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麗娜
摘要:中國美學代表著中國的國粹,國家將美學列入了教育學科內,統稱為“美育”課程。美育能夠有效的提升人的綜合素養。但是,在我國的中小學教育中,美育課程的開展并未落實到位,美育教育也未能發揮其該有的價值。不僅僅是學校,整個社會對美育教育的認知還存在一定的局限,無法讓美育效果得到充分的體現。本文首先分析了人們對于美育教育的一些誤解,學校開展美育教育課程存在的一些問題。同時闡述了美育教育的歷史進階,美育教育未受到重視的原因。最后從學校以及相關的教育部門入手,提出了一些建議用以加強美育教育的作用。
關鍵詞:美育教育;課程開發;課程標準,建議
中小學的美育教育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的教育學家很早就提出過關于美育教育的方針。但是,由于各類原因,在當前的中小學教育中美育課程并沒有得到該有的重視。人們對于美育的認知和實踐方面還存在著很大的不足,筆者結合相關的資料和實際調查對中小學美育開發進行了研究,通過各種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議。
一、美學的相關概念
俄國的革命家、哲學家、作家和批評家車爾尼雪夫斯基曾說過:“任何事物,凡是我們在那里面看得見依照我們的理解應當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東西,凡是顯示生活或使我們想起生活的,就是美的?!敝挥姓_的認識了美,才能夠發現、欣賞、創造美。下面筆者對美學的相關概念進行分析:
美:就如車爾尼雪夫斯基說的,美就是生活。是顯現人的生命力、創造力、以及自身價值的體現。美學研究的重點就是在實踐中去發現和創造能夠體現人的力量、形象的一切事物。營造出自由、和諧社會形象。
美學:首次出現于1750年,是德國哲學家鮑姆加通提出來的。美學主要研究的是人和世界之間的審美關系,審美活動是一種精神文化的審美,將人類的想象 作為研究對象,讓人進行別樣的生活體驗。同時美學是屬于哲學里的二級學科,同很多的學科之間都有著緊密的聯系。
審美:美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就是審美,審美活動主要是人在實踐活動中體驗、感受、發現美。具體體現在人的精神方面,是人精神活動的重要表現之一。
美育:美育課程開展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實際生活、自然現象和各種藝術中發現美好的事物,從而培養學生的審美觀。美育可以讓學生認識美、感受美、欣賞美,培養學生對美的鑒賞以及對美的素養。
二、中小學美育課程開發的現狀
(一)美學在清朝末年的時候從日本傳到中國來的,中國的相關學者為了建設符合我國實際的美學思想進行了不懈的努力。蔡元培先生將美學制定為一門學科,美育自此踏入了教育體系中。雖然美育教育已經有百年的歷史,但是卻從未得到重視。改革開放的時候,我國將人文教育作為重點教育,導致后面的很多年,我國教育事業的其他非人文教育課程一直無法得到有效的施展。當下中小學實施美學教育的主要途徑有:1、將美育教育同語文、音樂、美術課程相結合,2、校內教師組成隊伍,自行研究美學教材,編寫符合該校學生的美育教材,3、強校園建設中融入美學,在體現校園文化特色的同時,也能夠對學生進行美育方面的培養,4、同德育相結合,開展學校文化節、學校藝術節等。
(二)美育課程在開發的過程中,很多的學校甚至學生家長都覺得美育是副科,并不值得學生浪費時間去學習。特別是在初中、高中階段的學生,雖然課表上設有這些課程,但是并有真正的上過這類課。很多的學校缺乏這類教師,導致美育課程開發困難。
(三)很多的學校讓那些文化課成績不理想的學生進行特長培養,這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模式,為部分學生提供了選擇的機會,特別是城鎮戶口的學生,就算沒有通過升學考試,也能夠繼續接受相應的專業教育。但是,在這些特長班學生的教育中,教師都只是重視技術的培養,忽略的審美觀的培養,特長生相對普通生而言,接觸藝術類的東西更多。
(四)美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有著自身固定的課程內容和只是體系。在進行美學教育的時候,也只能進行片面的教育,由于各種限制無法進行全面的教育。美育課程上出現的藝術類的東西,都無法展現在學生眼前,因此,導致美育課程開展的質量不盡人意。
(五)一些比較有遠見的學校嘗試著將德育同美育結合,德育同美育本身也有一些相同的地方,例如:在語言、人文、行為等方面的見解是一致的,但實際情況中美學很多的內容都是和德育不同的,德育課程同美育的結合并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六)條件比較差的農村學校由于資金問題,根本沒有多余的資金開展美育課程。農村學校的美育教師嚴重缺乏,更重要的是農村學校更加注重學生的升學,學校也不愿意開展這類同文化課程無關的學科。還有最普遍的一個現象是很多農村學生都是留守兒童,對感情比較淡薄,由于學生家長收到的教育程度比較低,所以對學生的美育課程開發認知不足,認為這是不務正業、浪費時間的課程。
三、加強中小學美育教育課程的意義
(一)加強美學教育是教育事業的要求
美育教育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重點步驟,國家教育方針已經明確指出,美育教育在我國的教育事業中占據著有力的地位。美育教育不僅僅是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對學生的智力開發也起著很大的作用。各個學校必須要開展豐富的課外文化活動,增強學生對美的體驗,培養學生對美的欣賞。當下學校的教育理念都是朝著“德、智、體、美、勞”的方向發展,各級各地區的教育部門都要求學校必須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加強中小學的美育課程開展。
(二)加強美學教育課程是改革的要求
2001年7月隨著新一輪的磕磣改革后,將音樂、美術列入了標準學科范圍內。2011年對標準學科教材進行了修訂,很多學科對美育做出了明確的規定,例如;通過音樂、美術、藝術等學科,借助欣賞、表達等方式。增加學生的日產審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審美品位。使學生在美的世界里受到感染。
(三)加強中小學美育教育是全面發展的必要
全面發展最基本的理解就是將人的能力作為核心,核心內容主要包括道德、審美判斷等,進行全面性的發展。是當下新社會的最高價值取向,審美判斷能力是體現一個人在社會文化中的發展,審美判斷具有兩個特點:一個是功利性,一個是超功利性。審美能力能夠喚醒人最深處的感動,激發人的感同身受。從而對人的德、智、體、美各方面進行全面的而發展。中小學教育中呀認真落實美育課程的開展,通過美育課程來實現健體、養德、修身等方面的塑造。美育課程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學識智力,又可以塑造人的人格。把人的生命質量和人生境界提高一個臺階。對學生的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教育還要追中學生身心健康、綜合素質等方面的教育。致力培養全能型的人才。學校應該健全美育工作教育相關的機制,將美育教育貫穿整個教育事業中,落實美育教育工作。
四、完善中小學美育教育相關體系
(一)構建美育格局、研發美育教材
落實美育在教育事業中的位置,完善美育同德育、體育、美術、藝術之間的協調。組織美育領域的專家進行美育教材的編寫。制定符合國家標準的美育教材,教師在進行美育教學的時候需要將學科同實際生活相結合,讓學生能夠更好的將審美運用到生活中。學校對美育教育也要進行重視,將國家教育部制定的教育方針落到實處,逐步形成新的教育局面。美育領域的專家在進行教材編寫的時候,既要重視教材的各類設計,更要重視教材內容的撰寫。根據不同階段的學生撰寫不同程度的美育知識,例如:對低年級的小學生就要培養學生認識美,發現美、創造美、欣賞美的能力,著重培養學生的審美觀。高年級的學生比如初中,就可以借助一些藝術品、畫展培養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
(二)凸顯支撐作用,發揮導向作用
各地區教育部門需要根據當地學校的師資情況,配備相應的美育專業的人才,學校還要定期組織美育學科研究,營造良好的美育科研氛圍,根據具體的實施情況,制定符合實際的教學計劃。教育部門、學校、教師應該講中小學的美育教育進行分化,開展理論教育和實踐探索教育。制定美育教育的考核評價標準,將考核標準作為美育課程的驗收標準。
(三)加強業務培訓,培養美育人才
為了美育教育能夠更好的發展,就必須擴大師資隊伍。學校為了節省不必要的成本,可以在現有的教師中抽取一部分進行美育方面的培訓,利用空余時間學習美育知識,一方面可以擴大本校美育師資團隊,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教師的自身素養,轉變教育理念。師范學校應該加強對師范生的美學知識和技能水平培養,增強師范生的美育素養,培養全能型人才。如此一來,師范生畢業之后走上教師崗位,面對學生能夠進行文化知識的教育,又可以進行美育課程的教學。
(四)營造適合中小學美育課程開展的環境
地域教育部門應該制定一套中小學美育教育的實施體系,針對中小學美育教育的現狀進行科學的指導,探索出具有地域特色的中小學美育教育模式。由于當下是個信息技術發達的時代,可以通過媒體額途徑來進行中小學美育教育的宣傳,一來可以改變社會廣大市民對美育的錯誤認知。二來可以更好的將美育教育深入人心。如果美育課程的開展取得了社會的支持和家長的理解,其發展道路肯定更加通暢無阻。政府還應該搭建美育教育交流平臺,讓社會各界都加入到美育教育的事業中。例如:可以創建美育教育微博、微信公眾號、博客、貼吧等。學校是實施美育教育的重要場所,因此,在學校建設上要將校園環境的潛在美滲透出來,營造良好的關于美的涵養。
五、結束語
美影響著一個人的氣質,性格、心理、理念以及人的靈魂。美育教育在中小學教育中的開展十分重要,很多的有名人士也認為美育應當受到重視。我國的教育事業本身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傳統教育理念還暢行與現代教育中。學校應該將教育體系進行改革,重視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培養綜合性人才,而不是只會死讀書的人才。當下現實社會殘酷,只有自身的文化知識、個人素養過硬才能夠有很好的發展,學校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對學生的進行全面性的培養,將我國的教育事業落實到位。
參考文獻:
[1]韓寶江.中小學美育課程開發的可行性研究[J].教育科學論壇,2016,05:11-17.
[2]陳曉清.農村中小學美育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02:40-42.
[3]潘競.安徽農村美育問題與對策——以音樂教育為主要研究方向[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21:269-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