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榮祥
摘要:本文通過研究,解讀了生活化教學,并提出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的必要性,提出了具體的策略,對于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研究
新課改提出,在教學中要能夠從學生已有的生化經驗和生活經歷入手,把教學與學生的生活有機結合起來,實現數學的生活化教學,創新教學內容,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夠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學習知識,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這是數學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提高數學教學效果的重要舉措,應當首受到教師的重視。
一、解讀數學生活化教學
生活化教學是指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生活背景出發,把教學內容與學生熟悉的生活內容進行有效整合,聯系學生的生活實踐開展數學教學活動,把生活問題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生活化教學要使學生能夠用數學思維不斷觀察分析生活現象, 解決實際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從而促進學生對有關數學內容的理解和認識,使學生能夠不斷地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在數學學習中品味生活,這樣,實現教學與生活的有效聯系, 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的不斷發展,使學生能夠真正認識到數學學習的價值和意義,不斷提高學生學習的內在潛能,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的不斷發展。
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的必要性
現在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很多的問題,主要是教學模式陳舊。雖然實施了新課改教學,依然有很多教師認識不到數學教學與生活的必要聯系,依然用傳統一言堂的方式組織教學,學生學習參與數學學習的積極性不強,學生的學習潛能很難被激發出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不到突出,課堂教學效果不佳。而著名的教育家盧梭曾艷,教學應該讓學生從生活中,從各種活動中進行學習,通過與生活實踐建立聯系,使學生能夠獲得直接經驗,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反對讓學生被動地接受成人說教或者是單純從書本生進行學習的教學方式。因此,要改革傳統教育的弊端,就要積極實現生活化教學。
數學來源于生活,同時只有應用于生活才能實現其價值和意義,因此,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通過生活化教學,引導學生把數學學習與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不僅可以促使學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有效學習有關數學知識,更能使學生在生活實踐中體會到學習學習的意義,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中的問題,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學習的價值和意義,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發展。
三、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1、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數學源于生活,又服務與生活,生活之中到處都有數學的元素,教師要積極地尋找學生生活中的數學素材,整合數學知識,展開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的數學素養得到提升。比如,在“面積單位的認識”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展開教學活動。一般而言,學生對生活中的面積的認識和面積的用法理解的不是很清楚,學生頭腦中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一平方米”等等面積單位的具體認識是很模糊的,學生很難準確理解,1平方米實際上有多大,學生缺乏這方面的體驗,學生的面積觀念沒有形成。因此,如果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動手制作一些物品使之符合一定的面積,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就很強,他們會用尺子小心的測量長度和寬度,把一個紙板按需要的面積剪切,這樣,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很強。另外,教師可以啟發學生思考生活中一些物體的面積是大約是多少,加深學生對相關面積的理解,這樣,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親自體驗,學生能夠有效地結合自己的生活實踐了解相關教學內容,學生的面積意識能夠得到培養和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也能得到有效的提升,這對學生數學素養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
2、利用生活素材,開發教學資源。在實施生活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利用生活素材,開發教學資源。教師要明白,現在教科書上的內容已經不能有效的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積極的聯系生活實際,挖掘學生生活中的數學素材,不斷開展教學資源,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發揮,使學生在生活化的探究中有效掌握有關教學內容,滿足不同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要。比如,在教學“小數減法”的內容時,如果教師只是按部就班地按照課本內容展開教學活動,學生的探究學習的積極性不強,學習效果不佳。但如果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學生熟悉的素材開展教學活動,學生的探究學習的積極性很強,同時,學生也可以有效利用已知經驗,學習有關內容,促進學生理解認識能力的發展。比如,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以下材料:商店了的圓珠筆的每支2.5元,鋼筆每支13.7元,小刀每把0.65元,文具盒每個10.35元,如果你帶上20元一張的人民幣,每次只能買一種商品,你決定買什么,每次店主應該找給你多少錢?這張通過利用生活素材,設置開放性問題,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使學生積極地用生活中的經驗解決問題,這對于學生有效學習有關知識,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有著積極的作用。
3、聯系生活,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是課程標準的重要內容,教師要重視這部分教學,通過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能夠有效地應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能夠學會學以致用,以促進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發展。這是新課改的重要要求,也是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的重要舉措。比如,在學生學習過有關長方體的一些知識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對自己的小房間進行重新布置。測量一下自己小房間的長、寬、高。然后到挑選一款自己喜歡的地磚,重新鋪設自己房間的地磚。測量每塊地磚的面積,計算出需要多少這樣的地磚等等,每塊地磚多少錢,共需要花費多少錢。如果要涂涂料,需要幾桶涂料,需要多少錢等等,這樣,學生參與探究的積極性很強,他們的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有效利用所學解決問題,更能充分認識到數學學習的價值和意義,學生的綜合能力在實踐中得到有效的培養和鍛煉。
參考文獻
[1] 冷少華.小學數學問題解決能力培養的研究[D]. 揚州大學,2013..
[2] 單春艷.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的實踐研究[D]. 南京師范大學,2011..
[3] 王麗華.小學數學探究性學習活動的設計與開發[D]. 東北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