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軍
摘要:在普及素質教育的過程中,體育教學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有效的體育教學不僅能增強學生的體質,還能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和心理素質,開發智力、陶冶情操,促進個性發展,培養團隊意識和競爭意識。因此,要提高素質教育的實效性,必須從體育教學入手,循序漸進地引入素質教育理念。
關鍵詞:高中體育;教學;滲透;素質教育
中學體育課教學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教學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使學生把握基本的運動技能,養成堅持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真正做到以體促質、以體輔德、以體益智、以體育美、以體娛樂的目的,提高學生主動參與意識,形成正確的體育態度,培養終身體育意識。本人結合實際教學,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探討。
一、改變傳統教學理念,注重培養學生體育意識
要在高中體育教學中實行素質教育理念,首先要改變傳統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動精神,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如進行長跑訓練時,教師除了教授跑法技術外,還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引導,使學生學會控制奔跑速度,掌握換氣間歇時間,緩解身體“極點”,以及長跑過后補充水分和鹽分,消除身體疲勞等。通過對學生進行全面引導,讓學生成為體育學習的主人,這樣具有科學性的教學方式不僅能讓學生真正掌握體育知識,還能啟發學生自主思考,培養學生的意志力和拼搏精神。
二、加強學生心理素質訓練
現代社會需要的人才不僅具備強健的體魄,更要有過硬的心理素質,因此,在高中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體育身體和大腦結合的獨特性,加強學生的心理素質訓練,如在短跑練習中可組織小組賽,賽后讓學生進行總結,并對結果進行合理評價,從而讓學生領悟到勝不驕、敗不餒的精神,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此外,深入學生群體,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讓學生之間相互尊重、共同進步,對增強學生的自信,建立強大心理素質有深刻意義。
三、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形成一種積極進取的個性
因為體育教學獨有的教學過程和環境,即形式上以身體練習為主、方法上以示范把握為主、組織上以分組單練為主。這種傳習式的教學方式,易給教師的教育帶來有利條件,使教育能根據學生的顯性表現,因勢利導在寬松的教學氛圍中,在充分尊重學生人格的基礎上,使得學生的個性得到健康的發展。體育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教師要認真了解和研究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在時間和空間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接受能力、個性差異、隱性適度地分層教學,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激發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在教學中,制定教學計劃及教學步驟要適宜,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始終處于通過努力能摘到果子的發展區。教師不僅要關心優秀學生,更要關心后進生,要對每一個學生負責。教師要確立轉化一個后進生與培養一個尖子運動員同等光榮的思想,使后進生也能達到體育大綱的要求,讓所有的學生都愛上體育課,愛參加體育鍛煉。
四、設計多元化的教學模式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高中階段,多數學校取消了體育教育教學。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各學校逐漸開展了體育教學課程,而傳統的、單一的教學模式不再被學生接受。體育教師應結合學生身心發展的,構建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設計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以教學模式的多元化來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從而逐漸實現“終身體育”的教學目標。如:將體育教學與生活相聯系,構建生活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感受體育教學的價值所在。如:將田徑運動中的短跑與籃球教學中的傳球相結合教學,加強教學內容的趣味性;針對兵乓球、羽毛球、網球等項目實施同化教學,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項目進行練習,然后在自我選擇體育項目掌握的基礎上,拓展練習內容,開展健美操、武術、太極等。
五、改革課外體育活動注重發展學生的特長
素質教育具有鮮明的個性化特征,是有效引導學生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自主性、獨立性、創造性的過程。體育教學的完整過程,應包括體育課和課外體育活動。課外體育活動的教學不是傳授體育知識和技術,而是引導學生根據計劃、要求、自身興趣、愛好進行各種體育活動項目的練習。教師在必要時進行示范、指示、輔導、總結。課外活動的組織形式,應采用選擇性自由組合的形式。根據學校現有的條件、學生的需要和興趣打破原來的班級分組,實施年級分組開放和實施一些普及性和興趣性較強的體育活動項目,采用單項俱樂部制。培養學生自發自主進行體育活動的能力和習慣,使學生充分理解參加體育活動的必要性,結合參加體育活動的樂趣,建立良好的體育生活態度,并獲得人際關系需要的滿足,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全面提高。
六、加強體育師資隊伍建設是體育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
體育教師要有科學的政治教育理論基礎和高尚的職業道德。要全面把握現代教學理論,能運用先進的教學理論開展體育教學,深化體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體育教師要有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熱愛學生,為人師表,能正確處理各種人際關系,具有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從理論到實踐能全面把握體育教學的各種專業知識和技能技術,具有較強的科學研究能力,不斷的學習和探索,努力把握一切最新的體育教學理論知識、技術和技能等。體育教學還應遵循素質教育的要求以學生的全面素質提升為宗旨,使學生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發展,并能更好地把握運動技術、技能。同時在教學內容的選擇與組織教法的使用上應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使學生能在教師的指導幫助下,積極主動地學習體育知識,體驗到運動的樂趣。
綜上所述,體育在素質教育中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而《體育課新課程標準》的貫徹實行,表明了我國政府對體育特別是素質教育的足夠重視。學校作為我國教育的前沿陣地,更應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要不斷地努力加強學校的體育建設,才能更好地全面地推進素質教育。作為體育教師,更應當盡快地投入到新的體育課程標準中,努力去實現它,做好它,要不遺余力的貫徹素質教育這一教育方針,通過社會各階層的共同努力,真正為國家培養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 茅勇.體育需要轉變的幾個觀念[J].
[2] 季克異.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新思路子[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