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德育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復合型人才起著不和忽視的作用。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生涯的起點,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對于學生今后的發展至關重要。本文就以當前我國小學班主任的德育工作開展情況為出發點,分析其中的不足之處,并提出自己的認識和看法。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 德育工作 實踐
一、加強德育教育的基本內涵
(一)德育的概念
德育是各個社會共有的具有社會性與人類社會共始終。我們一般所指的德育就是德育的狹義概念,即學校教育。新課改革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德育就是學校對學生進行的關于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方面等的教育。
(二)加強小學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一個主要內容,對學生的教育滲透在智育、體育和美育的各個環節,貫穿于班主任工作的方方面面。小學生不同于中學生,還沒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沒有獨立的思考能力,沒有形成辨別是非的能力。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小學生受身邊人的影響較大,會不自覺地模仿學習他人的做事習慣,小學班主任是小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所接觸最多的教師,是小學生德育教育的主體,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對學生的個性發展起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有利于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個性品德,為他們今后的學習生活形成一個好的開端,是培養具有道德發展性的人的條件和保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
二、提高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效果的建議
(一)創新班主任德育教育方法
德育教育是一項協調工作,需要學生、教師的共同參與,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要增加德育教育的創新性,充分利用各種條件來促進德育教育的開展。
德育具有廣泛的定義,德育教育設計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班主任要開展具體的實踐活動,將德育教育落實到實處。小學生具有好動的天性,班主任可以利用班會時間開展主題班會活動,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增進他們對各種角色的理解,加強與同學間的交流,使班級充滿生機與活力;也可以針對社會生活中的積極事件及時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如:抗震救災精神和航天精神等。為班主任的德育工作的開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充分尊重學生的想法,關愛每一個學生。教師要積極走進學生,傾聽學生的想法。在課堂上要積極與學生進行互動,將德育教育貫徹到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課下要耐心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為他們排憂解難,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做好言傳身教的作用,潛移默化的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
(二)提高班主任自身德育教育的素養
“師者,人之模范”,小學班主任是小學校園里與學生接觸最多、對學生影響最大的人群。針對小學生學習習慣的特點,小學班主任在與小學生的接觸中要注重自身榜樣模范的作用,要從自身做起,嚴格要求自己,注重對自身道德修養的建設,真誠待人,形成和諧有好的人際關系網絡,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小學生對德育的理解,并促進他們良好習慣的形成。
小學班主任不僅要以班主任工作規范來嚴格要求自己,還要定期學習,以便保持管理的先進性,為以身作則提供保證。班主任要定期帶領學生學習《小學生行為守則》要求學生遵守紀律規定,要帶頭講禮貌,尊重每一個個體;要樹立職業道德觀念,認真工作,辦好每一件事;要學習社會主義榮辱觀,做人做事不能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以高尚的道德風范去引導學生,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貢獻。
(三)制定嚴格的班級規章制度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小學生的認知能力還處于較低的水平,不能正確的明辨是非。小學班主任不能每時每刻都與學生待在一起,不能對他們發生的每一件事都細心處理。為了規范小學生的行為,小學班主任應該針對班級具體情況制定班規班紀,對小學生學習生活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進行羅列,告知他們要做正確的事,以此來加強他們的道德修養,從而達到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目的。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小學生不免會犯錯,會出現違背《小學生守則》規定的情況,作為班主任,應該謹慎的對待這種問題,顧及到學生的自尊心,不能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對他們進行批評,而是私底下單獨對他們進行教育,耐心的進行勸說,以理服人,幫助他們改正錯誤。班主任要理清學生犯錯的原因,要從根源上進行處理,減少錯誤發生的次數。
(四)注重獎勵與懲罰的結合
西方著名的管理學家斯金納提出過“強化”理論:對于正確的行為采取正強化,即制定相應的獎勵措施,以鼓勵學生的某種做法;對于不好的行為采取負強化的措施,制定相應的措施來限制學生的某種行為。除上述較常用的兩種方法外,還可以采取忽視和懲罰,達到規范學生行為的目的。
激勵能夠增加人辦事的積極性,在教學中班主任重視應該發揮激勵的作用,采用語言表揚和實物獎勵等方式對學生的進步和某種正確行為表示肯定,這不但能夠增強學生做事的積極性,還會引起其他同學的效仿,久而久之,良好的班級學習氛圍便能形成,促進學生的道德觀念的提高。
中國傳統的教育將懲罰看成是教育學生的一個重要手段,希望通過一定的懲罰措施來引起學生對某種不良行為的重視,并加以改善。雖然這種做法的初衷時讓學生具有責任感,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但是在實際中運用的不當不僅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而且會影響師生關系。班主任謹慎采取這種做法,要轉變對學生的懲罰方式,避免采取強制性的體罰措施,而是讓學生在輕松自由的環境中進行實踐,獲得真知。
三、結語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生涯的起步階段,也是他們人生觀、價值觀開始形成的階段,對于他們的日后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學班主任在學生的道德意識從無到有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小學班主任要謹記自己的教育使命,樹立自身的榜樣作用,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式,針對小學生的年齡階段的特點,采取適宜的方法,來完成對他們智力和品德修養的教育。
參考文獻:
[1]陳雷.小學班主任如何開展德育教育工作[J].學術論壇,2015,(09).
[2]宋麗杰.淺談小學班主任的德育藝術管理[J].讀寫算,2013,(28).
[3]程山.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5,(06).
(作者簡介:朱海芳,本科學歷,廣東省河源市東源縣第一小學,職稱:小學音樂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