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翠林
摘要:小學是學生接觸知識,初步形成各種思想觀念,健康成長的主要階段,學生在小學階段中所接受的教育對其未來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所以為了讓小學生能夠健康和諧的成長,班主任在教學中必須要開展環境教育。鑒于環境教育的重要性,本文從班主任實施環境教育策略入手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班主任;環境教育;實施策略
學生人格、品性的確立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一個長久的過程,而小學正是學生一些基本個性形成的主要階段,所以小學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這樣的情況下,想要讓學生從小就樹立環境意識,班主任就應該有效開展環境教育,從小入手,以此來促使學生能夠在這一學習階段中就樹立良好的環境觀念。
一、班主任開展環境教育的重要性
小學在開展環境教育過程中,主要依靠的是班主任。就一般情況分析來看,班主任是具有綜合教學能力的,班主任對各科教學都有著一定的認識,其綜合能力較強,而環境教育正是一門綜合性比較強的學科,所以說,讓班主任來開展環境教育可以取得更好地效果。同時,班主任和其它學科任課教師相比較,班主任和學生的接觸更多,更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所以班主任開展環境教育不一定是在課堂上,可以在日常的工作中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另外,環境教育的開展不應該僅依賴班主任,還應該讓家長一起參與到環境教育中,所以環境教育教師和家長進行溝通是非常有必要的,一般情況下其它學科老師和家長溝通不是很方便,但班主任不同,很多家長會打電話聯系班主任,詢問孩子在校情況,這個時候班主任就可以將環境教育灌輸給家長,進而讓家長配合自己的工作,一起來完成環境教育,以此來確保環境教育的目標可以實現[1]。由上述內容可以看出,班主任是開展環境教育的最佳人選,由班主任來開展此項工作將取得更好地效果。
二、班主任工作中實施環境教育的策略分析
1、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綠色學習環境。班主任在開展環境教育過程中,應該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綠色學習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學生就會受環境的影響,進而逐漸地培養起環境意識。學生在校期間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教室中度過的,所以班主任可以讓每個學生帶一個小花盆到教室中,然后在花盆中種植綠色植物。因為植物是學生自己種植的,所以學生對其成長會好奇,這個時候學生就會認真的觀察植物的生長過程中,進而從中感受到生命力[2]。同時,班主任還可以組織學生給校園中的植物進行澆水,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能夠近距離的觀察植物的生長動態,了解植物的作用以及其生長的條件需求等,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就逐漸地認識到保護植物的重要性,久而久之,在環境的熏陶下,學生的環境意識就會得到有效的培養。
2、將環境教育和游戲相結合。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管理過程中,為了讓學生能夠在校園中生活的更快樂,班主任可以利用課間休息時間來組織學生玩游戲,這樣既可以避免學生在休息時間打架,發生一些不和諧的行為,還可以將環境教育和游戲結合起來,進而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比如說,班主任可以開展班歌比賽,班歌的內容和環境保護有關,班主任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每個小組選擇一首和環境保護有關的歌曲合唱,之后全班同學投票,評選出最優秀的歌曲,將獲勝歌曲定為一周的班歌。學生在選擇并學習演唱歌曲的過程中,就是學生對環境保護進一步了解的過程。同時,班主任還可以組織學生表演小短劇,班主任可以讓家長和學生一起來策劃一個和環境保護有關的小短劇,然后由學生在課堂上表演,這樣的環境教育措施一方面可以帶動家長參與到環境教育中,讓家長和學生共同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可以為學生和家長提供溝通的機會,加深家長和學生之間的感情,是一舉兩得的。
3、班主任嚴格要求自己,給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對學生有著重要的影響,班主任想要更好地開展環境教育,就應嚴格要求自己,給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因此,鑒于班主任自身的重要性,學校應該開展小學生環境教育滲透研究課題,讓班主任對此進行研究,并讓班主任根據此課題提出具體的方案,在這一過程中,班主任對環境教育的認識會更加深入,在日常工作中會更好地規范自己的行為,這樣更有利于班主任開展環境教育,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三、結語
綜上所述,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若是環境受到嚴重的破壞,那么人類的生存將會變得更加困難,面對這樣的情況,各學校應該發揮全部力量,尤其是要嚴格要求班主任,強化班主任的環境教育意識,促使班主任能夠將環境教育落實到實處,在日常工作中有效培養學生環境意識,讓學生能夠成為新一代環境保護小衛士,保衛我們的環境,為人類生命的可持續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參考文獻
[1] 陸曉龍.加強學校的環境教育,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5,(10):4,16.
[2] 王津,陳南,鄧穎慧等.我國中小學環境教育的瓶頸及其對策[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8):277-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