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世無雙
摘要:語感是一種語文修養,是學生對語言的感受能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感,激發其閱讀語文的興趣,以適應今后紛繁復雜的社交活動,是我們語文教師當前責無旁貸的責任。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語感;培養策略
語感是語言文字刺激源作用人的視聽感官而產生的心理反應,即通過語言的表層意義迅速而準確的捕捉到的深層意義。語感的強弱直接體現學生閱讀文章和體會思想感情的能力,反映學生的語文修養。《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明確提出“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 那么,怎樣才能有效地培養和發展語感呢?
一、重視擴大積累,形成語言直覺
語感的培養最主要的途徑是積累。只有通過學生廣泛的、大量的閱讀,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力、獨特的想像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從而增強文化底蘊、情感態度、思想審美等語文綜合能力,形成敏銳的語感。我在教學中有意識地指導學生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古今中外文學名著、文化名人散文、優秀報刊等。課外閱讀一方面加深了記憶,另一方面幫助詞語的積累,將典范的言語作品存儲于學生的記憶中,成為學生自身運用語言時可供提取的材料。廣泛瀏覽,轉益多師,能拓展閱讀范圍,擴大學生視野,豐富其感知對象,增加其詞匯、句式的儲備,厚積薄發,促進其語言經驗、知識向語言能力轉化,從而形成語言直覺。
二、加強指導,從生活體驗中獲得語感
語文與生活的這種密切聯系,使我們有理由認為語感的培養,離不開豐富的生活體驗。一個人只有通過自己的活動獲得某種對生活的體驗,才能掌握語言所表達的東西及其背后所潛藏的思想感情。教學中,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積累,設身處地地體驗課文所描繪的情境,使語言文字在頭腦中形成逐漸具體鮮明的形象,進而入情入境。這樣,學生對語言的理解就變得更加容易,語感就會更加深刻。
強化語感的培養除了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以外,還可利用課外時間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如口述新聞或社會焦點問題,既訓練學生聽的能力,又開闊學生的視野;開辯論會來培養多說的習慣;有條件的進行報刊資料剪輯,積累資料等等。通過豐富的課外活動,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語言實踐活動能力,而且也為學生獲取語感提供了途徑來源。
三、加強課文朗讀,培養語感
朗讀是積累語言知識,增強理解能力,培養語感的有效途徑。朗讀不僅能增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能力,而且學生能感受到文章的音樂美。優美的朗讀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動機,能增強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情感美和想象力,能提升學生的智力水平、陶冶美好情操、培養高尚品德,能使學生領悟到人生的哲理。在瑯瑯讀書聲中,學生能更好地掌握閱讀技能,使語感潛滋暗長地培養。良好的朗讀技能和習慣能為日后的口頭交流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求學生每天堅持抽時間聽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中文節目,練好普通話,增強語言的美感,課堂上指導學生正確地朗讀課文,從朗讀中體驗、感受文章的蘊含意義,掌握語音的輕重、語速的緩急和語調的抑揚等朗讀技巧,使朗讀成為一種習慣,變成一種愛好,變成一種自動化的意識活動。
四、加強閱讀訓練,培養語感
閱讀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一種最基本的、最重要的途徑。閱讀可以積累學生的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強化學生的想象能力,改善學生的思維品質,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要把閱讀訓練當做重點,課內指導學生閱讀方法和技能,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誦讀中掌握好語調、節奏、語速和語流等基本能力,同時要教會學生通過閱讀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寫出讀后感。另外,還要加強課外閱讀,擴大學生的閱讀量,鼓勵和引導學生廣泛地閱讀包括故事、詩歌、小說、游記等在內的不同題材的文章,不斷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閱讀時要注意遵循文章要遵循先短后長、先易后難、先死后活的閱讀原則,把課內學到的閱讀技能和方法應用到課外閱讀中,久而久之,學生的視野會開闊,想象力會豐富,語音、語調會更加準確,語言表達能力會更加流利,語言內涵會更加豐富,語感品質自然會逐步提高。
五、加強聽說訓練,培養語感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只有能聽明白講話人的意思,理解講話人的思想,才能正確恰當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才能自如地和別人交流。心理學研究表明:“語言是從聽力開始的,初生嬰兒學說話時,全憑聽來模仿母親的聲音。”聽是說的前提,說是聽的基礎,二者是相輔相成、互為條件的。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以語言交流為主線,課前加強聽力訓練,選擇一些美文佳句進行欣賞,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體驗語言的美感,感知語言內涵,然后對聽到的內容進行概括、陳述和評價,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聽力訓練中,教師要求學生遵循由短到長、由慢到快、由易到難的學習原則,在聽的過程中形成語感,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在說的訓練中,教師要求學生分組交流,爭取人人大膽開口,形成良好的語言氛圍,在真實的語言情景中生成語感。
六、語感培養從生活實踐中來
知識來源于生活,生活是人的知識、思想、情感的基礎。因此,培養學生敏銳的語感,作為我們語文教師,應借助生活實際,將語文教學延伸到課外,把生活經歷、歷史文化等聯系到作品中,我們要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從生活中積累感受、積累情感。通過生活經歷讓學生去觀察生活、品味生活。引導學生咀嚼一些佳詞妙句,分析人物語言、動作形象,同樣能夠培養學生的語感。同時,可適當引導學生練習當前社會人情冷暖、世態炎涼。在提高語言感悟的能力上,樹立正確的讀書觀,培養自己高尚的人生觀。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與文本對話、與情景交融、與作者交流、與時代聯系,進而產生情感共振效應,從而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感能力。
總之,語感是提高語文能力的一個重要的手段,它非一日之功,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運用。語感雖然具有一定的不可捉摸性,但絕不是不可知的東西,它完全可以通過后天的培養而獲得。只要我們在語感教學這片肥沃的荒原中辛勤耕耘,就一定能收獲豐碩的果實。
參考文獻
[1] 葉圣陶.語文教學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