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摘 要:化學,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在教育領域中,它是一門實用性極強的學科。初中階段是學生剛開始接觸化學的初始時期,所以,廣大初中化學教師應該注重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經歷出發,引導學生從生活現象中感受化學、學習化學,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將所學知識,更好地運用于現實生活中。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經歷,對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方式方法進行研究和闡述。
關鍵詞:初中化學;策略;生活化
長期以來,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教師只為提高學生的化學成績,而忽略了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使得中學化學課堂教學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具體表現在:學生學習興趣不高,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跟不上教師講課的思路,只會死記硬背,不會活學活用等。這種現象急需改變,我們不能把化學學習的目的都放在應付考試上。初中化學要與實際相聯系,讓學生體驗到化學學習的樂趣。化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作學生的引導者和合作者,而不是課堂的壟斷者,要讓初中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并逐步地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
一、創設情境生活化
初中階段是學生剛開始接觸化學的起始階段,所以,在講授化學知識時,我們要積極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和經歷入手,構建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知道,化學知識在我們生活中是處處存在的,我們生活周圍隨時可見能用化學知識和原理解釋和闡述的事物及現象,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促使化學課堂的教學效率得到提高。
比如,在學習《氧氣》這節內容時,我并沒有直接為學生講述氧氣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等這些理論知識點,而是一上課,就讓學生觀看了幾張與氧氣有關的圖片,如火箭發射、運動會場上熊熊燃燒的火炬、醫生搶救危機病人、潛水員帶著氧氣瓶在海底潛水、葡萄經過長時間的放置變得腐爛……然后對學生說道:“同學們,這些現象和物質你們熟悉吧,在這些圖片中,每一張都與氧氣息息相關,氧氣是我們身邊十分熟悉的物質,它與世間萬物如影隨形,那你們對它了解得多不多?今天這節課,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學習有關氧氣的知識。”這樣,我通過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構建出了一種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既使學生明確知道了化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也順利引出了本節課的課題,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知識解讀生活化
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存在著可以用化學知識解釋的現象,鑒于此,我們可在化學教學中,依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運用生活現象對化學知識進行解讀,以此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并使學生深刻感受兩者之間的緊密聯系。所以,身為初中化學教師的我們,在對一些化學物質進行介紹時,就可以向學生列于一些在我們現實生活中經常看到事物和現象,以此引發學生的思考,加強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比如,在學習《物質的構成奧秘》中“分子和原子”這部分內容時,我就列舉了以下現象,讓學生進行思考,如“化紅糖水時,將紅糖溶于水里,為什么紅糖很快就不見了?”“炒菜時飯菜的香味跟冷卻后飯菜的香味為什么會不同?”“路過花圃時,會聞到什么氣味?為什么?”等,這樣,我通過描述學生生活中經常見到的現象,引起了學生極大的求知心理,加強了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覺得化學原來這么有趣,而且有著極強的實用價值,從而日后以更加自覺、主動的態度對生活中的化學現象進行觀察,并學會思考。
三、實驗教學生活化
化學教學離不開實驗,但筆者發現由于教學條件的限制,部分實驗不能順利開展,另外一部分課堂中的演示實驗又顯得過于專業,嚴重脫離學生生活實際,學生理解實驗現象和實驗結論時顯得較為費勁。因此,筆者倡導開展生活化實驗,讓學生從探究生活中的現象入手,加深對化學知識的理解。一方面,我們要盡量利用生活中常見的實驗儀器,如注射器代替膠頭滴管、廢舊的塑料瓶代替集氣瓶等。這樣變廢為寶,既克服了教學條件的局限性,又培養了學生勤儉節約、對生活資源進行循環利用的意識。另一方面,我們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常見事物代替實驗藥品,如教學酸堿指示劑時,可以讓學生課前采集各種顏色的花瓣,教師事先準備好酒精與水的1∶1的混合溶液。上課時讓學生將花瓣捻碎,將其放在溶液中浸泡一段時間后再過濾,這樣就得到了色素提取物,然后將這些提取物放在肥皂水、食鹽水、純凈水等不同的液體中觀察顏色的變化,由此判斷溶液的酸堿性。生活實驗更讓學生感興趣,也更容易被接受。
四、課外實踐生活化
除課堂教學與實驗教學以外,教師還應組織學生多開展一些貼近實際生活的課外活動,以引導學生利用課本中的化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化學問題,分析生活中的化學現象。通過這種將課堂學習延伸到課外活動的方式,不僅有助于進一步拓展學生化學學習與應用的空間,而且也能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實現了學生學科應用能力和化學素養的綜合性提升。
例如,在“水的凈化”教學中,筆者就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課外生活相緊密聯系。首先,引導學生實地考察當地水資源污染的現狀,并采集部分水樣用于研究;其次,再讓學生仔細觀察采集水樣的懸浮物、氣味、顏色等特征,以分析污染的原因,并探討污染的解決對策。通過拓展學生知識的生活化應用,不僅使學生加深了對“水的凈化”相關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提高了學生知識的遷移應用能力,而且也讓學生深刻感受到了我國當前水資源污染的嚴重性,增強了學生環境保護的意識與責任感。
結語:
在生活中讓學生去體驗化學,從化學中去感受生活,提高了課堂效率,讓學生懂得知識能轉化為生產力,給學生帶來學習化學的成就和價值感,從而促進學生更加努力學習化學,更加熱愛化學。
參考文獻:
[1]陳正華.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策略[J].教書育人,2012(31):57.
[2]尤亞萍.實施初中化學教學生活化的三條途徑[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6(22).
[3]張立杰.初中化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J].學周刊b版,2014(2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