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強
摘要:在新課改中,提出了一種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先學后教模式,它顛覆了傳統教學中“先教后學”的課堂教學模式,在課堂中為學生提供了很多自由思考空間。在傳統的語文課堂中,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使得課堂枯燥無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為了解決這一系列問題,有些教師在課堂中運用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主動性。但由于先學后教這一教學模式仍處于初步探索階段,教師在運用這一教學模式時會出現各種教學問題,在課堂中得不到最終的教學效果,故本文便以高中語文課堂為例對教師在課堂中應該如何合理運用“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進行一個簡單的概述。
關鍵詞:先學后教;高中語文;教學策略
“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是指教師在教學課堂顛覆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根據教學目標有針對性的對課文進行自學,然后教師再對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一個總結,幫助學生查漏補缺。這一教學模式所講究的教學策略便是先讓學生自學,然后再對自己自學過程中所收獲的一些知識進行匯總,并在課堂中將一些不能自主解決的問題提出來,由教師為學生解決問題。當然,在課堂中教師對一些學生沒有提到的知識點要進行補缺,教師在學生自學的過程中要時刻注意學生的學習狀態,確保每一位學生都參與自主學習中。
一、明確教學目標
高中語文教師在運用“先學后教”這一教學模式時,一些學生在自學這一階段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只知道對課文中的內容盲目的看,沒有目的性。故教師在“先學后教”模式中在學生自學之前要先明確學習目標,讓學生根據學習目標有針對性的去閱讀文章。并且教師可以在學生自學前為學生布置一些學習任務,一些合理的學習任務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還可以使學生根據學習任務有步驟的閱讀課文,通過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時便可以使學生學習課文中的重點知識內容。
例如:教師在講高二的語文課文《竇娥冤》時,教師可以先明確學生的學習目標:了解元雜劇的特點;了解全劇劇情;教師在告訴學生學習目標的同時可以布置一些學習任務,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在自學中主動學習。如:請同學們分析劇作中主人竇娥的藝術形象,并以《滾繡球》《耍孩兒》等曲子的曲詞為重點,賞析課文中的戲劇語言。通過這幾個學習目標,學生便會在自學中認真閱讀文章,并且有針對性的理解文章中的知識點。
二、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學
教師在語文課堂中運用“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時,可以通過一些教學策略進行對學生進行一個適當的引導,引導學生進入到課文學習中,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提高學生興趣。教師在學生自學之前可以通過創設情境的方式,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教學情境,通過一些視頻、圖片或者一些故事引導學生熟悉課文內容,產生閱讀課文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教師在教《竇娥冤》這一文章時,教師可以在教學之前先放映一個與《竇娥冤》這一故事有關的視頻,讓學生觀看視頻大致了解《竇娥冤》的基本劇情,并且教師可以只播放一部分視頻,對竇娥的結局設置一個懸念,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課文中自己去尋找答案。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提前預習課文內容,根據課文中的劇情排練一個情景劇,即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又可以讓學生親自參與,增加學生與課文之間的親切感。
三、進行課堂結語
“先學后教”這一教學模式指的是學生自學之后教師還需要教,故教師在教時也要正確運用教學策略,不可延續傳統教學中的教學方法。教師在學生自學之后主要的教學目的便是對學生在自學中學習到的知識點進行一個總結,檢測學生的自學結果,對一些學生沒有學習到的知識點進行一個補充。教師在“先學后教”這一教學模式中只是一個輔助作用,學生才是課堂中的主體。教師在檢測學生的學習結果可以通過提問的形式,教師可以對課文中一些重要的知識點以問題的形式出現在學生面前,對于一些學生回答不上來的問題便可以進行重點講解,并且也可以讓學生對教師提問,教師為學生解答疑惑。
例如:學生在學習《竇娥冤》時對課文中“三樁誓愿”這一部分不理解,教師便可以為學生解答疑惑。對于課文中有的重點知識如:元雜劇的特點,教師便可以對學生進行提問,若學生回答不出,便可以為學生講解,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運用“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時,教師首先需要明確教學目標,讓學生帶著學習任務有針對性的去進行學習。教師在學生自學之前,可以運用合理的教學策略吸引學生注意力,引導學生進行自學,提高學生自學的學習效率,對于學生的學習結果教師需要進行一個匯總,檢測學生的學習結果,幫助學生查漏補缺。“先學后教”模式雖然處于初步探索階段,但我相信,只要教師在課堂中充分考慮外界因素,在運用過程中不斷完善這一教學模式,一定可以在課堂中發揮出它的最大運用。
參考文獻
[1] 陳志丹.“先學后教”教學模式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應用[J].教學月刊(中學版下).2003年05期.
[2] 胡舟.對“先學后教、自主成長”教學模式的認識與思考[J].赤峰學院學報(科學教育版).2011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