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玫
摘要:營業稅和增值稅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熟知的稅收種類,和民生有著息息相關的聯系,二者之間存在著諸多差異,隨著稅收的發展,其存在的重疊性也漸漸暴露,對此,將營業稅進行改革,變為增值稅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步伐,給各行各業都帶來了影響,對于醫療衛生行業也是如此。本文通過相關資料,介紹了營業稅和增值稅的定義、區別,“營改增”擴圍的定義,并從多個方面說明“營改增”擴圍對醫療衛生行業的影響,希望對今后的醫療衛生行業稅收制度的發展有所裨益。
關鍵詞:“營改增”擴圍;醫療衛生行業;稅收制度;影響研究
中圖分類號:R197,1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6-000184-02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已有的稅收制度漸漸出現一些弊端,重復征稅就是其中非常常見的問題,對此,稅收體制改革就成為必要的策略,“營改增”及其擴圍可以起到優化稅收結構、減少稅收負擔的作用,更有益于民生發展。
一、增值稅與營業稅
營業稅是流轉稅制中的一種,增值稅是以貨物流轉中產生的增值額作為計稅基礎的流轉稅,二者存在一定的共通性,也存在許多區別,具體的差別有:
第一,定義和課征范圍存在區別,營業稅范圍較大,課稅對象是營業額,計算方式多為比例制;增值稅是銷售、加工、勞務等商業活動產生的增值稅種,稅收占總稅收額的六成以上,增值稅由國家稅務局征收,四分之三用于中央財政收入,其他用于地方收入。第二,稅率和計稅方法存在區別,營業稅以從價計征為計稅方法,弱化了行業差異性,除過某些特殊行業稅率不同,比如金融保險行業稅率達到了3%,其他的同一行業所有營業行為稅率都是一致的;增值稅通過比例進行征稅,有一定的中性作用,有基本稅率標準,但對一些特殊行業也會實行特殊的辦法,比如出口產品就采用了零稅率,以支持其出口發展。第三,納稅義務人存在區別,營業稅的納稅義務人囊括了我國境內提供應稅勞務、銷售不動產或者轉讓無形資產的單位和個人;而增值稅的納稅人指我國境內進行貨物銷售、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活動,和進口貨物的商業活動的單位以及個人;第四,扣繳義務人存在區別,營業稅方面規定合法的扣繳義務人包括對金融機構進行委托貸款發放者、納稅人對建筑業提供應稅勞務者等;增值稅規定扣繳義務人是我國境外的單位或者個人提供境內應稅勞務時的境內代理人,沒有的情況下,可由購買方代辦。
二、“營改增”擴圍的定義
“營改增”的定義是營業稅改為增值稅,這在2011年正式通過了國務院的批準成為稅制改革的重要項目,達到我國結構性減稅的目的,起到簡化稅收制度,減少人民負擔,避免重復征稅,優化稅收體系的作用,2012年起在上海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進行試點,起到了不錯的效果。對此,“營改增”擴圍就顯得尤為必要,“營改增”擴圍即更深一步進行營業稅改征增值稅推進工作,2013開始增加了試點,進行全國范圍內的推廣工作,使各行各業的稅收體制都得到進一步改革。
三、“營改增”擴圍對醫療衛生行業稅收制度的影響
醫療衛生行業與基礎民生之間存在著息息相關的聯系,其稅收制度的調整也尤為必要且緊迫,“營改增”擴圍對于醫療衛生行業稅收制度的影響存在于方方面面,有一定的復雜性和代表性。
(一)減輕醫療機構的負擔
藥品相對于普通商品存在一些特殊性,其供給保障了人民基本生活,需要政府給予一定的支持。在現在的醫療機構中,只有疫苗、抗艾滋病藥品、避孕藥品的購置存在稅收優惠,還規定于國內定點生產和流通的區域,范圍小,收效低,對醫療負擔的緩解作用極為有限;尤其是對于一些花費巨大的特殊病癥,筆者在調研中遇到兒童先天性心臟病和急性白血病的患者,其藥劑沒有稅收扶持政策,導致患者承受了巨大的壓力;除此之外,較小的醫療機構對昂貴的醫療設備無力購買,一些疑難雜癥因為不能及時有效的治療成為不治之癥。這些問題在進行“營改增”擴圍后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產出進而流通藥品、醫療設備時所需的稅費得到了降低,使得醫院的成本大大降低,一些規模有待發展的醫院可以擁有更好的設備、藥品,對一些疑難雜癥也有法可治,提高了醫療衛生水平。
(二)減少個人醫療衛生開支
隨著人口的逐漸增多,“看病難”已經成為當代城鄉居民的重大難題,高昂的醫療費用也讓很多人望而卻步,很多家庭因為治病而傾家蕩產,相關的資料表示,1980年代,我國居民因個人疾病產生的經濟負擔約有10%,十年后,其年增長率以達到10%-20%,與公共衛生費用增幅持平,由此可見,醫療經濟負擔已經成為影響個人經濟水平的重要因素,表現在個人的生活中,就是工資、薪金產生的收入在經過醫療費用消耗后很難維持其他支出,嚴重影響了居民生活質量。前面我們提到“營改增”擴圍減輕了醫療機構負擔,這就說明醫療成本被降低,同時個人的醫療衛生開支也有了一定的制度支持,緩解了經濟壓力,也就影響了生活質量水平,從另一個角度說,經濟負擔的降低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復,進一步影響了人民的身心健康。
(三)促進營利性醫療機構發展
現有的醫療機構通過是否以營利為目的分為兩大類,非營利性的醫療機構往往有著政府得經濟、政策支持,稅收壓力較小,而營利性的醫療機構則不盡相同。筆者在調查走訪中發現,相關規定只給了營利性醫療機構三年的免稅期,之后需要繳納的稅款項多達十余種,比如城市維護建設稅、車船使用稅等,一些營利性醫療機構表明稅款額以達到年收入一成以上,營利性醫療機構在全國總醫療機構中所占比例不到三成,大多是診所、門診部,沒有較大的競爭力和發展前景。與難以為繼的營利性醫療機構形式相對比的是,我國因為人口基數面臨的醫療壓力越來越大,需要的更多的醫療機構和更高的醫療水平。“營改增”擴圍對于營利性醫療機構的作用是巨大的,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稅收負擔,增加其與其他醫療機構“分庭抗爭”的實力,形成了鼓勵營利性醫療機構發展的態勢,推動了多元辦醫格局的發展。
(四)新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構建
醫療服務作為社會服務的一種,帶有特殊的福利性和公益性,其穩定發展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人民的健康生活,構建以人為本的醫療衛生服務的新體系勢在必行。對此,要保證醫療衛生服務齊全、設施完善、態度親切、藥品價格適中等,使醫療衛生行業更具有公益性和社會福利性,而這也取決于社會經濟水平的發展,我國的行業內經濟發展仍然存在明顯的差異化,經濟稅收支持決定了發展的綜合性。“營改增”擴圍,通過優惠的稅收政策進一步的促進了醫療衛生服務行業征稅體系的構建和改進,使得有限的醫療資源更為合理的進行分配,改變了以往城鄉醫療衛生服務差距大的問題,使得基層地區的醫療衛生得到保障,建立新的醫療衛生機構分布格局,將公共衛生服務與基本醫療服務相結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四、結語
總結全文,營業稅以及增值稅作為我國已有的兩大稅收種類,各有特點,存在許多區別,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稅收模式也暴露出諸多弊端,“營改增”作為稅收制度發展的新政策,通過一定的試點實踐得到了不錯的效果,也進一步證實了這是現行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經之路,對此,“營改增”擴圍也就成為下一階段工作的重點,是和結構性減稅相應和的基礎政策,切實的起到了杜絕重復征稅的作用,對服務業尤其重要。而醫療衛生屬于與民生關系緊密的服務業,其穩定發展決定著每個人的身體健康,將“營改增”政策擴大范圍至醫療衛生行業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基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現行醫療稅收政策導致的醫療機構和個人負擔過重的問題,與推動醫療衛生改革相輔相成,進一步提高了醫療衛生行業的服務水平,加快了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均一化發展,鼓勵了營利性醫療機構的發展,推動了多元化辦醫格局的形成,最終形成新的醫療衛生體系,從根本上解決了人民的就醫問題,改善人民的生活環境。本文中對此進行了具體的介紹,但是由于篇幅限制,本文沒有詳細的介紹“營改增”的相關稅收細則,也沒有對試點進行舉例,實以為憾,但是相信,在更多的稅務和醫療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的醫療衛生稅務體系、服務體系都將得到更好地發展,創建適合我國國情的醫療服務體系,同時“營改增”擴圍在醫療衛生行業帶來的影響和發展也會對其他行業,特別是公共服務業帶來一些啟示,最終為人民謀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