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奇慧
摘要:互聯網的普及和社交媒體依賴意味著未來的大學生和當下一代有著天差地壤的差別。高職教育應高從教育對象入手,將“翻轉課堂”引入教學模式,充分利用電子終端等媒體手段,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
關鍵詞:翻轉課堂 職業教育 會計電算化
一、引入“翻轉課堂”的時代背景
《未來大學生報告》指出:美國97%年齡在18至29歲的青年人都是互聯網用戶,這個年齡段中九成以上的人都在使用社交媒體。高校在規劃未來發展之路時,勢必要將這些變化和差異加入考量,同時準確抓住改革時機。因此,在網絡與社交媒體的影響下,年輕的學生通過點擊鼠標獲取信息,與外界建立聯系,達成日常的溝通需求。對“新新人類”來說,圖書館的概念已不再是實體建筑,它隱藏于手機或者平板電腦里,袖珍輕巧便于攜帶,只要手指一劃便可找到所需的答案。即使是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學生,他們同樣擁有智能手機,科技已強行植入青少年的生活中。
由于青少年們在社交媒體被普遍使用的環境下長大,他們習慣于快速一對一的回復。當手機有消息提醒出現,他們會條件反射地查看信息并在第一時間反饋。與此同時,這些學生從小習慣于在社交媒體平臺發布個人動態、評論他人的言辭、表達自己的看法,他們早已成為自己的主導,不再會像他們的前輩那樣“言聽計從”,表現出更多的“我行我素”。新的一代會主動去探索事物,崇尚自由,而不是被動地接受。因此,強行把他們“按”在課堂聽教授滔滔不絕地講課已不再是“高產出”的教學模式,這些新新人類喜歡主動出擊,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和偏好的學習方式,不愿“任人擺布”。即便是學生被留在教室安靜地望著講臺上的老師,藏于書桌下的手機也會時時牽扯著他們的精力,學生會不自然地在聽了幾分鐘講座后翻閱手機,極大地影響到課堂注意力。
二、“翻轉課堂”的起源與發展優勢
對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最早始于美國的林地公園高中兩位理科教師喬納森·伯爾曼(Jon Bergmann)和亞倫·薩姆斯(Aaron Sams),這種模式表現為:教師們為每天課程準備了7到12分鐘的在線視頻,學生需先在家看完這些視頻教學;然后回到課堂上,學生在老師和同伴的幫助下完成作業和開展討論。現在,逐漸有更多教師開始利用在線視頻來在課外教授學生,回到課堂的時間則進行協作學習和概念掌握的練習。翻轉課堂,不僅改變了高中的課堂,來自世界各地的許多教師也采用這種模式用來教西班牙語、科學、數學;并用于小學、初中、高中和成人教育。
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無疑是當下最熱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創新話題之一。2012年6月美國教育咨詢公司Classroom Window發布了一項調查報告揭示了翻轉課堂的應用價值,報告顯示:
88%受訪教師表示翻轉課堂提高了他們的職業滿意度;
67%受訪教師表示學生標準化考試成績得到提高;
80%受訪教師聲稱他們的學生的學習態度得到改善;
99%受訪教師表示下一年將繼續采用翻轉課堂模式。
未來大學生“主動學習”高于“被動接受”,所以高校在課堂教學方法上要做出相應調整,減少長篇大論式的教師獨角戲,不要給學生造成觀看不間斷錄像的既視感,更多地采用課堂分組討論,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另外,“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同樣符合“主動學習”理念,學生在課下觀看教學視頻學習知識點,利用課堂時間相互討論鞏固記憶。需要注意的是,再精彩的教學視頻也無法在播放全程鎖住學生的注意力,為此任課老師需要適當調整視頻長度,或者在中途插入問答環節,甚至留出間隙讓學生稍作休息,這些都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未來大學生也更偏向于自我訂制的知識,他們依據喜好挑選心儀的領域,更加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他們期望成為創造者或者發明者”,針對學生心態的變化,高校需要讓學生在創造和貢獻中探索知識。
三、“翻轉課堂”在高職教學領域的運用
下面將以高職教育中《會計電算化》課程為例,探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傳統的《會計電算化》實訓課程單純依靠老師課堂講解和操作演示,學生模仿老師的操作步驟來完成教學。割裂財務軟件操作與會計理論知識的內在聯系,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并沒有帶著理論知識的指引完成實訓練習,只是機械性地模仿演示操作,缺少主觀能動性和對知識的思辨過程。
將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的教學模式運用到《會計電算化》實訓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使學生成為教學的主導者,利用課前視頻軟件所傳遞的單個知識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學潛能,領會每個單元的教學重點和意圖。在課堂上獨立完成實訓作業,在此過程中,老師則充當導師的角色,負責提問和答疑,真正完成“傳道,授業,解惑”的教授過程。遇到相同問題的學生,可立即舉行微型講座,將大家對該知識點的疑問呈現出來,掃清盲點,對知識點進行再次梳理和總結。
將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的教學模式利用教學視頻作為財務軟件重要操作知識點講解的補充,學生能根據自身情況來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學習。學生自行選擇觀看相關知識點的視頻講解,不必擔心遺漏什么,也可停下來仔細思考、筆記或自己動手檢驗所學知識點的正確性。回到課堂教學環節里,老師針對前面視頻里提到的知識點發布實訓資料,學生可獨立完成,遇到問題可向老師提問,在軟件操作過程當中,對遇到相同問題的學生,可立即舉行微型講座,將大家對該知識點的疑問呈現出來,掃清盲點,知識點的再次梳理對其他同學的學習也具有指導作用。
將每章節核心知識點以微課形式呈現,利用視頻軟件所傳遞的單個知識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學潛能,使學生明白每個章節的教學重點,同時理解其和前后操作的關聯性。在課堂上獨立完成實訓作業,老師負責提問和答疑。遇到相同問題的學生,可立即舉行微型講座,將大家對該知識點的疑問呈現出來,掃清盲點,對知識點進行再次梳理和總結。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能最大限度的刺激學生學習新知識點的主觀能動性,通過重難點的視頻講解、演示和前置會計理論知識的學習,獨立完成實訓作業,培養其串聯知識點的邏輯分析能力和用理論指導實踐的思辨性,通過某一特定財務軟件的操作流程的學習,理解財務軟件的工作邏輯,能舉一反三。同時也可避免因學生個體差異,在教授新知識時無法統一教學進度的缺憾。將實訓操作重難點以視頻的形式永久的保存下來,便于學生反復學習、思考。
通過教學方法的轉變激發學生的自學潛能,使學生借助一種財務軟件的學習過程了解財務軟件的運行邏輯和業務數據處理的方法。能和會計的理論知識相聯系,做到舉一反三。同時將教師的角色從內容的呈現者轉變為學習的教練。老師會有更多時間與學生交談,回答學生的問題,參與到學習討論中,對每個學生的學習進行個別指導。學生們也可彼此幫助,相互學習和借鑒,而不是依靠教師作為知識的唯一傳播者。
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提倡學生作為知識的學習的主體,按照學校制定的課程學習計劃完成每個學習項目的標準動作,達到掌握該項技能的目的;老師作為催化師負責教師一對一的個性化指導更能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較好地體現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但教師的指導時間和精力畢竟有限,若班級人數過多,教師會顧此失彼。因此,開展翻轉課堂的班級人數不宜多過35人。“翻轉課堂”模式也存在一些問題:有的學生提前看了視頻和相關材料,卻無法理解,這些疑難點沒有解決和消化,會致使未掌握的知識點堆積,從而導致自主學習部分的測試結果不理想,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課前的自主學習是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基礎,只有學生課前對新知識進行了學習,在課堂教學中開展對新知識的內化活動才有意義,如果學生因各種理由沒有完成新知識的自主學習,會直接導致其跟不上課堂教學進度,學習效果不盡人意。翻轉課堂教學通常是以小組學習的形式開展,在小組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才能較好地實現對新知識的內化,如果小組任務分配不明確,個別學生又不夠積極主動,在小組學習時渾水摸魚,就會導致其知識內化效果大打折扣。
如今的青少年不是只會在社交媒體上發牢騷的一代,他們更在意人類的生存環境,更期盼通過自身的努力讓世界變得更好。為此,在培養方式上,高校需要積極指導學生如何去發現身邊存在的社會問題,并教會他們善用資源解決問題。也正因如此,“做中學”的培養理念將逐步得到貫徹,學生通過親自動手掌握相應的知識和技能。翻轉課堂與傳統教學的關系并不是簡單的東風壓倒西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有它的優勢,傳統教學也并非一無是處。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應該共存,即使同一門課程的教學也應把二者結合起來。高校教學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有利于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但應該積極營造適合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施的有利條件,同時克服其自身的局限性。
參考文獻:
[1]潘炳超.翻轉課堂模式應用于高校教學的實驗研究[J].電化教學與研究,2015,(03).
[2]朱宏潔,朱赟.翻轉課堂及其有效實施策略芻議[J].電化教育研究,2013,(08).
(作者單位:武漢商貿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