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安
摘要:教學模式的調整,教學理念的更新,歸根結底就是要提高教學效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不可局限于當前教學現狀,擺脫傳統教學模式帶來的束縛。在了解學生特點的基礎上,應用適合學生發展和學生學習的教學模式。初中階段的學生,不同于小學生的懵懂,區別于高中生的理性,同時生物本就是日常生活的分支。將情境教學模式應用于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對提高教學質量,推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具有重要意義。但是情境教學模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唯有研究分析影響初中生物情境教學的因素,才能夠采取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初中生物;情境教學;影響因素
在內外因素不斷發生變化,教學環境不斷改變的過程中,初中生物教學也在發生改變。為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初中生物教師需要不斷調整基礎性的教學任務,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開展。新課程理念的推出是站在發展教育教學的立場上的。在教學理念與新課程改革行匹配的時候,還需要不斷調整教學模式。不再局限傳統教學形式,有效的教學模式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提高課堂學習上有明顯的效果。高效率的課堂教學是建立在學生較強創造力與綜合力的基礎上。教師開展教學任務,應始終明白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是一項教學任務。因此,教師必須創新教學理念,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創新的教學觀念,擺脫傳統教學的束縛。因而,從各方面因素來看,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情境教學形式,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分析其影響因素,采取相應的措施來提高教學效率。
一、情境教學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重要性
在遵循教課程標準的前提下,情境教學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教學方法,以課程內容作為重點,為學生創設一種有助于教學的情景。情境教學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在初中生物教學活動中,在情境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有助于培養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實際上,在初中生物教學活動中,情境教學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首先,有利于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1]。情境教學就是教師以課堂作為載體,將教學的關鍵利用創設問題的方式,促使學生通過自己的能力解決。教師創設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激發學生探究性,促使學生解決問題方面凸顯出自主性。其次,對培養學生思維有重要影響。傳統初中生物教學難以適應當前教育的發展,教師如果單純按照書本機械的展開教學,將難以滿足學生學習需要,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針對此,教師就應當在教學中多引導學生和啟發學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利用情境教學方法,學生的思維價值將體現在對問題解決與分析中。而這種能力其實也是對教師創設問題的分析。因而,教師所創設的情景,應當具備挑戰性與趣味性,讓學生體驗到新鮮感,這樣才能夠促使學生勇于探索,發散思維。
二、初中生物情境教學影響因素
創新的教學方法是高質量教學效果的前提。即便在課堂教學中有不少教師沿用情境教學,但是其中存在不少的影響因素。首先,教師專業素質。采用情境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實施的過程中能夠為學生創設相對適合的教學情景。為保證教學能夠順利實施,獲得理想化的教學效果,對教師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均具有相應的要求。初中生物教師在具備所教學科知識內容的基礎上,還應根據教學需要將知識點創設到情景中。顯而易見,這對教師專業組織能力提出比較高的要求。其次,教學策略[2]。教師利用情景展開教學活動,就是要以情景作為教學的背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為提高教學效率,教師需要根據創設的情景提出與之相對應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這樣的教學課明顯增強針對性與目的性。通過創設問題來提出問題。在情境教學期間,教學策略的實施影響教學效率的獲得。科學、有效的教學策略,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即將所學內容產生興趣。最后,學校與社會因素。學校可利用教學資源充沛,對教師順利展開情境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教師情境教學開展期間必然會利用到學校的教學資源。理想教學效果的獲得,就需要有學校硬件系統的支持,學校需不斷補充必備的教學資源。如果學校硬件設施不夠全面,就很難很好的開展情境教學。當然,家長的態度也會影響到情境教學效果。社會各類組織對教育事業的支持是影響情境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重要因素。
三、情境教學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分析初中生物教學的本質,研究情境教學模式的實用性,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發揮出該種教學模式的作用。
1、利用現有資源,創設教學情景。根據可供利用的教學資源,生物教師科學合理的安排教學實踐,為學生創設具有科學性、符合現實性、具有情趣性的教學情景[3]。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就會在課堂上體現出來。生物教學活動的開展,離不開教材。因此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應當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將教材中的案例、生活現象以及圖片等充分利用到教學中。教師利用情境教學,應當注意創設的情景盡可能與學生日常生活相關,這樣可以消除學生的陌生感。如要教學動物的行為時,可利用多媒體展示幾種動物行為的圖片,問學生這些動物在做什么?為什么這么做?引出動物行為的概念,這樣學生更容易理解,記憶更深刻。
2、創設生物學習環境。教師在轉入新的知識內容學習之前,要求學習課前展開有效的預習。利用預習課促使學生對即將學習的內容有一定了解,進而對新知識內容的學習產生興趣,而這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主動性,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同時這也是教師教授學生學習方法的前提要件,在預習的時候,有目的性的培養學習冬季,促使學生在學習中充分發揮學習積極性的作用。這樣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可以根據所學習的知識內容創設問題。并且教師采用有趣的教學方法,有趣的教學方法必然會對其生物教學產生一定的影響。如遇到比較難懂的知識點,教師可預先進行解說,利用圖片或動作進行解釋。教師為學生創設生物學習情景,長期以往,知識的積累,學生會適應情景學習模式,并提高生物學習效率。在《在植物的生殖》中,可以這樣創設情景:在生活中你見到過植物通過哪些方式產生新個體?引導學生根據生活經驗說出:大蒜發芽,土豆長芽,扦插富貴竹的莖段,嫁接蟹爪蓮,綠豆發芽等。分析以上不同的例子中產生新個體的過程發生在植物的那個部位,它們有無本質區別?針對桃樹等通過種子產生新一代的方式,結合種子結構的基本知識,知道種子中的胚是由受精卵發育而來,而受精卵則是兩性生殖細胞結合的結果,引導出有性生殖的概念。組織學生觀察植物無性生殖的圖片,鼓勵學生歸納出無性生殖的概念。
3、利用課堂討論,創設情境教學。就情境教學而言,最為關鍵的就是討論問題。為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教師可沿襲傳統的討論學習模式在課堂討論的過程中,每一位學生都會積極融入到教學中,從而實現最佳的教學效果。為保證課堂討論能夠達到理想的效果,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與學習興趣等方面有一個綜合性的了解。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展開有效的學習。通過分組學習模式,促使學生在小組內可以形成互補,實現課堂討論的最優化[4]。在課堂討論中,學生相互之間的交流會變的激烈,思維的碰撞就會變得更加明顯。教師利用這種良好的學習氛圍展開教學,對培養學學習生生物具有促進性的作用。這樣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師的教學中,充分體現學生學習主動性,提高課堂教學目的。在《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中,可以這樣創設情景:“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討論分析在什么環境條件下能聽到蛙的鳴叫?蛙的鳴叫意味著什么?
四、結語
在分析當前教學現狀的基礎上,基于提高教學質量,促使學生更愿意學習的理念,較初中生物教師需要不斷更新教學模式,完善教學。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還可促使學生真正掌握學科的知識內容。實踐表明,情境教學可很明顯提高初中生物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劉紅.創生活情境,展靈動課堂——初中生物情境教學[J].新課程學習·中旬,2013(4):45-45.
[2] 常春鋒.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初中生物教學情景[J].信息教研周刊,2013,12(1):116-116.
[3] 侯振生.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情境教學之我見[J].現代教育科學:教學研究,2011,16(9):102-102.
[4] 葉枝軍.高中生物情境教學的影響因素及其對策[J].學苑教育,2012,14(22):7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