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郴州市發展旅游業有市場有資源,也符合郴州提出的“興產業、強實體、提品質、增實效”的總要求,文化旅游產業被列為郴州打造湖南新增長級的六大支柱產業之一,是實現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抓手。下一步關鍵要科學規劃、提高經營水平、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在實施旅游精品戰略、旅游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旅游基礎設施和配套公共服務體系、旅游資源整合和營銷力度等方面上取得突破。
關鍵詞:文化旅游;現代產業體系;轉型升級
一、郴州發展文化旅游產業的優勢和不足
郴州發展文化旅游產業有良好的基礎和較充分的準備。2015年全市GDP達2012億元,排全省第6位,實際利用外資和到位內資連續十多年排全省第2位。郴州工業化和城鎮化的發展勢頭良好,交通基礎設施明顯提升,城鄉面貌日新月異,生態環境大幅改善,為郴州文化旅游業的發展打下來良好的基礎。同時郴州旅游資源豐富,蘇仙嶺、莽山、東江湖等自然資源,紅色旅游、地方民俗等歷史文化資源獨具特色,已被評為“全國優秀旅游城市”。農業產品、鄉村休閑旅游的品牌和口碑已經初見成效,優越的地理位置也為充足客源打下了基礎。另外,郴州著力實施“產業主導、全面發展”總戰略,牢固樹立全域旅游新理念,圍繞打造“林中之城,休閑之都”,努力創響“天賜華夏、別樣郴州”旅游品牌,把旅游產業作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轉型產業和千億產業傾力打造。
郴州發展文化旅游產業的不足。郴州旅游資源雖然豐富,但缺乏具有標志性的旅游項目,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不高。旅游資源還有待進一步的整合,景點之間互為依托,形成特別板塊、形成精品旅游線路的整體優勢還沒有很好發揮。基礎設施建設、從業人員的培訓和市場規范還滯后于旅游產業的發展速度。
二、郴州市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新突破方向
發展全域旅游,建設旅游強市,打造千億產業。以廣州——郴州——長沙旅游走廊拓展為突破口,以“一湖一山一嶺一泉一城”特色景觀為龍頭,強化規劃引領,品牌帶動,構建全域旅游新格局,努力將郴州打造成“國際生態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到2020年,全市文化旅游總收入超過1000億元,年均增長20%左右。
實施旅游精品戰略。加快推進湖南長鹿國際休閑旅游度假區、東江湖休閑旅游度假區、莽山生態旅游度假區、飛天山文化旅游產業園、熱水溫泉旅游度假區、郴州市旅游文化綜合體(林邑古鎮)、郴州仙嶺湖通途國際汽車營地暨郴州市自駕游系列營地、西河風光帶等旅游精品項目建設。依托“一湖兩河三江”,打造郴資永山水風光帶。加大溫泉開發力度,建設熱水、許家洞、仙嶺湖、暖水等一批溫泉小鎮。以郴州大十字城鎮群為依托,建設一批特色鄉村旅游,打造鄉村旅游示范帶。積極申報國家旅游休閑區試點。力爭到2020年,全市創建2個5A級景區,2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3個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
推進旅游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積極推進“旅游+”,促進旅游與各行各業加速融合。抓實“旅游+文化”,大力發展紅色文化旅游、礦物寶石和工礦文化旅游,打造湘昆、《飛天·蘇仙》大型山水實景演出等品牌,挖掘地域特色文化,提升旅游的文化內涵,實現旅游與文化融合式發展。推動旅游與生態、康養、體育融合發展,依托森林、山地、溫泉等自然生態優勢,結合“國家水生態文明城市”“中國體育之城”等創建,引導產業要素向“生態旅游”“體育旅游”“康養旅游”等特色領域集聚。加快旅游業與商貿、城市綜合體融合發展,在商圈建設、城市綜合體建設中融入更多旅游元素,開發銀制品、礦物寶石、茶葉、小水果等本地特色旅游產品,在旅游發展中配套建設購物設施,促進旅游與商業、辦公、居住、旅店、展覽、餐飲、會議、文娛、交通等功能相結合,帶動相關產業快速發展。
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和配套公共服務體系。全面加強旅游公路、游客集散中心、停車場等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旅游廁所革命”,打通重點景區連結公路、水路,加強景區配套建設,全面提升旅游交通服務、智慧旅游服務水平。加強智慧旅游信息網絡和數據庫建設,推進旅游全行業信息化,重點建設旅游行業監管平臺、咨詢服務平臺、電子商務平臺、旅游云平臺、智慧景區平臺、旅行社信息化平臺、旅游酒店信息化平臺、旅游信息化新技術應用平臺等八大平臺。
加大旅游資源整合和營銷力度。主動融入珠三角,對接東盟和東北亞國際市場,推動區域文化旅游一體化發展。建設丹霞山-郴州景區-衡山、井岡山-郴州景區-桂林跨省市精品線路和城區-飛天山-東江湖-熱水溫泉、城區-寶山-莽山、東江湖-飛天山-便江(長鹿)等多日游跨縣精品線路,推動旅游產業連線成片發展。加大宣傳力度,推進 “天賜華夏、別樣郴州”旅游品牌的建設、管理、營銷。創新辦好休閑旅游節、紅色旅游節、鄉村旅游節等節會活動,加強對外宣傳和旅游營銷,提升郴州旅游城市整體形象,提升旅游國際化水平。
三、相關配套措施與保障
進一步夯實基礎設施。加快建成綜合立體交通樞紐城市。積極爭取贛郴永興鐵路納入國家中長期規劃,并擠進國家“十三五”綜合交通規劃。加快推進郴州機場建設營運,實現在2016年動工、2018年建成通航。規劃布局建設一批通用機場。抓緊推進市城區到資興、永興軌道交通項目前期工作,爭取盡早開工建設。協調推進茶常(三南) 、黃長、桂新、臨連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并爭取盡快建設。完善網絡基礎設施。全面推進市城區無線網絡(WIFI)全覆蓋,進一步提升寬帶接入能力,實現農村光纖全接入,消除農村寬帶盲區,補齊“互聯網+”短板。
加快生態綠色發展。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將我市良好的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進一步優化郴州生態環境,到“十三五”末空氣優良天數占90%以上,大力發展生態康養、生態農業、節能環保和新能源、綠色新興等產業,把我市打造成全國、全省重要綠色生態名市和綠色生態產業基地。
壯大生態康養產業。大力引導社會資本投資高端、特色養老產業,加快中心城區小埠、十八泉、飛天山、仙嶺湖、太陽城等重點養老項目建設。利用桂東、汝城、資興等地優質的生態居住環境,探索發展涵蓋私人服務、高品質醫療及照料老人的服務產品,提供兼具養生、養老、度假、休閑等功能的高端養老場所。有序有效利用我市生態、中醫藥、溫泉等本土養生品牌以及優質休閑養生資源,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突出、產業鏈完備、發展前景良好的溫泉療養和養生服務、生態避暑養生、中醫藥養生等養生業態。
做強生態農業。大力發展綠色生態農業,重點建設一批綠色生態農產品生產基地,加快現代農業示范區和農產品加工園區建設。大力培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全力打造農業知名品牌。大力發展有機蔬菜、有機茶葉、有機茶油產業,突出發展建設好5個國家蔬菜產業重點縣、4個國家柑橘優勢區域重點縣和4個國家、省茶葉優勢區域重點縣。建設好一批外供蔬菜基地。積極發展品質優、價值高的花卉苗木、油茶、中藥材、松脂采集等產業,提升林業經濟效益。集中打造30家省四星級以上、10家省五星級以上的特色休閑農莊。
作者簡介:李鎮,男,湖南華容人,1985年出生,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社會經濟史。工作單位:中共郴州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