“教師”這一真實身份而不是以‘游戲者”的身份介入幼兒的游戲的。從教師介入游戲目的看,主要基于以下原因:(1)直接建議某種行為。幼兒在開展角色游戲的時候,常常會出現游戲過程與現實生活不相符的情況,有的教師在發現幼兒游戲行為與日常生活不符時,常常會立即采取干預措施。這時教師的干預常常以直接建議為主。 例如,在某中班幼兒玩超市游戲的時候,教師發現收銀員沒有用事先準備好的收銀機給“顧客”的商品掃瑪,就直接走過去說:“收銀員在客人把商品拿來結賬的時候應該先掃描每一件商品,然后才能收錢啊”。教師直接建議幼兒的行為,往往會中斷幼兒原有的游戲氛圍,使幼兒游戲過程中更多地關注教師,而不是游戲本身。(2)詢問幼兒的游戲狀態。在角色游戲中,幼兒有時會處于一種游離的狀態,不知道該怎么玩游戲。這時候教師常常會以教師身份直接詢問幼兒的游戲狀態。 例如,老師走到“娃娃家”,直接詢問,“這個家誰是爸爸?誰是媽媽?爸爸媽媽平時在家都做些什么啊?” 教師這種直接詢問幼兒游戲狀態的話語,有時能夠討幼兒的游戲起到提示的作用,但是也很可能打斷幼兒正在進行的游戲。(3)制止游戲沖突。在幼兒進行角色游戲的過程中,難免會有幼兒為了爭搶同一個角色而發生沖突。這時,教師常常會直接介入,制止沖突。這是教師為了保證游戲順利進行所采取的常用措施。對角色游戲中師幼互動的研究表明,在幼兒的角色游戲中,教師往往是以“權威”的身份與幼兒交往互功,向幼兒提出“建議”,幫助幼兒克服解決沖突的困難,而幼兒則主動尋求“教師權威”的認可與幫助。除了解決爭端以外,教師基本上對幼兒的角色游戲采取“放任自流”的態度,很少能夠在觀察的基礎上進行適合幼兒游戲需要的“切題”的指導。
5、角色游戲主題單一。角色游戲是幼兒生活經驗和體驗的反映。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和經驗的日益豐富,他們感興趣的事物也會越來越豐富,他們渴望在角色游戲中扮演更多的成人角色,表現他們對于周圍生活的認識和理解。因此,角色游戲的環境創設也應當反映幼兒的成長。然而,在幼兒園觀察的時候發現很多幼兒園里的角色游戲多為“娃娃家”一種形式。
四、針對呼和浩特市幼兒園角色游戲存在問題的解決策略
1、根據幼兒年齡特點,開設不同種類的角色游戲區。幼兒園在開展角色游戲的時候,應當首先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點,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開設不同數量和種類的角色游戲區。例如,在小班,由于幼兒處于獨自游戲、平行游戲的高峰期,對模仿成人的動作或玩具感興趣,角色意識差;游戲的主要內容是重復操作、擺弄玩具;游戲主題單一、情節簡單;兒童之間相互交往少,主要是與玩具發生作用,與同伴玩相同或相似的游戲。這時,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種類少且數量多的角色游戲玩具。例如,為小班幼兒提供數量多的一模一樣的娃娃。中班幼兒隨著經驗的增長和認知能力的增強,角色游戲的內容要比小班豐富許多,但游戲主題不固定,教師應根據幼兒游戲主題的需要在提供成型玩具的基礎上,增加廢舊物品材料的提供,滿足幼兒想象力的發展。大班的幼兒游戲內容豐富,需要獨立開展游戲,在角色游戲的同時,豐富感情和交流內容,對角色游戲區的需求更大。
另外,可以根據幼兒園面積的大小開設多種游戲區,除了娃娃家,小超市還可以增加醫院和銀行等基本生活場所,避免幼兒因娃娃家人太多而擠不進去而放棄游戲。
2、滿足角色游戲區材料的需要:(1)保持清潔:玩具和游戲材料是幼兒學習的工具,在幼兒心里具有重要的地位。保持玩具和游戲材料的清潔,一方面是幼兒身體健康的保證,防止幼兒病從口入。小班的幼兒還無法辨別干凈與否,尤其是在娃娃家中,常常親自品嘗“蔬菜”。另一方面,不干凈的游戲材料使幼兒無法辨別真實物品的顏色,影響現實的生活。保持游戲材料的清潔,維持材料原有的顏色,幫助幼兒了解現實生活中的物品。而且,皮毛制品和氈制的玩具帶菌數高且不易消毒,盡量不要提供。(2)保持游戲材料的完整:在角色游戲區中,幼兒主要以對游戲材料的假想為主,保證游戲材料的完整才會時幼兒的游戲進行下去。對于那些殘缺的玩具,教師要及時的收集起來,不能摻和在其他游戲材料中。并且還需要教師仔細觀察幼兒的游戲過程,是否有幼兒破壞游戲材料,如是幼兒所為,及時制止其游戲,并進行教育。若為游戲材料本身的質量問題,教師要及時向上級領導說明,更換游戲材料。(3)保證游戲材料的安全:游戲材料的安全性是材料選擇中最基礎的因素。首先,玩具的材料及涂色顏料應是無毒的,所有供5歲以下幼兒使用的表面噴有油漆的玩具,都必須都是所用油漆的含鉛量低于百分之一或無毒性,避免幼兒誤入口中而中毒。其次,對于木質、金屬制或塑料制的玩具要確保材料的邊角磨圓、表面平滑、沒有釘子或鐵刺。第三,玩具要易于消毒,特別是口吹的哨子、口琴和喇叭等,要定期消毒,防止疾病傳播。最后,對于3歲以下的幼兒,提供的玩具體積不可太小,零配件要牢固,避免幼兒將其誤入食道、塞入鼻孔和耳孔。(4)充足的數量和種類:角色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游戲種類之一,參與游戲區的幼兒數量會很多,所以要保證游戲材料的充足,種類多樣,避免因爭搶玩具而引發的沖突。(5)符合幼兒興趣需要:為幼兒提供的玩具和游戲材料的大小、材質、結構、外觀、復雜程度受幼兒年齡、能力以及已有經驗知識的差異影響,要選擇適合幼兒的游戲材料。
3、保證角色游戲區開放的時間。角色游戲是幼兒對現實生活的反應,也是幼兒發展創造力、發展社會性的一種重要游戲形式,教師應當給幼兒提供充分的游戲時間。幼兒開展角色游戲的時間,應當至少在半小時以上。這樣才能有助于幼兒充分體驗游戲角色,并與其它游戲區的幼兒互動。
4、保證教師對角色游戲的有效指導。幼兒園角色游戲活動的開展過程應當是一個以幼兒的“問題”為中心,在教師與幼兒、幼兒與材料、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互動過程中不斷豐富和發展的動態過程。這一不斷發展的動態過程從教師的指導方面來看,可分為四個步驟:第一步,教師幫助幼兒確定游戲的主題。第二步,教師和幼兒一起創設游戲的環境。第三步,教師幫助幼兒扮演角色,進入游戲活動過程。第四步,教師組織幼兒開展討論、發現問題、豐富擴展游戲所需要的經驗等。
在幼兒角色游戲發展的不同階段,教師所扮演的角色在側重點上應有所不同。在角色游戲開始階段,教師應當側重于創設游戲環境提供游戲材料。在角色游戲進行過程中,教師應當更多地充當幼兒游戲的觀察者和支持者。教師通過觀察了解幼兒的游戲需要,發現幼兒的游戲問題,并采取適當的干預策略來鼓勵和扶持幼兒的游戲。在游戲活動結束階段,教師是游戲活動討論的組織者和發起者。通過組織討論和提問來引導幼兒反思、總結自己的游戲活動,發現需要改進的地方或提出新的游戲主題或內容。當幼兒因爭當角色而起沖突時,教師可以選擇讓幼兒輪流進行扮演,大家體驗不同的角色,每個角色都是很重要的。
當幼兒因角色爭執不下時,是需要教師適時介入的。先平復幼兒激動地情緒,待情緒穩定時請幼兒描述爭執的問題和原因;請幼兒嘗試自己解決問題,問問發生爭執的幼兒有沒有解決方法,如果沒有可以請其他小朋友說說;幫助幼兒選擇一種可以接受的解決方法;幫助幼兒理解別人的感受,學會關愛和禮讓。
5、真正提高人們對角色游戲的意識。(1)幼兒園管理者首先要有對發展幼兒角色游戲的意識,充分提供角色游戲所需的物質材料,并每天都對幼兒開放,保證開放時間。(2)在幼兒園開放日時,可增加角色游戲區的展示,讓家長觀看幼兒的游戲。讓家長認識到孩子的另一面,充分的了解自己的孩子。(3)在上級領導視察時,可以選擇角色游戲區,讓領導對角色游戲重視起來,為幼兒園發展幼兒的角色游戲提供有力的支柱。
參考文獻
[1] 楊楓.學前兒童游戲[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
[2] 董旭花等.幼兒園創造性游戲區域活動指導[J].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4.2.
[3] 李章瓊.學前兒童游戲指導[J].江蘇大學出版社,2013、8.
[4] 邱學青.學前兒童游戲[J].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4.
[5] 丁海東.幼兒園游戲與指導[J].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3.
[6] 闕正榮.角色游戲材料投放存在的問題與建議[J].
[7] 方建華,李艷玲.角色游戲中教師對問題的判斷與指導[J].
[8] 李建群.幼兒園角色游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