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
摘要:高職會計專業是一門專才的教育,這門學科特別注重學生的實踐技能。高職教育會計專業的實踐性決定了會計教育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更要加強實踐教學。因此,建設切實可行的校企合作模式的實訓基地是十分迫切的。本文首先分析校企合作實訓基地建設的現狀及存在問題,進而提出高職會計專業校企合作模式的相關保障措施。
關鍵詞:高職教育;會計;校企合作;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9.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6-000431-01
高職院校的教學目標是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所以高職院校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對在校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根據我國當前經濟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分析,大部分企業在會計人員招聘過程中要求具有相關工作經驗的會計工作人員,而會計經驗的積累是以實際工作環境為基礎條件。因此,建設校企合作實訓基地是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進行實踐操作能力鍛煉的必要條件。
一、校企合作實訓基地建設現狀
校企合作實訓基地建設的主要目的是為學生提供企業實訓,在實訓中履行會計職責。大部分高職院校在國家政策支持下建立了校企合作實訓基地。但是由于合作企業能夠提供會計崗位數量有限,導致學生實習效果不理想。
全國三分之二的高職院校設置了會計專業,每所高職院校每屆招生的人數在60-250人之間,而大部分企業接受會計崗位實習學生不會超過5個,也就是說實際會計專業實習崗位遠遠滿足不了實習需求。根據相關規定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有半年的企業實習時間,由于校企實訓基地建設不完善,很多學生都是自己聯系實習崗位。少部分找到實習企業的學生,應缺乏有效的約束管理,造成實習成效差。另外,企業考慮到會計崗位的重要性,很難做到讓學生真正意義上的實習,這樣導致學生沒有實踐操作的機會,久而久之對實習產生了應付了事的學習態度。
二、校企合作實訓基地建設相關問題分析
1.校企合作對象選擇不合理
校企合作指的是高職院校與企業資源的共同利用,這種合作主要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目標,雙方是共同發展的合作方式。高職會計專業實訓基地建設可以選擇的校企非常多,但是大部分企業由于會計工作特殊性,不愿意讓企業外的實習生接觸本單位的會計資料,造成校熱企冷的尷尬情況。學校與企業合作的終極目的是以教促產、以產促教,達到學校和企業雙贏的目的,在建設實訓基地時,選擇有共同利益點的企業,能很好的提高合作效果。
2.校企合作對學生缺乏相應的管理
高職院校認為學生的實訓就是為學生找到實習的單位,而具體的實習學習情況則與學校沒有關系。另一方面,企業認為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管理應該由高校負責,其主要原因是實習學生還沒有畢業。這樣就導致了學生在實習期間的管理空白,久而久之,企業覺得學生不好管,學士在企業實訓成了企業的負擔,企業就越不愿意接受學生進行實習。
三、校企合作實訓基地建設問題的保障措施
1.采用多種類型的校企合作形式
校企合作和實訓基地可采用“訂單式”與“共享型”,“見習式與頂崗式”等合作形式實訓基地的建設,以“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為指導思想,形成良好的校企合作實訓基地運作機制,為學生提供一個好的學習環境。
2.加強校企合作實訓基地的管理
校企合作的實訓基地要保障緊密合作就需要完善的管理機制,讓高職院校與企業合作不流于形式,學校與相關企業應建立相應的管理機制,如《基地學生管理辦法》、《基地考評辦法》、《基地管理辦法》等,讓學生通過實習明確學習目標,同時也促進學校與企業的有效管理。校企合作只有在實現“雙贏”的情況下才能長期穩定的發展下去。
3.建設理論扎實、實踐能力過硬的教師團隊
(1)增強教師實踐能力
組織教師不定期的深入企業一線進行實踐學習,對企業的作業流程、會計制度、會計核算與分析等具體相關工作知識進行真正的認識,不斷提高實訓指導教師的教學能力。
(2)聘請兼職會計教師
聘請一定數量的企業會計人才來學校兼職,與院校教師共同承擔教學任務,這樣不僅可以減少資源浪費,提高管理效益,使院校教師的理論知識與企業會計教師的實踐知識相結合,形成優勢互補,而且企業會計教師由于其雙重身份在校企合作中發揮重要的作用,促進院校與企業的深度合作。
四、結語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實訓基地在建設目的是為了給學生實習營造一個良好的實習學習環境,在這一建設過程中高職院校應在師資和實訓基地管理方面入手發揮其主體作用。本文就校企建設實訓基地發展現狀和校企合作對象選擇、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最后提出采用多種類型的校企合作形式、加強校企合作實訓基地的管理以及建設理論扎實、實踐能力過硬的教師團隊的保障措施,為其它高職院校在此類問題上提供有效的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