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巍
摘 要:生本教育主張以學生生命的自主發展、成長為主,以現有的課程、教材為載體,以課堂為教學教育的主戰場,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提供了途徑。
關鍵詞:生本教育;情境創設;教學理念
閑暇之時閱讀了《教育走向生本》一書。快速瀏覽過程中,我了解到本書的主要內容以及教育理念。但是當我讀到“生本教育的方法論”這部分內容的時候,仿佛黑夜中尋找到了一盞明燈指引方向,據此指導理論去進一步轉變自己多年來在教學過程中所處的地位,做一名教育工作者,要與時俱進符合時代的需求。
教師的工作是教書育人,我們習以為常在教學中充當主導者。而今天,我認清了自己的地位并非如此。我要改進教育觀念,從“師本教育”走向“生本教育”。
說到了教育理念的轉變,從事教學多年的我頗有體會,以往的時候,只要身入課堂,感覺自己就像是上緊發條的故事機一樣,反反復復,喋喋不休,總覺得學生聽不懂,老是翻來覆去地講解不停,等到考試結束后我就傻眼了,教學成績也不見得好到哪里去。這種教學方式與“生本教育”的南轅北轍,在授課時,我太一廂情愿了,很多時候我把學生的學習目標變成了自己的任務,強迫學生按照我的預設去學習,結果總是我講得累,學生聽得困而告終。
“為教師的設計”等于“為學生的設計”嗎?初看起來,兩者幾乎沒有什么區別,但實際情況要復雜得多。教師的設計只為了我們上課容易教,但是我們忽視了學生的容易學,忽略了教育的本質。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質是在兒童的發展”。老師的任務只是激發和引導。“生本教育”不再需求老師必須要有淵博的知識,但是要具有引導學生去自主學習、學會學習的方法和技巧。老師的這種對學生學情的掌控能力,就需要老師在教學中不斷進行實踐和改進。
我也效仿過“生本教育”課,我的困惑是在課堂上不知當講不當講。起初我感覺本課的知識框架學生自主生成即可,自己盡量不去重復,可是幾次三番之后才發現,我需要在關鍵的環節去引導學生。課堂總結時,老師要做到畫龍點睛的一步。
“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一切為了兒童,高度尊重兒童,全面依靠兒童”。教育觀念的轉變,我們都會醒悟并且去轉變,但是如何走向“生本教育”,并且投身于課堂教學中呢?“先做后學,先會后學,先學后教,以學定教”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值得教師去反復琢磨,不斷實踐。
回頭想想自己以往的教學多是“師本教育”,每次我都“以教定學”,根據自己預設的教案進行教學,每節課都“我的地盤我說的算”,忽視了學生的感受。這與“生本教育”方法論南轅北轍。這兩年對教育新理念的不斷接觸,我在改變自己的教育觀念,在教學過程中也不斷的嘗試如何走向“生本教育”。
一、把編寫“教案”變成設計“學案”
以往的教案,我寫的都是知識結構,重點設計的是我該如何去“教”,而對學生如何去“學”研究甚少,學生的主體性不能發揮。為了能夠讓學生學起來,我設計了預習學案:學案共設計了五個環節。首先是指定自學的章節內容,明確學習目標。其次是質疑,提出自己在自學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再次是對于所有的疑惑進行學習小組互助排除疑問,如果有學習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就要進行各組之間的討論,甚至與教師之間共同進行交流。最后師生共同來總結本課內容,并通過相關課堂檢測題來檢驗學生學習的成果。
二、合理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學習內容感興趣,老師就有了上課的助力,才有可能創造一個精彩的課堂,使得教學成為一種樂趣,老師和學生熱情的參與、和諧的交流,愉快地完成學習目標。但是興趣是多元化的,每個學生的興趣各有領域,很難統一,這就需要教師來創設一個與教材內容結合,去接近生活,讓學生做主角的學習情境。例如,在學習必修一第二章第三節的《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一課時,恰逢我國傳統節日中秋節,課前我發現有幾個學生課間正好在享受美味糕點、月餅,由此我就借以月餅中的物質組成為情境,來探究糖類和脂質的分類。學生的興趣頓時被調動起來,平時不愛言語的學生都紛紛投入小組探究中,經過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后,接下來的學習都沒用我怎么去總結,全都由學生自主完成,對于知識的學習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學會用欣賞的眼光去肯定學生
“生本教育”強調教學要以學生為本,全部為了學生,高度注重學生。這就需要老師學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并給予支持和鼓勵,讓學生在成功的同時,使其個性得到培養,這樣學生會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例如,在課堂討論環節,難免會有一些學生把問題理解的偏執,甚至出現錯誤,我們不要立即去批評或者糾錯,而要用肯定的眼光去鼓勵他積極回答問題的行為。然后再去引導他,輔助他走向正確的思路。這樣學生不會因為怕出錯而失去思考和答疑的勇氣,反而重獲信心,更加努力去思索和推敲自己的答案,讓每個學生都真正投身到學習探究中來,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
走向“生本教育”,我們需要去嘗試的方法還有很多很多,萬變不離其宗,就是要遵循“生本教育”的方法論,充分開發學生的創造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從“師本教育”的條條框框中解放出來,使他們的思維充滿創造性和發散性。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進行“生本教育”的道路任重而道遠,只有堅持下去,終會有“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的喜悅。
參考文獻:
[1]魏伸華.淺談教學中的生本教育理念運用[J].陜西教育(教學版),2015(Z2).
[2]易洪,曹俊杰.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學設計特點探析[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11).
編輯 魯翠紅