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卓
摘要:閱讀是語文教學活動的中樞和精髓。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拓展語文閱讀活動,是適應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現實需求,更是基于語文閱讀是小學生語文教學活動中重要因素的考量。通過拓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不僅有利于小學生對語文的聽、說、讀、寫四大基本技能得到鍛煉和提升,而且有利于擴寬小學生的視野,豐富其精神境界,陶冶其情操,更有利于在閱讀中潛移默化地形成積極向上的情感、和諧的人際交往技能和自己對社會的正確看待和追求。
關鍵詞:語文;閱讀教學;閱讀能力;閱讀環境
一、在閱讀教學中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有興趣,越讀越想讀。有了這樣的日積月累,何愁語文知識不豐富,語文閱讀能力不提高。在閱讀教學中,如何引起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呢?常見的方法是讓學生看著課題,想想會產生什么問題,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讀讀課題,猜一猜課文會怎么寫?當學生帶著一種強烈的疑問進入閱讀,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圍繞文本中心意圖,不斷提出疑問或話題,使學生不斷產生閱讀愿望。當學生懷著某種愿望或為達到某種愿望而進入閱讀活動時,他的整個閱讀過程會始終充滿著閱讀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終保持著閱讀興趣,閱讀成為學生輕松愉快自主建構的過程。閱讀教學結束后,教師要根據所學內容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相關內容的興趣,將學生閱讀的視野拓展到更廣闊的領域。這樣,學生就會始終保持自主探索的濃厚的閱讀興趣。這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無疑是非常重要的。
二、加強詞句訓練提高閱讀能力
讀課文要理解其中的詞語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和基本思想;要會自覺地使用學過的詞語和組織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準確地表達出真情實感。掌握一定的詞語知識和句子知識,是發展閱讀和寫作的重要基礎。因此,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積累詞語和引導學生運用詞語十分重要,是培養閱讀能力的重要內容。詞語訓練要注意兩點:①既要重視理解又要重視運用,把學和用結合起來;②要與閱讀課文與理解文章結合起來。一些常用的詞語,要引導學生在說話和作文中學習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導學生加深認識,并讓他們口頭或書面造句子,學會使用。在引導學生理解詞語時應讓學生了解這些詞語和句子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詞語一讀就懂,不需要講解。有的詞語稍作比較;學生就理解了。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哪里?重點應引導學生說,也就口頭運用。為了是學生更好地理解運用祖國豐富的語言,有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把課文中詞語、句式變換說法。
三、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
小學生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干擾。為了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效果,教師要積極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教師可以將全班同學劃分為若干個小組,以小組的形式來進行閱讀,小組成員內可以共享閱讀的心得,這種合作閱讀方法也能夠增強學生的閱讀信心,讓學生體會到閱讀的快樂。教師還可以在班上設立“閱讀周”或者“閱讀日”,規定在一個學期里的某一周為閱讀周,每一周里的某一天成為閱讀日,要求學生在這個時間內著重進行閱讀,以此營造一種濃厚的閱讀氣氛,帶動學生閱讀情緒。在這些閱讀期內,學生之間可以互相分享閱讀體會,對于優秀的分享內容,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將其分享體會發表在當地的教學刊物上,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另外,教師還應當努力為學生創造閱讀的物質條件,對于一些比較優秀的閱讀書籍,教師可以利用自己的物質條件為學生買下來,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閱讀資料,從而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和信心。
四、通過閱讀教學提高口語交際、習作能力
閱讀教學和口語交際、習作的教學是書面語言、口頭語言的教學,同時又是對語言的理解和運用的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對書面語言、口頭語言的理解和運用的訓練,是一個密切相關的對立統一體。訓練的形式就是聽、說、讀、寫。四者之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制約,相互滲透。閱讀教學離不開聽、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形象地體現了閱讀與寫作的關系。即是說,閱讀是吸收,是積累,是基礎;寫作是在閱讀的吸收與積累的基礎之上的表達。在閱讀訓練中,學生可以得到詞、句、段、篇的訓練,學會怎樣讀懂一篇文章。與此同時,逐步積累反映客觀事物的詞語,認識句子表達思想感情的種種方式,了解寫文章怎樣確定中心,怎樣選擇材料,怎樣遣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等,并從中學習觀察,分析事物的方法,使認識能力得到發展。從閱讀中學習寫作,是習作的一條重要的途徑。在寫作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去觀察、去思索、去表達,其結果就會比在閱讀中得到的認識又提高一步,再去閱讀,他所關注的不僅是文章表達了什么,還要關注文章時怎樣表達的;了解這樣的內容為什么要用這樣的形式來體現,就會把理解文章內容和理解表現形式變為自覺的閱讀行為。
五、放手自主閱讀
語文感悟能力的培養,需要我們語文老師做長期的、細致的、積極的引導和訓練。只要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堅持“以讀為本”的訓練,學生與語言充分地面對面接觸,品嘗語言的“原汁原味”,就能有效地引導學生與作者進行情感溝通,產生共鳴,從而達到以讀為本,構建富有生命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之目的。語文閱讀不應是生活中隨意的漫無目的消遣性閱讀;也不應是一般的了解性的淺嘗輒止地閱讀,;它應該是一種全身心投入地欣賞性閱讀,應當以一種積極向上的審美心態,集中自己全部心智,去充分感受、理解、欣賞、評價文本中的人與事、景與物、情與理,不僅要觀其“言”,更要品其“味”,悟其“神”,讓閱讀過程成為學生一次審美的體驗,一次發現美的旅程!可見,閱讀已被賦予了一種全新的內涵,它在學生的語文學習活動過程中的作用與價值越來越厚重,每篇課文教學的內容都是極為豐富的。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毙W語文閱讀教學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也需要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為此,教師要積極配合學生的學習,采取多種教學方法豐富閱讀材料,激發小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讓學生都能在教師的引導下養成好的閱讀習慣,在好的閱讀習慣的影響下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提高他們的閱讀水平。
參考文獻
[1] 馬琴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J].中外企業家.2016(24).
[2] 高興軍.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J].學周刊.2016(35).
[3] 田靜.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開展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26).
[4] 魏興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探討[J].現代交際.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