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璐
摘 要:初中化學是啟蒙化學教育,教師要幫助學生將課堂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運用于日常生活。
關鍵詞:初中化學;創新能力;教育方式
時間過得很快,不知不覺自己已經從化學系的學生轉變為從事化學教育工作的教師,而且一眨眼就是五年。我回想這五年的化學教學經歷,有風雨也有彩虹,著實感受到化學教學的不易。
初中化學是初三新增的一門學科,它的特點是概念多、關系雜,而且涉及很多抽象問題。依初中學生的認知能力,理解和掌握這些概念具有一定難度。學生只有準確地掌握了概念的內容,才能靈活應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癥下藥,適時用藥”,才能達到預期效果。初三年級的學生普遍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們剛剛接觸化學這一學科,對化學學科的感覺很新奇,熱情也很高,但隨著知識難度的加大,一些學生開始跟不上,一般在第一學期期中考試以后出現這種情況。此后,考試不及格,甚至喪失學習信心,嚴重影響班級成績,給學科教學帶來了相應的難度。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新課標)指出:作為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新的化學課程倡導從學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出發,發揮學科自身的優勢,將科學探究作為課程改革的突破口,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意識,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使獲得化學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也成為理解化學、進行科學探究、聯系社會生活實際和形成科學價值觀的過程。讓每一位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去認識多彩的化學世界,給每一個學生提供平等的學習機會,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主動地體驗探究過程等。這些內容為新課程、新模式的實施提供了可靠依據。新課標中要求關注學生的主體參與,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優化化學課程資源,重視實驗的特殊功能,倡導質疑討論的學習方法等。教師不僅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傳播者,更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路人。在這樣的環境下,更多的師生互動,是一個有效地完成教與學的任務的方法。
新課標的一個要求:隨著社會的發展,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在課堂教學中要求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充分地發表意見,使每個學生均有發展的空間。因此,學生的主體地位肯定要得以提升。但這樣,又容易走向誤區:教師不敢過多地引導,擔心影響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發表的意見,教師只會表揚,很少進行批評,教師的批評點撥變得縮手縮腳。教師缺少了主觀能動性,課堂的整體有效性就大打折扣了。在新課標教學中,要充分體現教改作用,只有教師在教學中發揮好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得到更好的體現,教學效果才能達到預期目標。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通過實驗能總結出很多重要概念、理論、結果。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從實驗中產生及獲得的。實驗具有直觀、形象的特點,所以容易激起學生的興趣。通常情況下,學生只要知道要上實驗課了,他們就會很開心。通過親自動手操作實驗,親自體會知識的真諦,我們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做實驗的時候,教師要指導學生重視實驗,做好實驗。同時,密切聯系社會生活實際中出現的有關化學問題,并用學過的知識去解釋。
化學教學是一門高雅的藝術。教師要讓學生對化學保持長久的興趣,還需要我們具有良好的教學智慧:高度的修養、廣博的知識、熟練的技巧、幽默風趣的語言和豐富的經驗等等。隨著不斷深層次的改革,舊的教學模式已經遠遠不能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求了。面對素質教育的新挑戰,如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習變成學生的一種自覺行動,是擺在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化學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努力從學生興趣的激發、培養、提高、保持等方面進行積極的嘗試與探索,取得一些初步的成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到對學生的充分了解、對知識的充分掌握。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靈活自如地駕馭課堂教學進程,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好化學。
化學教學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因此,化學教師必須摒棄過去教學中的弊端,學習新的化學教育理念,改變陳舊的化學教育教學觀念,努力把素質教育滲透到化學教學課堂中,在課堂上營造和諧、唯美、融洽的學習氛圍,完成好教育教學任務,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開創新時期的化學教學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創新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總之,化學作為初中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初中教學的一門新的學科,它的重要性越來越得以體現,而它的功能性也日益加重。它能幫助學生加深印象,開闊視野,擴大知識面,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化學學習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養出來的,它需要我們教師去引導,去培養,去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科學素養,使其會用科學的觀點去觀察、去思考、去質疑。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