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春濤
摘要: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與進步,信息技術已逐漸走進各大教學課堂,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在初中化學教學中,信息技術已然成了重要的教學手段之一,它不僅能夠提升課堂教學效率,還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們化學思維能力的提升,于學生而言受益頗多。因此,如何高效地在初中化學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依然成為每位化學教師的必學課題之一。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化學;教學運用
一、前言
隨著信息技術和初中化學課程的整合運用與發展,我們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改變初中化學傳統教學方式。當我們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合理恰當地運用信息技術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下面我將結合自己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實踐,談談如何運用信息技術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效率。
二、豐富感性實驗材料,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化學教學的一大特點就是往往需要很多的實驗材料,學生必須通過對這些實驗材料的認識和學習才能較好地掌握新教授的知識,而實際情況是我們的學生不可能在課堂上接觸所有實驗材料,但是多媒體計算機可以集語言、文字、聲音、圖形、動畫和視頻圖像于一體,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運用信息技術可以為我們提供直觀形象的實驗材料,其生動性、趣味性深深吸引學生的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效率。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的合理運用往往顯得十分重要。比如我們在教授分子運動相關內容的時候,分子的存在形式可以為氣態、液態或固態。分子除具有平移運動外,還存在著分子的轉動和分子內原子的各種類型的振動。我們往往沒有太多條件讓學生掌握不同物質分子的運動軌跡,這時我們就可以通過FLASH制作動畫來進行描述,從而幫助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目觀其型,耳聞其聲,心有所思,激發學習動機,從而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很快讓學生進入學習過程。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還可以喚醒學生有意注意,從而可以讓學生非常想探究,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提高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運用FLASH課件模擬展示微觀粒子,化抽象為直觀,增強學生感知能力
在當前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學生化學觀念的形成。比如我們在教授物質的微粒構成方面的知識的時候,因為微觀粒子的運動過程和內部的排列順序都是肉眼所無法感知的,很多學生都會感覺微觀結構方面的知識太抽象,無法理解,所以在平時的上課過程中,僅憑口語和課本上幾張圖片,根本達不到我們所想要的教學效果。比如為了讓學生了解原子內部結構及核外電子的運動情況,我自己利用FLASH軟件制作了一個核外電子的繞核運動的教學課件。在課件的首頁,我讓學生了解關于視覺暫留現象及在動畫制作中的應用,通過FLASH課件把本來非常抽象的知識變得直觀化,從而幫助學生較好地認識并理解電子運動的過程、特點及描述方法。
俗話說得好:“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干。”通過非常形象逼真的模擬展示,可以讓學生的感官受到全方位的刺激,不僅能幫助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而且能激發學生自己想通過FLASH軟件創作微觀粒子的運動過程。
四、優化實驗教學,提高實驗效率
在化學教學過程中,化學實驗是化學教學的基礎。我們往往花費很多時間的理論說教都不及幾分鐘的實驗展示所達到的效果。為了能夠讓我們每次化學實驗能夠發揮其最大功效,通常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優化我們的實驗教學。
1、放大實驗現象:當我們教師在講臺上演示實驗的時候,坐在前面的同學可以很清楚地觀察到演示過程和實驗現象,但是坐在教室后面的同學往往就不易觀察到,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投影,將實驗過程投影到大屏幕上,這樣就可以放大實驗現象,使得原來看不清的實驗現象能夠比較清晰展示出來,比如產生沉淀、氣體、顏色變化等實驗現象。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可以讓全班學生無論坐在什么位置都能看清楚,而且會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程度,加深他們對化學反應和實驗操作的理解。
2、對實驗進行分析對比:在做化學實驗的過程中,往往我們要對實驗現象進行對比分析,只有通過對此,才能夠將零散的知識結構化和條理化,從而得出規律。然而在教學過程中,不可能很快對實驗的數據和現象進行對比分析,這時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設計好的實驗進行對比演示,從而可以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五、巧用信息技術解析概念加深學生的理解
在日常教學中,我發現很多學生對化學概念的理解,往往似是而非或者是一知半解,看起來非常容易記住的概念,結果有很多就是記不住或者是理解錯誤,給后面的教學帶來了極大的困難。而利用信息技術,就能輕而易舉地化解這個不是難點的難點,如“溶解度”(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物質在100g溶劑中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溶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在這種溶劑中的溶解度),對學生來說是一大難點,因涉及的知識點較多,因此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需要講究方式方法,那就是利用信息技術將定義溶解度的幾句話剖析開來,其教學效果比直接分析好很多。用信息技術逐次展開對溶解度的理解:其一,“一定溫度”是首要的條件;其二,“溶劑的量為100g”,不能是101g也不是102g或者是其他的量;其三,一定是“飽和狀態”的溶液;其四,溶質所溶解的克數。如果少了其中哪一句都不能構成溶解度的“定義”。
六、結語
總而言之,作為初中化學教師,我們要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注重信息技術與化學課程的整合,跟上時代的發展,在日常教學中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努力提高自己的信息技術水平,不斷探索符合學生認識發展規律的教學方法,從而更好地開展現代化的初中化學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 景寶順.運用信息技術助力初中化學課堂教學[J].教育學,2012.
[2] 馮燕瑛.培養學生化學自學能力的途徑[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3(12).
[3] 張娟.合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打造初中化學高效課堂[J].教育周刊,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